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卓 《路基工程》2018,(6):182-185
以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站1号盾构井工程为依托,分析土压平衡盾构模式掘进对软岩地层地表影响,减小城市环境下土压平衡盾构模式掘进对下穿建筑物影响,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为此,运用FLAC显式有限差分软件进行建模,通过对土仓压力、同步注浆效果和出碴量等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了土压平衡盾构模式掘进对软岩地层地表沉降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掘进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2.
陈伟国 《路基工程》2015,(3):210-212
针对南京地铁机场线1号风井-禄口机场区间隧道,在长距离高强度岩层兼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穿越重要建(构)筑物的施工环境下,采用TBM和EPB双模式可转换盾构掘进施工,既能满足在高强度硬岩中掘进效率,又能保证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时建(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杭州地铁1号线越钱塘江工程盾构穿越地层复杂,除了穿越砂砾、高承压水外,还将穿越沼气富集地层,施工风险极大。该文介绍了其施工技术:通过提出轴线调整、沼气防治、渣土改良等一系列施工措施,为盾构安全顺利穿越钱塘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铁三号线大明路站-明发广场站盾构区间穿越软流塑地层中的箱涵及其群桩基础,为确保盾构顺利穿越,文章介绍了4种群桩处理技术方案: 方案1(拔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箱涵恢复、盾构正常掘进方案)、方案2(拔桩、桩基托换、恢复盖梁箱涵、盾构正常掘进方案)、方案3(矿山法隧道托换、盾构过站方案)和方案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箱涵托换、矿山法隧道内截除桩基、隧道回填后盾构掘进方案),通过对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择了方案4。然后介绍了软流塑地层矿山法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和盾构过矿山法隧道关键技术。通过对施工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通过采取基底加固后箱涵托换、劈裂注浆加固地层后CRD工法施工矿山法隧道、矿山法隧道内桩基截除、盾构通过回填后的矿山法隧道等关键技术措施,确保了盾构顺利穿越过街涵群桩。  相似文献   

5.
林强 《路基工程》2018,(3):214-218
以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首期工程穿越东寺停车场出入场线为依托,从前期施工的加固措施、施工控制措施以及施工监测措施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套对于地铁盾构区间穿越停车场出入线施工技术,施工验证其累计沉降位移均处在安全的位移范围。  相似文献   

6.
李发勇 《隧道建设》2009,29(6):668-673,677
通过南京地铁河西粉细砂地层盾构施工实例,针对粉细砂地层盾构施工难点,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根据风险的发生条件、施工中防止隐患或处理隐患的方法,归纳施工应对措施,特别是对该地层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涌水、涌砂及地表沉降失控、建构筑物变形过大等施工风险进行总结分析,最终有效地控制了险情,避免了许多施工风险,特别是在盾构穿越无基础砖切厂房所采取的应对技术措施对类似地层的风险控制及应对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的合理技术措施,结合北京地铁12号线西坝河站~三元桥站盾构区间超净距(2.18m)下穿既有线10号线盾构区间工程,首先基于FLAC3D进行三维施工模拟分析获得穿越既有线路沉降变形,根据计算沉降对掘进各项技术措施进行优化,并依据穿越过程中实时监测数据反馈,快速进行多次补浆,成果实现了既有线结构的微沉降控制,穿越完成后既有线10号线的最终最大累计沉降变形为-0.54mm、-1.23mm,远小于既有结构沉降3mm的控制标准,可为类似净距穿越施工提供施工经验及参考。  相似文献   

8.
南京河西地区主要地层为高富水性砂层,且秦淮新河的大堤未有水泥土加固。大堤本身对沉降要求较高,盾构穿越时大堤沉降极难控制。现详细叙述盾构机在穿越秦淮新河时对地面沉降控制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宝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4):157-158,171
在城市轨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上软下硬的地质环境,对盾构的正常施工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以实际工程为例,对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施工风险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了盾构穿越上软下硬以及硬岩段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韩磊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90-195,10
该文结合上海世博园区某隧道工程,介绍了盾构在穿越轨道交通4号线地下区间施工时所采取的施工技术和措施。在充分了解了周边环境、相邻构筑物、管线、盾构机、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后,把盾构穿越分为3个阶段,在试推进阶段收集盾构推进参数,在穿越阶段控制盾构施工参数,在穿越后阶段根据沉降监测情况进行后期补压浆。同时考虑好穿越轨道交通运营线时在不良地层中推进的技术措施,以及做好隧道轴线、地面沉降变形和临近构筑物管线的监测工作,做好信息化施工管理,做到数据及时采集、及时分析、及时指导施工。并做好应急预案。其成果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机场路一期工程梧村山隧道下穿浦南段是国内罕见的下穿密集建筑群的城市浅埋大跨连拱隧道。以下穿34号房屋为对象,详细介绍了房屋基础的注浆加固和抬升、无中墙连拱隧道结构、连拱隧道的CRD施工法、双层初期支护、地下长管棚、以及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等工程措施在保证连拱隧道顺利穿越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大型地下立交正交下穿段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树屏  石波  林志  晋学辉 《隧道建设》2011,31(3):273-277
在大型互通式地下立交工程中,下穿隧道往往都处于整个地下立交工程的最低点,需要设置排水泵房,于是造成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多洞室开挖。下穿隧道及排水泵房的修建不可避免地会对上覆小净距隧道产生影响,本文针对地下立交工程中隧道正交下穿段,以厦门东坪山地下立交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新建下穿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下穿段隧道动态开挖时,整个正交下穿段位移和变形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下穿隧道和排水泵房施工时整个下穿段将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均匀侧移和变形,需要对下穿段隧道和排水泵房所处的围岩进行加固,并在上覆隧道相应处设置防护钢拱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交通和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紧临建筑物施工越来越普遍,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3标在同济大学以及大连路车站上方均设计了下立交,疏解同济大学门口以及大连路四平路交叉口的交通拥堵状况。由于下立交下方是盾构法隧道,施工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该文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3标同济大学站-国权路站区间隧道与中山北二路下立交基坑工程同时施工过程中的不同工况的综合分析,揭示盾构法隧道与下立交长距离叠交的设计与施工的要点,提出在所述的工况条件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北京地区砂卵石地层大断面暗挖区间下穿施工对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的影响,以北京市新机场线草桥站站后折返线大断面暗挖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下穿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段区间暗挖隧道进行设计,并用Midas/GT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大断面暗挖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桥面、桥墩、承台及桥桩位移变化规律特征,得出大断面暗挖区间侧穿桥桩施工过程中桥桩附加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大断面暗挖区间下穿京沪高铁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承台差异沉降及地层应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龙桥路站—双流机场站区间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机场高速桥梁工程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对典型隧道开挖步下的地层沉降和既有机场高速桥梁变形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加固措施下地层及机场高速桥梁的变形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盾构隧道的不断推进,桥基向隧道开挖面偏移,变形量不断增加;3种隔离桩防护措施均能对盾构隧道掘进引起的地层扰动起到缓解作用,其中双排钢花桩和双排钻孔旋喷桩能有效控制桥基变形。  相似文献   

16.
王锦华 《路基工程》2022,(5):139-143
为评估高速铁路运行产生的振动对机场跑道和导航设备的影响,依托长赣高速铁路近距离下穿长沙黄花机场工程,运用midas GTS软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分析高速铁路对下穿机场跑道地表及仪表结构的力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高速铁路隧道结构与机场地表净距不小于一倍洞直径时,高速铁路列车荷载振动对跑道地表影响较小,对仪表导航系统产生的力学响应更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盾构下穿对地铁双圆隧道变形的影响,以上海地铁14号线盾构下穿地铁6号线双圆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双圆隧道在前后2次盾构下穿过程中的变形进行实测分析。结果发现: 1)盾构穿越导致双圆隧道发生竖向隆起变形和双线差异变形产生的断面扭转变形,断面扭转变形引起的轨道变形难于控制; 2)双圆隧道竖向变形为隆起变形,其变形分布形态随切口位置变化而变化,穿越后交叉点附近呈现特有的“驼峰状”隆起分布; 3)2次穿越扰动与叠加效应显著,表现为隧道隆起变形时间延长,累计量增大,2次穿越引起的最大变形位置发生改变; 4)双圆隧道的扭转变形随切口位置呈波浪形动态变化,出现多个拐弯点,对其环缝受力与变形十分不利,第2次穿越时的扭转变形较第1次穿越有所减小; 5)双圆隧道断面最不利扭转出现时刻不同于隧道最大变形出现时刻,且扭转最不利位置与最大隆沉发生位置产生了错位; 6)盾尾注浆对双圆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明显,但将导致双圆隧道的扭转变形增大。  相似文献   

18.
依托轨道交通11号线复武区间下穿武昌火车站站场工程,采取优化盾构设备选型、地面注浆超前加固、减小土层损失率等控制措施,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引起的路基沉降及轨面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地层损失率控制在0.5%以内可有效控制路基沉降;随着盾构区间掘进,轨道沉降最大部位有由左线区间向右线区间移动的趋势,整个掘进过程中轨道变形增加比较均匀;在左线、右线贯通的工况下,土体应力重分布对轨道差异沉降有显著影响,使两侧轨道的沉降位移差逐渐减小,整个掘进过程轨道变形值满足控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杨海  接道波  余虔 《路基工程》2015,(1):136-140
以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项目为例,在分析飞行区场地地基土的工程特性和场地内不同地貌单元软土分布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机场上部荷载要求,提出了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案。对沟塘区采用清淤换填法,漫滩区采用超载预压加排水板,漫滩区永久边坡(不含灯光带)采用水泥土搅拌桩与塑料排水板相结合的方法处理。通过施工期间的监测结果对软基处理效果进行了验证,表明本项目地基处理方法是可行的,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