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某大桥为双塔双跨悬索桥,主跨跨径达到1 688 m,边跨钢箱梁长548 m,其西锚碇采用厚度为1.5 m的地下连续墙作为锚碇基坑开挖的主要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深入中、微风化泥岩,基坑开挖深度达到22.2 m,采用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基于该大桥锚碇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探讨超深锚碇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并给出部分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2.
柳州双拥大桥为(40+430+40)m单主缆钢箱梁悬索桥。除靠近桥塔侧设置5对斜吊索外,其余位置均为直吊索。主梁梁高3.5m,采用流线型扁平式封闭钢箱梁,中间设置纵隔板,纵隔板既作为吊点受力构造又作为顶推支点。桥塔为三角形截面,采用全钢结构。钢塔与承台采用拉压式钢混连接结构,桥塔上横梁采用格栅结构满足主缆竖向力传递需要。两岸锚碇均为重力式锚碇,现浇扩大基础,使用散索套分散主缆,有效减小了锚碇埋置深度。锚碇基坑开挖采用了帷幕止水、设置连续板墙加支护桩等措施。通过分区域对锚碇基底进行处理,解决了锚碇基底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锚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虎  徐国平  刘化图 《公路》2004,(12):39-47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280m悬索桥,北锚碇采用放坡大开挖深埋扩大基础实腹式锚体重力式锚;南锚碇采用支护开挖深埋圆形扩大基础框架式锚体重力式锚,其基坑工程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加内衬的支护结构型式;在国内首次采用“无粘结可更换”预应力锚固系统。本文概述了锚碇的总体构造、基坑工程、锚体及锚固系统的结构设计及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伍家岗长江大桥江南重力式锚碇为背景,对强透水砂卵石层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从施工难度、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对比常规锚碇基坑支护方案,提出强透水砂卵石层锚碇基坑采用放坡开挖结合咬合桩支护的基坑支护方案。对实际施工效果进行分析,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7,(1)
传统的重力式锚碇设计方法不考虑围护结构对基础承载力的贡献,随着施工技术与质量的进步,发挥地连墙围护结构承载力贡献的新型复合基础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以虎门二桥工程锚碇基础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锚碇基础的建造过程,分析了缆力施加前后地下连续墙-锚碇的受力与位移变化,验证了地下连续墙-锚碇复合基础协同承载假定。研究表明:地下连续墙的抗剪强度、地下连续墙与周围土体的摩阻力对锚碇基础水平向抗滑移承载力均有贡献;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的大跨悬索桥锚碇基坑设计可考虑地下连续墙-锚碇基础的协同承载特性。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大岳高速洞庭湖大桥锚碇位于洞庭湖湖畔,且基坑开挖及锚碇基础施工处于洞庭湖汛期阶段,为保证锚碇基础施工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在距离锚碇基坑边线15 m处设置一环形土围堰用以阻挡洪水。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环形围堰及现场环境等进行整体建模,从围堰高度验算、围堰渗流计算、围堰整体抗滑稳定性计算、围堰变形与应力计算及土围堰基底抗滑稳定性计算等5个方面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得出高水位条件下采用环形土围堰作为阻水结构的思路得当,既保证了施工区域的施工安全,又避免了汛期出现停工现象,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5,(10)
清水河大桥北锚碇为重力式锚碇,结合锚碇施工实践,依次介绍了基坑开挖、基坑防护、大体积混凝土与预应力锚固系统的施工,并对关键工序总结了对应的成套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罗学铭  马驰 《路基工程》2016,(4):206-209
以深圳机场轨道交通枢纽基坑工程为依托,分析了锚碇台阶形填方的特殊工程条件,采用极限平衡法推导了锚碇的极限抗拔力,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锚碇的受力、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锚碇设计方案。该方案的成功应用,证明了锚碇设计是安全的、合理的。最后,通过分析实测资料,得出锚碇前土体顶部位移大,下部位移小,影响深度达到10 m以下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9.
锚碇作为承力结构的重要部分,是悬索桥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介绍武汉阳逻长江大桥的北锚碇开挖与基坑支护的施工情况,着重介绍基坑土石方开挖(爆破)、弃渣运输、基坑边坡防护与排水以及锚碇安全检测等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天津富民桥主桥为单塔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主桥边跨3号锚碇为预应力混凝土重力式锚碇,采用深9.9 m的圆形基坑施工.主要介绍3号锚碇圆形深基坑的施工技术,特别是SMW工法在圆形无支撑围护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坑开挖是大型悬索桥梁锚碇基础施工的关键性工程之一,由于大都是超大、超深基坑,且一般位于江河堤附近,基坑开挖施工条件复杂、风险因素多、难度大,为保证锚碇基础施工质量和安全,合理的开挖工艺方法应用及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关键。该文以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锚碇深基坑开挖控制措施的成功应用为背景,重点介绍在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加内衬的支护结构形式下基坑开挖工艺方法和基坑降排水系统、墙体及基底防渗、设备人员及相应防护设施设置等方面的安全控制方法以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西堠门大桥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第4座桥,为非对称结构形式的悬索桥.该桥南北锚碇均采用重力式锚,锚碇处地质结构复杂.对南锚碇基坑底面岩基进行承载能力原位试验及摩阻系数原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锚碇基坑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取值要求.在各级设计正应力下,混凝土试件与岩基接触面的剪切破坏不是发生在两者的胶结面,而是试件区域的岩基首先被剪坏,地基岩石全部碎裂,试验确定的摩阻系数允许值为0.61.  相似文献   

13.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 666m的全飘浮钢箱梁悬索桥,该桥东锚碇为重力式锚碇,采用8字形地下连续墙基础作为基坑开挖施工的支护结构。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海中筑岛围堰的总体方案施工。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前,在海中首先采用锁扣钢管桩及工字型钢板桩组合的围堰方案筑岛形成施工陆域,结合河床表层清淤、砂石垫层换填、插打塑料排水板等措施对筑岛陆域进行地基处理;待筑岛地基沉降稳定后,地下连续墙采用"旋挖引孔+铣槽"的复合成槽工艺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后,基坑采用岛式法分12区(平面)、14层(竖向)进行阶梯形开挖,同时采用同步降排水措施(设6个降水井、6个集水井)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14.
结合刘家峡大桥锚碇施工实践,总结了锚碇总体框架的施工控制要点,并针对锚碇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锚固系统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阳逻长江大桥南锚碇基坑工程封水、降水、排水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平  刘明虎  王连新 《公路》2004,(10):17-23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主桥,南锚碇基坑工程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加内衬的支护结构型式,其封水、降水、排水系统是基坑开挖施工成败的关键,也密切关系到长江主干堤的防洪安全。主要介绍南锚碇基坑封水、降水及排水系统的设计,以及防洪风险控制措施、施工预案等。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强透水地层条件下基坑施工安全,以至喜长江大桥大江桥为工程背景,对该桥西坝锚碇基础强透水地层施工防渗技术进行研究。锚碇基础采用外径58m、壁厚1.2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加环形钢筋混凝土内衬支护结构。通过建立二维渗流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可知,现场渗流以水平向渗流为主向,高水位下的水力梯度小于中风化岩层临界水力坡降,通过注浆来实现基坑的防渗处理。设置抽水试验确定基坑岩层的渗透系数,设置注浆试验确定注浆孔的布置参数,最后确定基坑的三重防渗设计措施:低压注浆、降水井排水和特殊情况下的施工预案。在三重防渗措施保障下,将基岩平均渗透系数控制在1×10~(~(-5))~10.0×10~(-5) cm/s,锚碇基坑得以顺利安全开挖成型,为大江桥的基础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为主跨1 700m的单跨双层悬索桥,武昌侧锚碇为重力式锚碇(由地下连续墙、帽梁、内衬、底板及填芯混凝土组成),锚碇开挖直径98m、深39m,位于长江大堤南岸附近,地质条件较差。根据锚碇结构特点和地质条件,地下连续墙共划分68个槽段,Ⅰ、Ⅱ期槽段各34个,间隔分布,分别采用成槽机和铣槽机施工,接头形式为铣接头;基坑开挖前,采用地下连续墙墙底注浆、接缝处旋喷、抽水井等止排水措施,深基坑开挖采取逆作法施工,边开挖取土方边施工内衬,采用履带吊机将土方从基坑内吊出,帽梁和内衬分8段施工;锚碇底板、填芯大体积混凝土分层分块施工,采用冷却循环水、低水泥掺量的混凝土配合比等温控措施,保障了锚碇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万州新田长江大桥北岸锚碇工程位于危岩带下,在爆破开挖扰动下极易出现崩塌,危及施工安全。目前国内外对于危岩带下锚碇基坑施工尚没有可借鉴的经验,鉴于此,该文介绍了危岩带下锚碇基坑的施工技术方案,包括危岩处置和爆破方案设计,并对施工期爆破振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所提施工技术方案完全可行,施工期危岩体整体稳定,振动监测指标符合规范要求,确保了锚碇基坑施工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采用主跨2×800 m三塔双层桥面钢桁梁悬索桥,结合北锚碇区域地形、地质条件,经研究比选确定北锚碇采用重力式锚碇基础.北锚碇由整体锚块和两侧设置的前锚室、散索鞍支墩及对应基础、系梁组成.通过缩短主缆边跨长度、采用锚体与支墩分离式锚碇结构型式减少了山体开挖量及对环境的影响,并节省投资.采用便于维护、耐久性...  相似文献   

20.
黄埔大桥悬索桥锚碇基坑设计采用圆形地连墙支护结构,锚碇基坑临近珠江。为避免深基坑开挖时地下渗流破坏造成的失稳,文章针对支护结构的嵌岩深度进行渗流分析,对地连墙设计嵌岩深度的最终确定和墙下压浆措施的采取等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