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结合木桩复合地基特性和松木桩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就木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及有关施工问题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松木桩在加固挡墙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某高速公路一路堤挡墙地基采用松木桩进行处理为工程背景,介绍了松木桩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阐明了松木桩加固地基的适用性、设计计算理论以及施工工艺,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素英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41-144,M0016
结合乌鲁木齐市东进场快速路复合通道深厚筛砂坑地基处理实例,确定强夯法对其处理效果及具体施工参数,且施工时序需综合考虑复合通道中高架桥梁、综合管廊、管线等各构筑物地基处理方案,对类似地质条件的城市道路建设给予一定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惠霞 《路基工程》2010,(5):177-179
松木桩适宜在地下水位下的环境工作,适用于河道内、河岸边、鱼塘附近及地基含水量高、软土地基厚度不大的工程。文中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清沧特大桥跨越子牙新河支架现浇梁软弱地基,采用松木桩处理的实例介绍表明,松木桩是一种取材容易、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的软土加固技术,只要使用得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通过对SG生态砖和活插柳枝复合护岸、松木桩护岸生态袋、仿木桩护岸等三种生态护岸措施在永定河生态修复项目示范工程应用的长期观测,得出结论:松木桩扦插柳枝复合护岸措施的综合护岸效果最优,景观生态性最好,社会经济效果相对较好,最适于推广到河岸的生态防护中。生态砖和活插柳枝复合护岸的工程、生态和社会经济效果都相对一般,适合较陡坡度的河岸。生态袋、仿木桩护岸措施具有明显的稳定边坡作用,但需要经常维护,生态袋中草种成活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对乌市某综合管廊结构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对管廊热力舱室配筋处理、管廊投料口大开洞的处理、管廊抗震设计及深厚采砂坑地基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7.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下穿既有综合管廊时,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引起周围土体的变形,会使既有综合管廊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威胁结构安全。为了研究盾构隧道下穿过程中对既有综合管廊的影响,探索不同穿越交角下既有管廊的变形规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进行模拟,分析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既有综合管廊的沉降变形规律、地基加固对管廊沉降的控制效果及不同下穿交角对既有综合管廊沉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既有综合管廊在盾构机附近主要产生纵向上的不均匀沉降,随着盾构掘进,沉降逐渐增大,进行地基加固后能够有效减小既有管廊的沉降变形。当下穿交角较小时,既有综合管廊沉降变形增大。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针对杭嘉湖平原软土地基存在薄硬夹层的特点,提出了深厚软基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通过理论分析计算,确定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应用结果表明,在处理深厚软基时,长短桩复合地基较其他软基处理方案有较好的经济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桩承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从定性上分析了桩承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并提出采用太沙基土拱理论和顾淦臣圆形边界张拉薄膜理论推导的计算公式对桩承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地基进行设计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综合管廊的建设会引起道路基底附加应力不同,从而引起道路横断面上的不均匀沉降,如果控制不当,甚至会引起路面开裂、错层,从而影响车辆正常通行。通过广州顺德某管廊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改变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及上层覆土厚度,研究综合管廊对路基沉降差的影响,并提出减少沉降差的建议,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为快速分析基坑开挖时复合地基及“双洞效应”对下方既有双线地铁隧道竖、横向位移的影响,首先,基于Mindlin位移解和Winkler地基模型,推导出复合地基中桩的侧摩阻力作用下单线隧道的竖、横向附加荷载,从而计算得到单线隧道竖、横向位移。然后,采用迭代法计算得到的“双洞效应”引起的隧道竖、横向位移叠加得到双线隧道总竖、横向位移,并与前人理论计算结果、监测数据对比验证。最后,分析桩参数、隧道位置改变对桩侧摩阻力和“双洞效应”引起隧道竖、横向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与前人理论计算结果相比,本文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更吻合,且提高原有2阶段分析方法运算效率28%以上; 2)桩侧摩阻力和“双洞效应”对隧道竖、横向位移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3)仅考虑上方基坑开挖对既有双线隧道位移的影响时,在施工条件和规范允许情况下,应尽量减少预先设计的两隧道之间距离,并合理选取复合地基中桩的长度; 4)迭代法比一次性法更加合理、精确,特别是计算横向“双洞效应”引起隧道横向位移时,应尽量采用迭代法计算。  相似文献   

12.
贺腾飞 《路基工程》2021,(5):186-191
以珠海某地下通道基坑工程为背景,研究CFG桩复合地基整体抗压、抗剪强度的相关参数,通过理论计算结果、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的对比,进行不同CFG桩复合地基参数对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作用,不仅体现在控制土体竖向沉降,还可减小土体侧向变形;采用复合地基整体强度计算方法确定的参数进行有限元计算,计算值与监测值吻合度较高;增大CFG桩复合地基加固宽度、加固深度,可有效减小围护结构变形,但加固宽度、加固深度分别大于2倍、2.5倍基坑开挖深度后,影响作用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洞内托换施工在地铁设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启峰 《隧道建设》2009,29(3):295-300
广州地铁五号线杨箕站-五羊邨站区间穿越广州市东山区,周边建筑物密集,地面交通繁忙,而线路经过的五羊邨过街楼需进行桩基托换,如何保证在不影响地面交通的前提下,顺利进行桩基托换,成为设计的首要难题。通过对地面条件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提出洞内托换的设计理念,并对洞内托换进行可行性和结构计算分析,得出采用的洞内托换方案是可行的。最后,对洞内托换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工程措施进行阐述。桩基托换工程的成功,满足了工期要求,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4.
褥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CFG桩土应力比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褥垫层厚度设置是否合理,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与变形特性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江西某高速公路采用CFG桩加固软土地基试验现场,对不同褥垫层厚度工况下的桩土应力比进行了现场静载试验测试,并模拟各个工况对桩土应比和土体沉降进行了定量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在桩长和桩间距一定的条件下,桩土应力比随垫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但褥垫层超过一定水平,厚度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较小。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当桩间距为1.5 m,褥垫层采用中粗砂时,厚度宜为30~40 cm。该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高速公路CFG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黎杉 《路基工程》2013,(3):21-24
以江西省环鄱阳湖区域德昌高速公路软基施工为工程背景,对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确定,采用控制工后沉降的理论进行了设计,并对软基在路堤加载过程及工后沉降进行了跟踪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际监测值吻合较好,软基加固效果显著,说明该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适用于对德昌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满足工程的要求。为环鄱阳湖软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软基加固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考虑时效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首先对桩体承载力和桩间土排水固结理论进行分析,假设桩间土体为均质材料,且考虑土体沉降时忽略桩体的存在,考虑到刚性桩复合地基仅在竖向排水固结,采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开展了对桩体应力和桩间土应力时效性的研究。选取单根桩和其四周加固区的土体作为一个计算单元体进行分析,基于荷载传递法,得到计算单元体各组成部分的沉降变形关系,从而推导出刚性桩复合地基中各个构成部位之间的变形关系表达式。之后将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进行合理简化,得到桩体应力和土体应力随深度变化的表达式,再联合之前得到的变形协调方程,可解得桩顶部位桩体应力和桩间土应力,引入考虑时效性的桩土应力比修正系数,从而推得考虑时间效应后的桩土应力比计算式。最后在某工程中使用该方法对其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不同地质条件下桩土应力比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具有较为显著的时效特性,在实际计算中不能忽视,桩土应力比时效特性表现为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当桩间土地基压缩模量减小时桩土应力比增大,桩土应力比出现峰值时,刚性桩受力最不利,设计中应加以考虑,随后桩土应力比有所减小,最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曹睿哲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172-175, 206
针对桩基础水闸不同桩基布置方案,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桩基布置对闸室应力位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把桩集中布置在闸墩底下对减小底板的应力,特别是减小两闸墩间的底板应力具有明显作用;当桩数相同时,桩的布置方式对闸室位移影响较小;对桩基础水闸的应力和位移进行计算时最好采用实际桩基与闸室结合整体模型,这样计算结果才能反映实际情况,但水闸结构尺寸较大、桩数量较多时可采用复合地基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8.
微型混凝土沉管灌注桩复合地基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并应用于局部地基处理的一种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噪声小、污染小、成本较低等优点,应用范围较广,但其理论计算一直落后于工程实践,制约了其发展,鉴此,根据CFG桩的计算方法,总结出该复合地基的计算公式,并在工程实践中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复合地基中桩帽作用数值分析及桩帽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分析程序,依据某路基试验段的工程地质和设计施工情况建立了路堤荷载下带桩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桩帽直径变化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帽直径的增大能够起到提高桩荷载分担比、减小复合地基总沉降和桩土沉降差的作用,桩帽直径的变化对下卧层沉降的影响较小。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路堤荷载下素混凝土圆板桩帽和倒圆台桩帽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验证了承载力计算方法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路堤荷载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素混凝土桩帽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魏瑞  张豪 《中南公路工程》2010,(2):40-42,52
首先深入分析了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在此基础上,考虑粉喷桩与桩周土体的变形协调,采用扩孔理论,导出了粉喷桩与桩周土体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以及粉喷桩的影响范围,并提出了基于桩土应力比的粉喷桩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现场工程对比试验表明,计算方法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可满足工程设计计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