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氯乙烯接触者10名,对照者11名,从肘靜脉取血作为标本,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对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互换以及细胞周期进行了研究。作业时接触的浓度可分为:高浓度组(6名,其中女的1名),30~220ppm(几何平均值为92ppm),低浓度组(4名,其中女的2名),  相似文献   

2.
该资料来自三氯乙烯接触实验。其研究方法与其他溶剂接触法相同,即接触于休息和工作状态。实验方法,分三组,每组5名健康男性青年,接触是经活瓣吸入三氯乙烯,接触于休息和蹬自行车功率计两种状态。第Ⅰ组,在休息状态接触于100ppm 30分钟,再接触于200ppm 30分钟。然后于功率为50瓦特的工作状态下接触于100ppm 30分钟,在此工作状态下再接触于200ppm 30分钟。停止接触休息100分钟。第Ⅱ组:在休息状态接触于100ppm 30分钟,再于功率50瓦特工作状态接触于100ppm 100分钟。停止接触,休息100分钟。第Ⅲ组:在休息状态接触于200ppm 30分钟。再于功率变化为50、100、150瓦  相似文献   

3.
1979年10月,美国化工毒理研究所(CIIT)首先报道了甲醛的致癌性。该研究给F-344大鼠和B_6C_3F_1小鼠分别接触浓度为15、6、2ppm的甲醛蒸气,每个剂量组雌、雄动物各120只,每天染毒6小时,每周5天。结果,16个月后,15ppm组有3只大鼠发生鼻甲骨上皮鳞状细胞癌;18个月后,该剂量组罹患同样癌肿的大鼠数急剧增至36  相似文献   

4.
环氰乙烷(EO)具有杀菌作用,自1949年以来作为一种气体消毒剂在医院里广泛使用。美国每年的使用量为50,000公斤,有100,000名以上的医务人员接触EO。高浓度EO对呼吸系统具有原发性刺激作用,症状表现为有异味感、头痛、恶心、咽痛、声嘶、呼吸困难、紫绀和肺水肿等。可引起  相似文献   

5.
建议理由: 1.鉴于甲醛的毒性主要是局部刺激作用,考虑的对象是高浓度短期接触引起的急性症状,所以必须特别注意其最大值。甲醛水溶液能引起皮肤损伤,但气态甲醛引起皮肤斑疹的可能性甚少。 2.Fassete总结甲醛对人体的影响如下: 1ppm以下,觉察臭味。 2~3ppm,眼鼻喉有轻微刺激感,对气体的刺激能适应,能忍受反复八小时接触甲醛气体。 4~5ppm,不快感急剧增加,大部分人流泪。个别人可忍受10~30分钟。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美国职业安全和卫生研究所(NIOSH)根据个体采样检测(流速为25~200毫升/分)的结果,对大气中二氯乙烷的标准作了修改。凡接触二氯乙烷的职工,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应限于或低于1ppm。而1976年,该研究所提出的建议为5ppm。NIOSH还建议把二氯乙烷的最高浓度,改为在15分钟采样  相似文献   

7.
大气污染使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然而SO_2,NO、NO_2、O_3等本身非抗原物质。本文用动物实验研究NO或NO_2加上白蛋白附加暴露时对呼吸的影响。使用雄性200克左右的豚鼠随机分成三组:NO或NO_2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豚鼠。NO来自液态NO加热至35℃使成气体,用氮气稀释。NO和NO_2平均浓度分别为5.02ppm(4.40~5.65ppm)和5.00(4.20~6.20)ppm。白蛋白喷雾液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丁酮能否增强长期接触低浓度正已烷的神经毒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用Wistar雄性大鼠(体重318g±10g),共32只,分四组,每组8只,分别接触100ppm正已烷、200ppm丁酮(MEK)、100ppm正已烷加200ppmMEK以及单纯新鲜空气(对照组)。每天染毒12小时,共24周。染毒前和染毒后每隔4周测量体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9.
一、动物实验:1976年WHO专门委员会提出NO_2对动物确实有害浓度是0.5ppm(接触90天)。在此浓度以下水平的研究中,用电镜观察到肺胶原纤维变性,局部肺泡壁增厚,最近又发现肺泡壁上Ⅰ型细胞减少和Ⅱ型细胞增加,在生化方面发现2,3-二磷酸甘油酯上升;血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脾细胞产生免疫抗体功能下降。在慢性实验中,嵯峨井等报告接触0.04ppm9~27个月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有机溶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用大鼠连续接触三氯乙烯或者四氯乙烯一个月,对脑內各部位神经传递介质或其前质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接触四氯乙烯时,线粒体內的多巴胺稍减少,而接触三氯乙烯200ppm时则稍有增多的倾向;四氯乙烯400ppm和三氯乙烯800ppm时,下丘脑的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NO_2急性暴露对由绵羊红血球引起的小鼠初次体液抗体应答的影响。作者用BALB/C小鼠,6—9周龄,急性暴露5ppm、20ppm和40ppm的NO_2各12小时后,只有40ppm组动物有死亡,死亡率为7.8%(38只死亡3只)。20ppm、5ppm组动物均无死亡。40ppm暴露1、2天后,体重明显下降,4天后恢复到原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接触氯乙烯工人患恶性肿瘤的情况,作者首先对7~25年接触氯乙烯劳动环境进行动态观察,同时分析52,000个现场空气样品。其次,分三组对接触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第一组劳动条件最差,氯乙烯在车间空气中的平均浓  相似文献   

13.
作者研究生产合成雌激素已烯雌酚的妇女免疫指标的变化。接触组为40名妇女,年龄21~46岁,工龄1~10年。结果接触组中17名月经周期失调,10名不排卵出血。7名闭经。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相对数降低,B-、O-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相对数增多,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62名男性接触二硫化碳工人和40名非接触者通过Farnswarth Munsell 100种颜色的辨别试验,研究慢性接触二硫化碳对视神经的损害作用。接触组:接触二硫化碳工龄6~36年(平均16年),年龄30~58岁(平均43岁)。对照组28~59岁(平均43.5岁),二组年龄分布无显著差别。目前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工人接触二硫化碳和硫化氢浓  相似文献   

15.
NCl_3是一种带有氯气味的褐黄色气体。作者巴比等人测了大鼠在1小时吸入暴露后三氯化氮的LC_(50)。每组10只动物,分五组暴露于浓度从58ppm到157ppm NCl_3中。在107ppm和117ppm浓度范围内,以95%置信限求得1小时LC_(50)是112ppm。所有的死亡率发生在暴露之中或暴露后1天之内。通过因暴露于NCl_3中引起死  相似文献   

16.
长期接触工业品五氯酚(pcp)与五氯酚钠(Na-pcp)对人体的慢性影响在文献中报道不多,为探讨从事pcp和Na-pcp生产的工人的职业危害,我们对天津大沽化工厂进行了职业病调查,结果如下。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pcp生产工人34人,平均接触工龄3年(1~9年);Na-pcp生产工人58人,平均接触工龄5年(1~11年)。另以30名不接触毒物,年龄构成相似者作为对照组。 (二)方法:1.临床体格检查:对全部受检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选用5~60天以上年龄的大鼠和豚鼠,各年龄组的动物动式吸入NO_2 2或10ppm 3天。结果表明,动物行为的变化随其年龄和品种而异。各组大鼠在实验期间无明显改变,而豚鼠吸入10ppm NO_2时活动减少,45天龄和成年母豚鼠出现活动困难和食欲减退。吸入10ppm NO_2的母鼠体重明显下降;各染毒组豚鼠的体重增长缓慢,其  相似文献   

18.
作者研究低强度微波源工作人员血液细胞化学和基因变化。接触第一组使用电子仪器女性18名,上班时均受微波辐射作用,强度低于10μW/cm~2,能量负荷不超过70μW·h/cm~2;接触第二组调试放射仪器男性29名,断续受到微波辐射作用,强度1~100μW/cm~2,每日总时间不超过2~3小时,能量负荷低于200μW·h/cm~2。对照组40名(男女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使用阶段的铁路曲线单箱单室曲线结合梁,在二期恒载、ZK活载、离心力及横向摇摆力作用下,首先采用M/r法将其转换为等效直梁,然后建立了基于弹性地基梁法的有限元模型,对横隔板数量N、计算跨度L和跨径比L/r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发现:在各种使用阶段荷载中,列车离心力和横向摇摆力产生的畸变效应比重最大,且隔板数越多,这种现象越明显;畸变应力比随横隔板数量和跨度的增加呈现按指数函数下降的规律,随曲线半径的减小和行车速度的提高则线性增大。对于高铁桥梁中的单箱单室曲线简支结合梁,只设置1到2个中横隔板即可满足控制畸变应力和畸变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选用Wister系雄性大鼠,6周龄,每组6只共4组。第1组:NO_2浓度4ppm,染毒24h;第2组:NO_2浓度4ppm,染毒14天;第3组:NO_2浓度4ppm,染毒30天;第4组(对照组)。每日在暴露装置中央发生NO_2,用检知管测定NO_2,然后,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校正。以Hogeboom法分离出微粒体,以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然后,用Omura和Sato法测定细胞色素P-450含量,Wills法测定氨基匹林和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