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前沥青路面的超载情况十分普遍,规范规定的轴载换算公式已不再适用,沥青路面的弯沉检测标准也应该修改,沥青路面弯沉检验标准值计算使用的是半刚性材料设计龄期的模量,与沥青路面弯沉检验龄期不符,选用典型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和力学模型,得出半刚性模量随龄期的增长规律,针对不同的标准轴载,采用BISAR软件,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出不同龄期半刚性基层顶面的弯沉值,作为不同超载情况和相应龄期半刚性基层的施工弯沉检验标准值。  相似文献   

2.
有文献表示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路面弯沉验收标准值存在不适。文中结合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对路面弯沉检测标准值的规定,提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验收标准值的计算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发现土基回弹模量-含水量、水泥稳定碎石回弹模量-养护龄期之间存在相关度较高的函数关系,据此得到任意时间的土基回弹模量和水泥稳定碎石模量;再结合试验得到的其他路面结构实际参数和层状弹性理论计算交工验收时路面的实际弯沉值,以此作为路面验收弯沉标准值判断路面弯沉是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往多层地基的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大多是按弯沉等效得出的,该值对计算地基上面层或基层的弯拉应力是不适合的.为此,在弯沉等效的地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式的基础上,通过对荷载圆半径的修正,将弯沉等效转变为弯拉应力等效;进而,总结出了三层结构时单圆和双圆荷载的荷载圆半径修正系数回归公式,并拓展至多层结构;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证实,用弯沉等效的地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刚性或半刚性基层层底弯拉应力偏小13%~22%,而用弯拉应力等效的地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得到的基层层底弯拉应力与理论值的误差不超过1%.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车辆超载的情况及半刚性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分析了弯沉、轴载及基层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基层模量与路面使用寿命的变化曲线,给出了曲线的拟合方程,说明超载使路面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增大基层模量来得到一些补偿。  相似文献   

5.
首先评价了规范中轴载换算方法的不足之处,针对沥青路面结构的主要病害形式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其次通过对设再生面层的沥青路面结构型式进行调研,得出设再生面层路面结构的主要病害形式,提出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和路表弯沉值为指标的轴载换算;最后通过荷载作用等效原则,进行轴载换算公式的理论推导,得出轴载换算系数。结果表明,采用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和路表弯沉为指标的轴载换算系数与规范给定的换算系数较为接近,可近似采用规范中规定的轴载换算公式,而采用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轴载换算系数较规范中规定的弯沉等效原则所得换算系数偏小。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按弯沉等效轴载换算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单轴双轮弯沉测试车 ,实测了不同轴载、轮压与路面强度下的弯沉 ,计算并分析了在不同轴重、轮压与路面强度下弯沉和按弯沉等效的轴载换算指数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指数主要与路面结构强度、公路等级和轴重有关 ,轮压的影响并不明显 ;轴载换算采用轴重比比轮压比更准确、方便。根据实测数据推导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按弯沉等效轴载换算公式 ,新公式反映了轴重、路面结构强度和公路等级对轴载换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结合重载交通实际状况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普遍结构形式,考虑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材料的非线性,采用粘弹性有限元法分析重载交通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路表弯沉的影响,提出了轴载换算指标,得到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轴载换算公式。结果表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对于重载交通的轴载敏感性小于半刚性基层路面,更能适应我国公路运输中超载超限问题突出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以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采用轴载换算方法,以设计弯沉值、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换算指标,通过变换不同的结构层参数及轴距计算了组合结构层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公式中的轴数系数,并通过程序计算得出了建议轴载换算公式。计算结果与我国规范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轴数系数与轴距及结构层参数关系密切,采用拉应力指标控制轴载换算比弯沉指标更为合理;该方法计算理论与我国规范规定的设计理论相适应,但计算所得的弯沉轴数系数与规范差异很大。因此,应加强实际应用,及时根据具体实例对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9.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按弯沉等效的轴载换算公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武和平 《公路》2002,(4):19-21
根据不同荷载与路面状况下弯沉的实测结果,计算并分析了按弯沉等效的轴载换算指数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指数主要与路面结构强度和轴重有关,并由此根据实测数据分析得到了按弯沉效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轴载换算公式,供规范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重载道路路面设计时采用路表弯沉、半刚性基层层底弯拉应力及车辙多指标体系,分别建立了以弯沉、弯拉及车辙等效的轴载换算公式,为重载路面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刚性路面基垫层材料参数及结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高速公路试验路段的铺筑检测,在几种典型半刚性材料系统试验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刚性路面基垫层材料参数建议值,介绍了新型基层材料的力学特性及工艺参数;提出了基层当量回弹模量与回弹弯沉值之间的相关统计公式。  相似文献   

12.
碎石化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结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碎石化条件下混凝土路面二维平面应变模型,对标准轴载和超载条件下不同类型加铺层结构的力学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路面弯沉、层底拉应力、层底拉应变等指标,提出半刚性基层加碎石化沥青薄层结构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路面设计采用的力学经验法,在设计基准期内满足承载能力、耐久性、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20-2011)的理解,结合工程经验,研究设计轴载、板底地基当量回弹模量、基层类型及厚度、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等设计参数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设计轴载对荷载应力影响较大;设置粒料层可有效提高地基回弹模量;半刚性基层不宜过厚,刚性基层需与面层协同设计,使二者受力最佳;提高面层材料弯拉强度,能承担较高荷载应力。本研究结论为路面设计提供合理建议,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环境温度变化对沥青路面轴载换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沥青路面车辆轴载换算指数是不同的,而非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采用的定值4.35.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力学性质入手,利用沥青劲度模量确定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选用材料动模量,利用Bisar软件计算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不同温度下的荷载反应,分析拟合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关于温度的轴载换算公式.考虑温度对轴载换算的影响,使轴载换算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合料本构关系对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沥青路面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分析中分别将沥青混合料当作粘弹性材料和以动态模量、抗压回弹模量表征其基本力学参数的弹性材料。分析了不同温度、行车速度及基层类型下路表弯沉、沥青面层底和半刚性基层底水平应力,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动态模量的分析和粘弹性分析结果比较接近,尤其是路表弯沉峰值和半刚性基层底水平应力峰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在2%以内;而采用抗压回弹模量分析的结果则差别较大,尤其是沥青面层底拉应力峰值只有粘弹性分析结果的1/3左右;在弹性分析范畴内,应该用动态模量取代抗压回弹模量,以提高路面力学响应分析结果的精度并综合考虑温度、行车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涛  黄晓明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8):33-35,47
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程序,分别以路表设计弯沉值,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换算指标,变换面层、半刚性基层、土基等不同结构层的参数,同时考虑轴距变化的影响,计算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公式中的轴数系数。首先分析各结构层参数对轴数系数的影响,然后通过回归分析计算结果,提出建议的轴数系数计算公式,并与我国设计方法中取值作对比分析,发现以拉应力指标控制的轴数系数计算公式与规范较为接近,相对而言规范偏于安全保守。  相似文献   

17.
该文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碎石化条件下混凝土路面二维平面应变模型,对标准轴载和超载条件下不同类型加铺层结构的力学响应进行计算,综合比较路面弯沉、层底拉应力、层底拉应变等各项指标,提出半刚性基层加薄层沥青罩面可作碎石化条件下的加铺层结构;通过优化比较,得出采用半刚性基层加沥青面层可满足设计要求,并对各种基层材料的抗干、温缩,抗水损害等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胡昌斌  王奎华  谢康和 《公路》2003,(4):119-122
在试验研究和对试验路面各结构层不同龄期的表面弯沉进行跟踪测定的基础上,应用概率统计与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不同材料、不同剂量的半刚性基层表面弯沉及其回弹模量随龄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了若干重要结论及统计回归公式,井由此提出了实时监控半刚性基层施工质量的弯沉预估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标准轴载下,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程序apbi,分别以路表设计弯沉值,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拉应变为换算指标,变换面层,基层,土基等不同结构层的参数,同时考虑轴距,轴数变化的影响,计算不同基层类型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公式中的轮组系数。并与我国设计方法中取值作对比分析,发现以拉应力指标控制的轮组系数与规范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级配碎石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能够有效解决半刚性基层所存在的病害问题。为了了解落锤式弯沉仪(FWD)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两种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复合式路面结构与半刚性基层路面的差异,并研究了不同路面结构参数条件下的各结构层特征及其影响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相同路面结构条件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的路表弯沉数值与路面实测结果的趋势是一致的,具有很高的相关性;采用级配碎石基层替代部分水泥稳定碎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路面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疲劳性能;对路面结构进行半正弦曲线加载,路表弯沉随时间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结构层厚度和回弹模量对路表弯沉具有重要影响;结构参数对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变的影响程度大小为:水泥稳定碎石回弹模量沥青面层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厚度沥青面层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