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合工程实例,基于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桩间距下桩间土体拱效应的产生机理,直观有效地反应了桩间距优化后的加固效果,利用强度折减法计算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后的滑坡体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当桩间距为2.0~3.5倍桩宽时,桩间土拱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并利用数值模拟优化。 相似文献
2.
3.
应用FLAC^3D软件对超高边坡开挖支护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超高边坡宜在上级开挖后及时进行一定强度的临时支护,下级开挖后及时进行永久支护,最后根据整个边坡的稳定情况对上级进行永久支护,这样既能保证边坡稳定,又能发挥边坡“新奥法”原理的作用,经济性也好。 相似文献
4.
目前抗滑桩已广泛应用于滑坡灾害治理工程中,其中埋入式抗滑桩具有节省圬工,不影响生态环境的优势。针对贵州某堆积体滑坡治理工程,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FLAC3D软件为平台,采用虚拟模型,分析同种工况下FLAC3D与常规理论计算滑坡稳定性的差异,并在合理的滑坡位置布设埋入式抗滑桩,分别采用solid单元与pile单元模拟不同桩间距条件下抗滑桩的抗滑效果。经分析,桩间距为2.5~3.5倍桩宽时抗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建立FLAC3D数值计算模型实例,阐述了运用数值计算模型的剪切应变增量图及速度矢量图计算边坡稳定最薄弱面,分析了高速公路边坡破坏形态,据此处治的高速公路边坡其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加强,表明基于FLAC3D计算的评价方法具有可靠性,能为边坡病害处治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某公路深挖边坡进行锚杆支护的时效,采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方法确定支护方案,并对规范方法所作"每根锚杆承担相同下滑力"的简化和假定下的锚杆支护方案采用FLAC~(3D)进行计算。通过对边坡与锚杆的应力状态和分布形式进行分析得出,在分级锚固支护下的边坡位移分布规律、各层锚杆轴力分布规律与所处层位的关系、潜在滑动面分布规律,并基于此分析了支护方案的安全性与合理性;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采用规范方法的锚杆支护方案各层锚杆抗拉发挥程度不一致,所得稳定系数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安全系数,方案偏于不安全;基于对现有方案的分析,采用FLAC~(3D)在总锚杆长度不变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分析计算,优化后的方案稳定系数满足设计要求;最后,针对深挖边坡锚杆锚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代表性山区高速公路项目湖南省湘西境内某高速公路一个标段的危岩体边坡为例,通过FLAC3D软件对危岩体边坡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地对研究区危岩体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通过分析最终的应力、位移、剪切应变等物理量,对3类危岩体的失稳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2类典型危岩体(贴坡式、悬挂式)的稳定性均较差,都有脱离母岩而失稳的趋势,因此要对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9.
10.
结合贵州香树坪滑坡所处地质环境,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模拟软硬互层斜坡在河谷边坡形成过程中的应力变化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得出:初始应力场中,σv垂直应力均为压应力,近水平平行分层分布,由坡顶向深部基本呈线性递增,增加梯度大致与岩体平均重度等同;最大主应力方向近垂直方向,随深度线性递增。随河谷下切,河谷边坡岩体在卸荷作用下引起内部应力重分布,局部应力集中,最大主应力迹线发生偏转,越接近临空面越与之平行,最小主应力则与之正交;坡体由于开挖卸荷,坡表回弹变形明显,根据监测点位移值,坡顶到坡脚变形呈由小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