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城市路网中部分交通量检测器失效会导致路段的交通流观测数据缺失,从而影响路段实时交通拥堵状况的辨识和分析.基于路网交通流数据的时空分布特性和道路交通流特征,研究了一种改进重构算法,对缺失的交通量数据进行估计.构建了交通量时空数据的三维张量模型;综合考虑道路交通流分布与环境特性,提出了基于T ucker重构模型的目标优化函数,进而求解得到检测器失效路段的交通量估计值;对改进重构算法、T ucker重构算法和时空插值算法在不同交通量数据缺失情况下的估计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6条路段组成的实验路网中,早高峰交叉口进口道实时观测交通量随机缺失50% 或其中3条道路完全缺失的情况下,估计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MA E)分别为13.9614和14.276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8.7648和18.7070.相较于Tucker重构算法,MA E分别下降了32.29% 和44.26%,RMSE分别下降了31.73% 和48.57%.   相似文献   

2.
在路段及交叉口负荷度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描述城市路网等级结构特性与路段流量差异性的道路等级修正系数及路段权重系数,使城市路网中不同等级、不同流量的道路能在同一水平下作比较分析;结合惩罚因子的概念提出了评价路网整体运行状态的指标即路网平均负荷度,并给出了路网平均负荷度分级标准;通过实例对指标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路网平均负荷度评价指标与传统的路网服务水平指标相符,可对路网运行状态、路网规划整体运行效果评价等提供宏观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流量和出租车GPS数据的城市道路网络宏观基本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把握城市宏观交通状况,发掘城市道路网络交通流内在特性,从而达到缓解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的目的,对交叉口流量和出租车GPS两类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运用宏观基本图(MFD)和广义宏观基本图(GMFD)在城市道路网络中的存在性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以路网平均车辆数、路网通行能力和密度分布为指标来描述MFD和GMFD,并提出一种利用路段流量和出租车GPS数据拟合得到MFD和GMFD的方法,发现路网中密度的不均匀分布是导致路网通行能力不高的原因.针对由长沙市13个道路交叉口组成的区域路网,分别计算出分小区和分路段的MFD特征值,提出了根据存储空间能力(即临界路网平均车辆数的大小)对拥堵路网进行合理分流的方法,实现高峰时期拥堵路段的路径诱导以及路网通行能力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结合"南京江北新区青龙绿化带东侧片区道路工程"项目,采用"四阶段法"对研究范围内路网进行交通量预测。通过对研究区域进行交通小区划分,以TransCAD交通规划软件为工具,对各交通小区发生及吸引量及区域交通分布进行预测,并结合南京交通数据对出行方式进行划分,得出交通量在路网中的分配结果。预测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道路的通行能力能够满足预测年的通行需求,服务水平能够基本维持A、B级,研究区域路网规划及断面分配形式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公路网络系统震后功能保障能力,基于Monte Carlo(MC)模拟方法建立了路网震后连通可靠度和交通量通行时间分析模型。采用地震易损性曲线表示道路和桥梁的地震破坏状态及其对应的概率;采用道路和桥梁破坏状态对应的连通性、行车速度、通行能力折减系数,表示道路和桥梁结构地震破坏产生的路段通行能力下降;考虑道路和桥梁结构地震破坏不确定性,采用MC方法模拟路段通行能力下降后的路网震后功能。在每次MC抽样计算中,采用宽度优先搜索算法判别路网连通性,采用增量分配算法进行路网静态交通量分配,得到路网整体通行时间。以多次MC模拟计算的路网连通可靠度和通行时间均值,表示路网的震后通行状态,通过算例分析了路网连通性和通行时间分析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性。结果表明:路段震后通行能力下降是造成震后路网整体通行时间增加的主要原因,低连通可靠度节点的震后通行时间较高,增加路网交通流量服务供给点(源点)可以提升路网的震后保障能力;连通可靠度分析模型适用于路网参数较少情况下的初步分析;交通流量通行时间分析模型,考虑了路段的交通流通行属性和路网OD交通量参数,可提供较为精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国西部地区路网的现状,以路网中各路段的历史交通量调查数据和区域经济资料为依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路网的正常交通量进行预测;以现状路网正常交通量为基础,利用概率分配法对新建或改建路网的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进行预测,形成基于路网路段交通量调查资料的趋势增长———概率分配路网交通量预测方法。该方法继承了个别推算法的优点又摈弃了总量控制法的缺点,可操作性强,适用于西部地区的路网。  相似文献   

7.
针对以往城市路网交通状态评价研究中大多从中观角度将路口归入路段而忽略了交叉口对路网交通状态影响的问题,选取交叉口进口饱和度和路段平均行程速度作为路网状态评价的基本参数,将宏观路网交通状态评价与微观交通状态分析相结合,定义了一种新的路网交通状态系数,作为交通畅通行驶的阻抗,研究确定了路网交通状态系数临界值,提出了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介绍了云南省交通量观测站点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阐述连续式交通量调查观测点的宏观布局思想和方法,以及微观布点选址的原则。在对各路网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重要度指标量化,将定量计算方法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对连续式交通量调查观测点的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同时提出了路段内交通量调查观测点的选址原则。文章通过云南省交通量调查观测点布局规划综合分析,旨在研究探索在量化分析的研究基础上,提出适合云南省路网特点的观测点布设的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存在的观测点布局不合理、选址主观随意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路中敷设交通组织、路侧敷设交通组织、单位小区出入口交通组织、特殊路段交通组织、典型交叉口交通组织、车辆基地出入线交通组织和人行交通组织深入研究,详细探讨了在不同情况下的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组织设计方案。经过研究表明,在新建现代有轨电车的城市,应对与轨道线路交叉的相关路段进行交通组织设计,提出改善路网通行能力的措施,提升既有道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陈亮 《上海公路》2021,(1):107-110
针对吴中东路的交通拥堵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周边路网现状、交通量需求及交叉口信号配时现状等,理清了道路拥堵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改善方案,并对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给出了配套交通组织方案,对类似工程改造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平原区四车道无中间分隔带公路,借用事故预测模型技术研究其安全特征和规律.基于该类公路安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了普通路段、村庄路段、交叉口路段的分段方案,并加强了对货车等车型构成的考虑.建模结果中,交通量、自然交通量中货车比例、第一层路侧危险度、竖曲线弯曲度、横坡度、路面宽度对普通路段,交通量、折算交通量中货车比例、第一层路侧危险度对交叉口路段,交通量、加权的横坡度、路基宽度等对村庄路段的事故有显著影响.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体育场馆交通影响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研究体育场馆的交通需求特点出发,提出体育场馆开发交通量预测所应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给出适合体育场馆类型开发的交通影响分析方法。在分析方法中,文章以交通影响度和进出车辆干扰分析作为具体分析指标,从路网交通负荷和交通是否流畅两个角度对体育场馆的交通影响进行分析,其中交通负荷分析时,又具体从交叉口、路段、路网三方面入手,在点、线、面上分别对路网的局部和整体进行全面分析。交通评价时,采取不同时期不同尺度的方法进行弹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真实再现路网交通流的运行规律,本文对路网交通流微观模拟的建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表征路网邻接和转向关联的各种邻接矩阵的构建方法,提出将路网交通流的模拟过程划分为交叉口和路段两个进程的建模方案,并对交叉口和路段进程的车流运行特性进行分析,使得对整个路网的模拟更加合理、有效,从而为路网微观模拟建模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7,(6)
针对传统的时空耗散法模型计算交通承载力的不足,提出了以相邻信号控制交叉口间路段为出发点进行交通承载分析改进的理论模型。根据快速路和非快速路的特性,分别进行交通承载力计算。其中,对于非快速路,根据下游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和路段的服务水平,对相邻信控交叉口之间的排队路段和非排队路段的交通承载力分别进行分析计算,并最终通过计算不同等级道路的交通承载力,构建了全路网的交通承载力计算模型。改进的交通承载力计量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以期从理论上系统认识这一问题,为提高城市交通承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路段通行能力约束下路网最大交通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伦辉  徐建闽 《公路》1997,(11):30-33
道路网络的最大交通量是交通规划的基础资料,在给定网络结构和路段通行能力的基础上,借用图论中最大汉量小割定理,提出了一种适用计算机编程运算的算法,为路段通行能力约束下路网最大交通量的确定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考虑城市交通事故与道路网结构的关系,结合交通事故导致的时间延误,提出了基于交通安全的城市路网结构优化方法.首先分析了不同等级道路之间的衔接方式对出行者选择路径行为的影响,总结了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交通安全的路网构造原则,建立了以路网安全度最大为目标的路网结构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确定各路段的道路等级,得到安全度和结构不同的若干个路网.通过考虑交通事故时间延误情况下,进行随机均衡分配,得到路网各路段的交通量,并计算各路网的交通事故次数.最后提出了路网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分析交通事故次数和路网结构指标的关系,提出了考虑安全性的路网结构优化措施,并用实例验证了优化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2种最为常见的微观仿真模型Vissim和Corsim在城市路网交通仿真中的性能进行对比评价。以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路网作为仿真对象,对路网和交通数据进行了收集,基于现实数据进行了仿真模拟,并选取编译简易度、平均控制延误以及断面交通量作为关键指标,运用敏感度分析的方法对2种模型的仿真性能进行对比。针对不同程度的拥挤度设置以及不同规模的交叉口,识别了2种仿真模型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及其交通运行指标输出的差异性。该差异主要由模型的默认参数设置引起,包括驾驶行为,交通环境以及车辆类型的设置等。因此,研究人员应根据交叉口类型以及饱和程度等,来选择适当的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18.
路段车辆行程时间和交叉口延误共同构成路径的综合阻抗,通过实际路段车辆行程时间和交叉口延误的交通数据计算路网的路径阻抗,以路网效用函数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在比较各种选址方案目标函数的基础上,选取效用函数值最大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采用北京市西直门桥至复兴门桥之间的实际路网作为算例,经计算,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并与该区域的VMS建设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北方某中心城市道路网结构布局为对象,分析了城市道路空间结构布局的合理性。根据相关规范选定路网结构和路网规模作为一级评定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五级评分体系并计算各二级指标权重值,采用模糊评价法对路网结构布局的评判矩阵进行分析计算,获得合理化评价结果。研究表明:A市道路路网空间结构的评价值处于不合理区间,其中主要存在道路密度、道路面积率局部过低,道路等级级配、道路布局形式不合理问题。根据实际存在的路网结构问题,可以从严格控制住宅地块大小,避免超大型小区建设,建立核心区至城市组团第二路径,避开贫瘠区交通拥挤;打通"断头路",建立完整的环形路网结构等,多方面进行路网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手机基站定位数据的地图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如何利用手机基站定位数据信息进行地图匹配,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采集车载手机通过道路的基站切换序列,在剔除冗余数据后,利用初始蜂窝小区定位算法实现每一个切换点在电子地图上的匹配,再利用路网的连通性实现路径的匹配。选取广州市到中山古镇路段作为实验路网进行实地实验,对所获得的基站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地图匹配的结果进行分析,证明通过手机基站定位数据来进行地图匹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