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骡坪隧道洞口山体边坡因暴雨影响出现裂缝,沿隧道顶上方横向贯通发生滑坡,通过地质勘探研究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滑坡变形特征及变形原因,使用勘查数据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并确定了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斜坡治理前,天然工况和降雨工况下滑坡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167,1.025;采用削坡、坡体注浆、锚索框架等治理措施后,山体滑坡在天然工况和降雨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360,1.210,降低了边坡地下水位,减小了渗水压力,改善了边坡稳定条件,提高了边坡稳定性,达到设计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
许峰  邓辉  沈曼  刘丹 《路基工程》2014,(2):137-141
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工程地质专业较突出的问题之一,而在稳定性分析过程中,高填方边坡的不稳定变形是工程设计、治理的最终核心问题。以西南某电厂高填方边坡为例,采用FLAC3D对高填方边坡进行三维实体模拟及变形计算,同时,利用降雨物理模拟试验对边坡变形进行验证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试验,得出以下结论:降雨条件下,土体达到饱和时,边坡变形达到最大值,且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致使边坡发生进一步破坏;通过物理模拟验证边坡的具体变形,分析得出降雨对边坡造成变形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贵州拟建化工基地平场后形成的10个高边坡,通过运用Geo-Studio软件的SIGMA/W及SLOPE/W模块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和变形计算,分析了开挖后的边坡在锚索加固支护前后的天然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及其变形,研究了在未支护情况下边坡的最危险滑动面和变形以及锚索加固支护后的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贵州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山区公路的修建产生大量边坡问题,对于切层边坡,结构面的不利组合往往造成其楔形破坏。文中采用传统的赤平投影法和数值模拟法,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上对典型实例的变形破坏模式和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计算分析该边坡在自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的变形趋势和破坏模式,并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其稳定性系数,对比规范要求得出该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境内某路堑边坡抢险加固施工期变形监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境内某路堑边坡在日常养护期间发现有预应力锚索结构破坏及浆砌片石开裂等变形现象,严重危害行车安全。为及时掌握边坡的变形态势,采用深孔测斜进行深部位移监测。通过分析边坡抢险加固施工期间的监测数据,确定了边坡的滑面位置,并利用监测结果及时反馈于边坡抢险加固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期冀为类似边坡的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某顺层高边坡的地质资料,探讨分析了边坡的变形影响因素,并研究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FLAC3D软件构建边坡的三维计算模型,分析边坡的破坏模式与防治方案对边坡的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边坡未采取治理措施进行开挖时,可能发生2种破坏模式:(1)浅层岩土体的类土质圆弧滑动;(2)受软弱夹层控制,产生中部的剪出变形或沿坡脚的整体滑移-拉裂破坏;根据分析提出了桩锚结合的治理措施,坡脚抗滑桩起到固脚与收坡作用,而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将潜在滑动岩土体与稳定岩体连为一体,有效解决了边坡浅表层及中部的剪出变形问题。监测结果表明,目前边坡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夏洪峰 《路基工程》2013,(3):180-185
因山体坡脚修建厂房切坡开挖,导致雨泉沟隧道出口山体扰动形成滑坡,并导致隧道衬砌大面积产生裂缝,严重危及铁路运营安全。结合极限平衡分析原理的Janbu法和Monte-Carlo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可靠度方法,以雨泉沟滑坡为实例,采用该方法对原边坡、病害边坡、治理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安全系数法,较难反映雨泉沟滑坡处于滑动失稳破坏发展阶段的实际状况,而可靠度方法的分析结果与滑坡的实际状况更为吻合,即病害边坡处于危险状态,治理后的滑坡已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8.
水电站雾化边坡的稳定性已成水电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雾化区古崩滑坡体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已有变形破坏现象和边坡稳定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堆积体边坡可能发生蠕滑-拉裂的变形破坏模式。采用数值计算分析了在天然和泄洪雾化条件下的变形破碎模式,分析表明:边坡变形破坏主要受控于堆积体内部的最大剪应力,在泄洪雾化条件下古滑坡极可能出现复活。最后,通过刚体极限平衡理论对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天山公路K1018+200-+800段边坡实地勘察研究.利用数值模拟DDA块体系统的非连续变形分析系统数值分析软件,对边坡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破坏模式与块体运动特征.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诸多不安全因素会影响边坡的稳定,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万军 《路基工程》2012,(4):206-208
顺层边坡开挖形成大量岩体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的边坡,在工程开挖及降雨的影响下,出现不同规模的变形失稳现象,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安全。通过某公路顺层边坡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失稳现象的研究,分析了边坡失稳影响因素,探讨了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1.
依托某路堑边坡工程,采用有限元变形分析方法分析现状边坡变形破坏特征,提出合理可行的加固措施,并分析了加固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边坡主要破坏模式是由坡脚开挖、降雨入渗导致潜在滑体强度下降,从而引发表层滑动,原设计边坡的3个工况均不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边坡采用减缓坡比及坡面系统锚杆加固措施,并在边界外设置截排水沟后,减小了降雨及地下水对边坡岩土体强度的软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K97+300~+500段开挖顺层边坡引发的滑坡,对滑坡的发展过程、变形破坏特征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产生滑坡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鉴于边坡岩体顺层,且第1级边坡局部有薄层炭质页岩的易滑软弱夹层,在前缘开挖临空后易产生顺层滑坡,边坡施工开挖后一直处于蠕动变形状态,若采用矩形抗滑桩需人工挖孔,施工安全风险大,还面临竣工通车的工期压力,因此采用旋挖钻机成孔的双排预应力圆截面抗滑桩+钢花管注浆+锚杆框架植草护坡+浆砌片石护面墙+排水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高填方边坡支护结构进行地面变形监测,分析了两个区段不同支护方案各自的变形特征、失稳模式及两者的相互影响,以及对顺坡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变形的分析,得到滑坡体失稳的空间变形方式,并对监测数据、气象资料、现场勘查资料作分析,得出滑坡体滑塌与降雨、区域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还对未滑塌区段进行稳定性计算并判断其稳定性。最后对二区段锚杆挡墙滑塌区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对三区段浆砌片石挡墙破坏区采用三排微型桩进行加固,指出锚杆挡墙的整体稳定性和两种支护方式连接处整体性在高填方边坡支护方案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广州增城至从化高速公路K8+160~+515段路堑开挖引起的滑坡问题,分析了滑坡发展过程及变形破坏特征,剖析了滑坡变形机理与破坏机制.通过现场调查滑坡破坏情况,地震波波速变化带、钻孔揭露岩性特征、测斜管深层位移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等综合判定滑动面.根据滑坡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复杂多变和不均匀性,变形破坏表...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设计实践中坡面锚索框架-坡脚抗滑桩边坡支护体系未考虑变形协调,支护结构存在两种防护形式先后顺序破坏的风险。通过建立坡体变形与锚索、抗滑桩变形的关系,推导了锚索+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协调公式,结合锚索和抗滑桩的变形计算方法,提出了变形协调条件下锚索-抗滑桩支护体系的设计方法。建议在下滑力无法准确确定时,应采用低刚度的锚索,并尽量设置较高的锚索预应力锁定值,保证锚索在充分发挥锚固力的同时,增强其对变形的适应能力,提高锚索框架-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协调性。  相似文献   

16.
十天(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安康段K57+265~+325路堑边坡为一典型千枚岩高边坡。原4级支护结构失效而产生滑塌,后更改为9级支护设计。对边坡滑塌成因进行了分析,运用Geo Slope通用岩土体软件对原设计方案和更改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稳定性验算,并以这两种支护设计方案为基础分别在边坡级数、坡比、平台宽度、抗滑桩的布设位置及锚杆(索)长度等方面进行了支护方案的优化设计,给出了更为合理的6级支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因岩土体-桩-锚索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目前关于锚拉桩挡墙的计算模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目前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中,没有考虑锚索张拉阶段产生的主动加固力作用以及桩锚协调方程未能考虑张拉阶段桩锚固点向坡内产生的位移等。计算模型的不合理导致长期以来锚索拉力计算不合理。为解决这类问题,根据施工和工作的两种工况提出改进的两阶段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初参数法给出基于双参数地基反力模型的全桩解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对改进的计算方法和现有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前者比较符合工程实际,有利于保证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8.
贾燕 《路基工程》2012,(5):156-158
结合平安至阿岱高速公路高边坡工程实例,先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出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再用有限元法分析边坡的应力、应变和位移,这两种方法相结合既能反映边坡的稳定和变形之间的关系,又能用安全系数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采用预应力锚索等加固,高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省某高速公路顺层边坡为例,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开挖扰动的基础上,结合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开挖后边坡在未支护及支护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后,在未支护情况下,会发生沿岩层面的滑移破坏;采用锚索支护后,边坡变形得到了较好控制。根据研究结果,基于边坡变形特征、降雨影响等因素,提出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