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图形图像数据处理技术是视觉三坐标测量技术的关键之一。作为一种多分辨率分析方法,小波变换理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章介绍了将图像的小波分析算法引入到三坐标无接触测量工作当中,为改进三坐标测量技术领域的图像处理手段指出了新的途径,实验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波变换的车牌图像检测定位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二维二进可分离小波及图像小波去噪的基础上,研究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并结合其他多种图像处理方法的车牌图像检测定位的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对含噪的车牌图像能较好地完成检测定位。  相似文献   

3.
数字水印技术作为数字多媒体作品版权保护和认证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发展得很快.本文着重研究水印算法的快速实现.第一步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盲水印算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分块处理,然后通过在分块Hadamard变换域中修改中频系数来嵌入水印,最后得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对常用的图像处理如JPEG压缩、加噪、滤波等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第二步,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实现GPU来执行快速Hadamard变换和反变换.实验结果表明,在Visual C++下利用GPU执行Hadamard变换在一定条件下比CPU更快,实验用显卡性能越强,实验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视频车辆检测技术中的阈值分割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视频交通检测交通流参数提取的精度,研究了视频交通检测技术.中的阈值分割算法;文中使用分形维数法、双峰法、迭代法和大津法研究了获取图像的阈值分割方法使得车辆和背景分离。结果表明,分形维数法处理时间较长;迭代法编写程序较复杂,且运算时间长;由于双峰法对满足一定要求的图像处理效果较好,而试验证明双峰法不适用与车辆视频图像处理。大津法分割后得到的二值图像中仍然存在车辆内部存在黑色像素点的问题,但其效果图中车辆与背景的分离情况较好。所以课题中选取大津法作为视频车辆检测中闽值分割的最终处理算法。  相似文献   

5.
一种改进的小波消噪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小波变换在信号消噪中计算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小波消噪算法.该算法保留了小波分析处理时变信号的优势所在,但较传统的消噪应用,算法相对简单,易于实现.利用实际数据对该消噪算法进行了数据验证,并与传统小波消噪算法等对比算法进行了效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算法效果较好,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适用于沥青混合料颗粒均匀度检测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预处理方法,该文将数字图像技术与公路工程相结合,通过Matlab软件对统一方法采集到的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进行预处理。采用基于扩展极大值变换的分水岭算法对二值化处理后的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中黏连颗粒进行分割。研究表明:与传统分水岭算法相比较,扩展极大值变换算-法不易出现图像黏连颗粒的过度分割,更好地还原了沥青混合料图像的颗粒真实分布,为后续的图像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波分析的事故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事件检测算法,建立了基于小波分析的算法。首先构造二进小波,对交通流数据进行二进小波变换,检测其奇异点。根据判断逻辑确定是否有事件发生。要用广佛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对该算法进行离线测试,与加利福尼亚算法,滤波算法比较,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改进Hough变换方法在车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车辆是智能交通系统诸多技术的载体。在智能车辆运用机器视觉技术感知外界环境的过程中,Hough变换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图像分割技术,可用来实现车道检测。文中在介绍Hough变换的基础上分析了运用Hough变换进行车道检测的特点,并对使用改进Hough变换检测车道做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单目视觉的道路边界检测由于其在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成为当前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车辆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指出图像边缘检测现有算法的不足,采用领域平均法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根据图像的边缘特征运用Prewitt算子实现边缘增强,以获取精确的边缘信息。使用最大熵算法分割二值化图像进一步减少噪声,从而得到良好的道路特征图像数据。利用道路约束条件,建立视觉系统动态感兴趣区域(DAOI),运用改进的Hough变换最终识别道路边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述算法不仅能准确、实时检测出道路板边界,而且能有效地抑制噪声,为区域交通智能车辆的换道和超车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车牌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铁军  张宁  黄卫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8):147-149,159
介绍一种基于KL变换的车牌识别算法。算法主要由车牌分割和车牌字符识别组成。车牌分割算法利用车牌的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来定位车牌,并采用投影的方法和先验知识实现车牌的倾斜校正和字符切分;车牌字符识别算法采用一种最优变换,KL变换来提取字符图像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通过计算待识别字符与各样本字符特征值的欧氏距离来实现对该字符的分类。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王东旭 《路基工程》2018,(5):211-215
某泥石流沟物源丰富,采用缝隙坝可以有效地拦挡块体物源,起到拦挡节流和稳固沟床的作用。根据现场分析,确定在泥石流主沟下游设置缝隙坝,计算了泥石流缝隙坝自重、动水压力、竖向压力、扬压力、水平水压力、水平土压力、泥石流整体冲击力和石块冲击力等,对缝隙坝的抗滑移、抗倾覆、地基稳定性进行了验算,验算结果表明该泥石流缝隙坝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是天山公路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也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公路病害.基于天山公路泥石流爆发诱因、物源组成、岩性特征、运动规律,遵循高寒地区公路泥石流防治的特殊性,所开发的导流墙网、排导棚架结构、桩板泄流槽、导流弧形挡土墙技术,是该类公路泥石流极其有效的防治技术.根据这些单体技术结合已有公路泥石流的防治技术,构建了包括导流墙网 排导棚架、桩板泄流槽 底埋隧道及导流弧形挡土墙等结构在内的泥石流综合防治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天山公路泥石流病害的防治问题,研究结果已用于天山公路泥石流防治方案设计,也为同类型公路泥石流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中华  刘罡 《路基工程》2012,(3):163-167
在现场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毛尔盖水电站烧发河支流牙窝沟泥石流的成因,描述了泥石流沟的特征,运用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对泥石流沟形成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计算了不同概率下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及总量,对牙窝沟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了解马颈子沟泥石流孕灾环境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查明了沟域内物源分布及其稳定性,分析了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成灾机理。结果表明:马颈子沟泥石流物源丰富,主沟纵坡大且地形易于汇水,易发泥石流。通过对堵河计算表明,马颈子沟在发生频率P=5%以上的泥石流时,就会挤占、堵塞南桠河。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天山公路泥石流形成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泥石流是新疆天山公路的主要病害类型,集中分布在北天山近80km范围内,以粘性泥石流为主。基于大量的现场调研及观测,从新构造应力场的观点分析并获得了泥石流沟轴向与新构造应力场剪切带方向一致的宏观规律;泥石流沟内物源丰富,以寒冻风化物、第四纪冰碛物及冰水沉积物为主,沿程分布在泥石流沟内;天山向西开口的喇叭形地貌格局造就了北天山显著的焚风效应,致使境内地表植被条件差、降雨量小、寒冻风化作用强烈,进而物源稳定性极差;将泥石流形成的诱发因素概化为降雨和气温两方面,明确了境内公路泥石流在强降雨后4~5h内暴发的根本原因。研究成果为天山公路泥石流的进一步研究及有效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区地质背景复杂、地貌起伏大和地质灾害分布广的特点,以都汶公路沿线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系统研究都汶公路泥石流危害特点,查明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的分布,分析泥石流对山区公路的影响,归纳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和活动特征。针对泥石流灾害现状,对都汶公路泥石流发展趋势进行有益探讨,为山区公路泥石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丽君  李琦 《路基工程》2013,(2):103-107
在现场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毛尔盖水电站俄恩沟泥石流的成因,描述了泥石流沟的特征,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的方法对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计算了不同概率下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及总量,对俄恩沟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玄超群 《路基工程》2015,(1):48-54,59
为确保铁米尔苏二级水电站工程的安全,在查明阿克恰衣苏河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其泥石流的活动和堆积特征;运用刘希林的一次泥石流堆积范围模型,结合泥石流现场调查实际情况及室内外试验相关参数结果,推测泥石流暴发后的堆积形态,并用周必凡公式和张金山公式对阿克恰衣苏沟泥石流堵河情况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阿克恰衣苏河的泥石流为中型规模的稀性泥石流;100年一遇的泥石流可能造成影响安全的堵河情况;50年一遇的泥石流可能造成局部堵河,建议在工程实施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保安全。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内虽然整体泥石流发灾频率低,但由于低频泥石流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不为人们了解,其造成的灾害往往远高于高频泥石流。以2010年5月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发生的泥石流理论计算为依据,探讨低频泥石流的特征。对低频泥石流的防治进行工程措施、预防措施相结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绵九高速公路甘沟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现场资料建立数值模型进行模拟,并依据数值模拟结果及现场监测变形数据对洞口段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原施工技术下的结果进行对比,探究穿越泥石流冲沟隧道洞口段较好的施工技术。结果显示:原有施工技术下穿越泥石流冲沟隧道开挖时,拱顶累计沉降、周边累计收敛变形以及地表累计沉降均较大;而施工技术优化后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围岩变形及受力均有较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采用单层小导管并结合帷幕注浆的联合超前支护方式以及三台阶开挖工法后,围岩变形及受力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