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个三车道的路上,当你从左侧超越前车(位于中间道)回中间车道时,后面有一辆车以更快的速度从右侧超车且稍前于你并入中间车道,如果你只看前面或后视镜,你的车头就有可能横擦对方的车尾。由于两车超车时的速度都很快,发现时距离太近以致来不及反应。这种刮擦碰的危险及类似情况常发生在多车道的城市快速路上,车多速度快,很多车来回串道超车。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是容易发生危险的。  相似文献   

2.
一忌车道不分.高速公路每一走向一般有二至三条车道.二条车道时,右侧车道为主车道,用于车辆正常行驶,左侧车道为超车道,用于超车;三条车道时,右侧和中间车道为主车道,右侧车道用于较低车速的车辆行驶,中间车道用于较高车速的车辆行驶,左侧车道为超车道,用于超车.  相似文献   

3.
在八车道高速公路中,中间带右侧第二条车道是小客车专用车道,缩减其车道宽度的研究逐渐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基本不影响交通能力的前提下,缩减行车道宽度,不仅可以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还能适度解决目前我国交通建设需求与土地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采用折算系数法计算车道宽度压缩后的通行能力,从而得到不同车道宽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测数据分析,得到了城市道路多路合流路段的驾驶行为特性和交通流特性;引入驾驶员性格参数和描述驾驶心理的选择换道概率,建立了城市道路多路合流的元胞自动机模型(Cellular Automaton,简称CA);由JAVA数值模拟,模型验证后,得到了变速车道分别为直接式、平行式的多路合流的交通流特征参数。研究表明:直接式不利于主线、多条匝道的车辆通行,右侧匝道车辆对中间匝道的干扰严重;过长的平行式变速车道,加重了主线与中间匝道之间冲突,增大了中间匝道车辆对右侧匝道的影响。此外,直接式加重合流区的交通拥堵,相比之下,一定长度范围内的平行式变速车道对于合流区的交通运行状况改善明显,但过长的平行式变速车道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5.
方园 《交通与运输》2012,28(3):62-62
编辑同志:两个月前,我驾车在一条高速公路入口处领取车辆通行券后,约行驶了10公里,突然发现前面车道中间堆积着大量被前车抛洒的货物。我在紧急避让中,小车因撞在道路右侧的防护板上而损坏,由此支付修理费、拖车费共计6万余元。请问:鉴于无法找到抛物者,我能否直接要求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赔偿?  相似文献   

6.
连续长、陡下坡路段,为减轻失控车辆的损失或危险及第三方安全,宜在长、陡下坡地段的右侧视距良好的适当位置设置避险车道。吸收国内外好的设计思路,结合山西省近年来避险车道设计经验,提出了避险车道相关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7.
运用实测数据和仿真实验的方法,分析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流量、速度、车头时距等参数特性。基于实测速度-流量数据,建立速度-流量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发生交通中断前后施工区通行能力会发生显著变化:2-1施工区(单向2车道,关闭-车道)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8.56%,3-1施工区(单向3车道关闭2车道,开放1车道通行)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10.56%,3-2施工区(单向3车道关闭1车道,开放2车道通行)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9.75%;量化大型车比例、车道关闭形式、限速、中间带开口长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确定大型车比例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给出不同车道关闭形式及不同限速、不同中间带开口长度下的通行能力推荐值。研究结果可为施工区的交通组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工程概况 某公路设计为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度24.5m,硬路肩宽2×3.2m(含右侧路缘带宽2×0.5m),中间带宽1.6m(中央分隔带采用新泽西护栏0.6m,左侧路缘带宽2×0.5m),土路肩宽2×0.75m。该公路存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经研究决定对该公路采取冲击碾压施工处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夜间城市快速路隧道入口段新驾驶员的眼动变化特征,选取4名驾龄小于5年的新驾驶员,4人均佩戴DIkablis眼动仪在长春市南部快速路卫星路隧道驾车行驶,获取其晚高峰时段在隧道入口段不同车道位置的眼动参数数据,对新驾驶员的瞳孔面积、注视持续时间和扫视速度等眼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驾驶员行驶在不同车道位置上的瞳孔面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车道位置对瞳孔面积有显著影响;新驾驶员通过隧道入口段时的视点主要集中在前方区域,该区域的内侧车道、中间车道和外侧车道上的注视时间百分比分别为47.8%、35.3% 和37.7%,注视次数百分比分别为50.4%、41.9% 和47.6%;不同车道位置的平均扫视速度变化规律有所不同,内侧车道上以慢速扫视为主,扫视速度变化呈现递减趋势,而中间车道和外侧车道以快速扫视为主,其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0.
右置掉头与右转共用车道通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分隔带宽度受限的情形下,掉头置于靠近中央分隔带的车道上,公交车等大型车辆的转弯半径过小,对交叉口的行车安全和交通效率均有不利影响.将掉头车道置于行车方向的最右侧与右转共用车道,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文章通过借鉴通行能力手册HCM上直左、直右以及左右共用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在确定左转及掉头调整因子基础上,建立了交叉口掉头右置与右转共用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研究结论可为掉头车道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对比中德两国关于道路限速及车道管理的交通法规、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实践的异同,分析了我国道路限速及车道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德国经验,以我国双向4车道和8车道高速公路限速及车道管理的交通标志设置为例,给出了标志设置方案建议,即:货车(或大型车)靠右侧车道行驶,针对客车、货车(或小客车、大型客车、货车)采用不同限速值标志分开设置,根据情况或需要限制货车超车。最后提出了我国交通法规关于道路限速及车道管理方面的修订建议,以及技术研究与规范制定、交通管理实践、驾驶人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超车是车辆行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超车时机选择不当或操作失误是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市干道及高速公路上,不同车道的限速要求对超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整个超车过程分为换道、超越、并道三个阶段,添加不同车道的限速条件,以安全为前提,在一个超车时段内尽可能多地超越前方行驶车辆为目标,并充分考虑车辆跟驰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间距及超越行驶过程中超越车与被超越车行程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新的超车模型,以供车辆在超车时提供判断及辅助,并通过一个算例来验证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交通部发布消息称,全国高速公路ETC用户已经突破5000万。其中,广东省高速公路ETC套装用户达578万,占全国用户总数的九分之一。据了解,广东省自2015年6月30日正式并入全国ETC联网区域,截至目前,全省高速公路联网里程达7233公里,占全国的1/18,稳居全国首位;ETC车道总数达1739条(其中入口854条,出口885条),车道数和用户数均比全国联网前翻了两番;非现金通行费结算额占总通行费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双向双车道环境下单车超越车队模型, 分析了影响双向双车道超车危险区域范围的主要因素; 设计了分步式单车超越车队算法, 研究了安全间隙前后车速度、超车车辆入队速度与车队安全间隙范围四者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车辆入队所需最小安全间隙的速度匹配方案; 建立了单车超越车队算法的目标函数, 设定最大允许超车时间内超车车辆与车队行驶距离最大, 超车车辆超越车队车辆数最多, 前、后车形成安全间隙过程中加速度、减速度最小; 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的分级约束多目标优化方法, 为单车超越车队算法中的三级车速引导提供了优化的速度引导方案。研究结果表明: 双向双车道环境下超车危险区域范围与车队车辆数及对向车辆行驶速度成正相关关系;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相比传统算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更快的收敛速度, 平均收敛时间缩短39.2%;在分步式单车超越车队过程中, 车队车辆平均速度提升9.04%, 即在车队间隙生成过程中, 虽然部分车辆速度减小, 但车队整体平均速度得到提升; 超车车辆平均速度提升16.8%, 即在超车过程中, 不仅超车车辆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其运行效率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Hoper  江湖刀客  MikecaIn  美伢  sun  dunne  Jandy 《城市交通》2007,5(2):96-97
国内的一些城市有很多叫"大街"的主干路,这些"大街"单向有四五条车道,十分可观,而新西兰的城际高速路也不过如此,在某些路段甚至双向共有四车道.在过内地这些"大街"的时候,你要确保自己像刘翔一样,因为机动车会高速向你狂奔过来,要一口气穿过10条车道,少点勇气加脚力真的不行.  相似文献   

16.
自开工建设起,济南市历山路中间建起的BRT专用车道就成了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历山路改造完成通车后,其相对严重的堵车现象渐渐成为省城居民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并且很多人将其原因归咎于BRT快线专用车道。有关报道和评论屡见报端,各家新闻网站和社区论坛有关此问题的争议更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主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养护维修施工碾压时,由于沥青混凝土的受力状态与新建道路的沥青路面有所不同,故在碾压方法上应与新建道路的沥青路面有所不同,通过对主车道养护维修施工碾压时沥青混凝土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提出从中间向两侧进行碾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积水分布规律,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选取典型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设计参数,利用道路BIM设计软件建立了40组三维道路模型;分析了路面积水量和排水设施径流量的关系,建立了考虑排水设施与路面构造深度影响的降雨模拟方案;采用离散相模型和多相流模型耦合,模拟了降雨条件下的路面积水状态;分析了不同组合参数下的超高过渡段积水厚度数据,得到了合成坡度、道路宽度、降雨强度与超高渐变率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模式,计算了各车道最大积水厚度,分析了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积水横向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积水厚度与合成坡度、超高渐变率负相关,与降雨强度、道路宽度正相关,其中降雨强度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最大,超高渐变率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最小;合成坡度为2.02%~8.54%,降雨强度为1~5 mm·min-1时,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最小积水厚度为0.58 mm,最大达到28.35 mm;当降雨强度为5 mm·min-1时,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内外侧车道最大积水厚度差异明显,六车道由内侧车道到外侧车道的最大积水厚度比例为1.0∶3.1∶3.3,八车道为1.00∶0.96∶1.03∶1.36;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积水厚度峰值先出现在道路中间附近,然后向外侧移动,最大积水厚度一般出现在外侧车道。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满足BRT或轻轨系统的运行需求,提出在带有固定左转车道的繁忙通勤走廊中央设置一条BRT或轻轨专用车道用于双向运营的概念。由此产生了车辆相交问题,其相交空间设置于由左转车道产生的未利用或未被充分利用的道路中央隔离带。提供了公交车站和相交空间的概念设计可选方案和几何布局示意图,并考虑运行速度、发车间隔、相邻相交空间的距离及相交空间数量等条件,分析系统性能。为确保具有实用性,研究了系统在现有交通走廊上的可实施性。由于该系统具有利于TOD发展的潜力,也可作为未来发展两条专用车道系统的中间步骤。  相似文献   

20.
结合国内相关工程实践,针对多车道高速公路路拱形式、横坡值,从新建和改扩建角度进行分析,并对多车道高速公路不同超高过渡方式和形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根据新建高速公路和改扩建高速公路的特点,灵活应用双向路拱、折线型路拱和单向路拱;对于超高过渡方式,有中间带的公路均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的方式,不设路拱线适用于降雨量不大的地区,设一条路拱线可减小汇水面积和坡面汇流长度,改善路面排水,超高形式能较好地适应多车道高速公路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