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印度柯钦造船有限公司即将成为在"印度制造"倡议下印度第一家制造用于运载液化天然气船只的公司。每艘船的售价将超过2亿美元,面向全球市场销售。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至少造出3艘这样的船只。柯钦已经选择法国工程集团GTT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重工Himsen的成功经验或对中国船舶配套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带来一定的价值启示。现代重工是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也是最大的船舶配套企业之一。公司自1972年成立以来,随着造船业务的发展壮大,逐步围绕造船产业,开拓了船用中低速柴油机制造业务、船用电器设备等相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造船产量出现惊人增长,成为当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中国制造”的船舶产品得到世界市场的广泛认可。近年来。我国新接船舶订单更是稳居世界第一,几乎占全球近半份额。从目前来看。全球造船业和我国各大船企手持订单巨大,我国船企交船期有的甚至已经排到2012年。庞大新船订单面前,我们怎样应对全球金融风暴对国内造船市场调整的影响,规避行业风险防范未然?如何在变化莫测的高成本时代降低造船成本?  相似文献   

4.
国家“十二五”规划备受各方关注,全球动力系统公司罗尔斯-罗伊斯船舶业务部也聚焦其中的机遇。根据现有订单,罗-罗公司预计其收入在2009年至2019年的10年期间将会翻一番。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造船国,罗尔斯一罗伊斯船舶业务更加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外船舶科技》2009,(4):45-45
据英国伦敦克拉克松研究服务公司报道,中国造船首次超过占据全球造船统治地位十年的韩国。中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已经达到了5496万修正总吨(CGT),超过了韩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5362万修正总吨,中国所占世界造船的份额34.7%已经超过了韩国的33.8%。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检》2007,(3):74-74
随着中国、越南及印度等新兴造船国家的崛起,韩国及日本这些传统造船大国的地位将受到挑战。据韩国造船协会资料显示,该国全球  相似文献   

7.
引言随着当前世界航运市场的复苏,造船业迎来了一轮崭新快速发展的周期。在最近全球航运市场景气周期中,中国造船业是一匹备受瞩目的黑马。据欧盟的贸易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制造了全球新船中的13%。而2005年,中国造船产量达到1212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攀升至17%。从全球造船  相似文献   

8.
《水运文献信息》2005,(3):6-6,8
基于对世界经济前景的预测,近期国际航运市场需求趋势,2005年将继续保持兴旺,不太可能出现急剧下降,除非有突发事件发生。主要根据是运力供求情况较好,2005年仍然可以认为是近年中运力供求最好的时期。世界商船队仍然处于更新高峰期,大量的更新需求已经使全球造船能力吃紧,即使船东造船欲望再高,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造出大量的船舶投入市场,  相似文献   

9.
中国造船业的火爆,源于全球造船市场的兴旺。2003年起,航运币场开始复苏,出现运力供不应求、运价大幅上涨的情况,全球各大船公司也开始大量订造船只。受此行情影响,世界造船市场在2002年底走出低谷,并迅速复苏,2003年至2005年出现了多年难得一遇的火爆行情,其造船产量、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创历史新高。在行业全面复苏背景下。我国造船工业也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0.
信息     
【航运】中国亟需发展造船配套产业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贺荣光表示,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的造船配套产业的发展将远远落后于全球其他地区,因为目前中国需要进口大约60%的船舶配套产品。贺荣光表示,中国的造船业应该发展研发和制造配套产品的能力,加强与本国钢铁产业的联系。世界LNG高级船员缺口800名由于近年来印度等国大力发展LNG运输船队,目前全球LNG运输船高级船员的缺口达到800名,而且这种现象还将延续几年。为了满足航运市场对LNG运输船高级船员的需求,包括上海在内的一些城市正在加紧对LNG船员的培训。俄罗斯计划扩大在…  相似文献   

11.
韩国造船劲势不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造船工业迄今仍然走在世界前列。尽管过去一年媒体曾经相继报道说,积极发展造船工业的中国正在步步紧逼,但是英国伦敦的评论家认为,韩国造船工业在今后20年内,或者至少在2015年以前,将继续领先于亚洲甚至世界。韩国将继续保持其在目前世界造船市场中40%的份额,日本将保持其30%份额,中国是20%,而欧洲是10%。其主要原因是韩国造船工业早就扬弃劳动密集型和低效益的造船方式,而是不断扩大技术设备投资,大胆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业内动态     
《机电设备》2005,22(6):19-20
随着中国造船业蓬勃发展,不仅与近邻日本、韩国并称世界造船大国,更以巨大潜力影响着全球造船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船舶设备制造商纷纷转而将中国作为主要市场,争相来华拓展业务。今日,全球船舶设备业巨头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上海宣布开设新工厂,为造船厂供应船舶设备,近距离服务于中国以及东北亚迅速发展的造船业。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船舶业务总裁苏兰亚多表示,中国造船业迅速发展令人振奋,它的无限潜力吸引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理所当然首选中国、首选上海作为其拓展亚洲市场的中心,从而更大范围推进亚洲这一全球最大的商业造船市场的业务。据介绍,目前每年亚洲造船市场价值一百九十亿英镑,约占全球全部造船业总值的百分之八十。二○○四年,亚洲造船市场的新订单量和交货量都创下了历史新记录。谈到中国业务的发展,苏兰亚多一脸自信,他告诉记者,从长远发展看,上海的新工厂无疑将成为公司在亚洲的重中之重。此外,他认为中国近年来造船业的迅猛发展让人看到其广阔的前景,尤其上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7月31日,三井ES控股宣布与常石造船达成一致,计划将负责商船业务的子公司三井ES造船部分股份出售给常石造船。双方计划在今年12月底之前签署最终合同,目标是在2021年10月完成交易。三井ES造船在2018年5月与常石造船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联合双方在商船方面的资源,协作进行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研发技术合作,旨在通过缩短设计周期、扩大产品范围、交换设计和制造相关的技术信息来提升双方的手持订单。  相似文献   

14.
《世界海运》2018,(4):9-16
2017年全球造船市场企稳回升。年内主力船型新船价格开始回升,新船订单量大幅增长。船东订单主要集中在希腊、中国和韩国等主要航运大国,船型以大型散货船和大型油船为主。全球造船市场延续中日韩三国错位竞争格局,韩国市场份额提升明显。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2018年全球造船市场整体需求或将延续回升态势,中日韩三国接单竞争将更加激烈,智能船舶、智能制造等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5.
安飞 《中国船检》2004,(6):40-43
2003年,中国造船产量约为600万吨.这是自我国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8年以来.首次突破全球造船总量的10%。伴随着中国造船能力的不断攀升.有业内人士预言,在2020年中国造船产量将有望超越日、韩.成为全球瞩目的“世界船坞”。而就在中国船舶工业谋求进一步扩大发展的同时.日、韩、欧、美等造船强国却在近期开始控制本国造船业的发展规模。日本甚至认为中国增强造船能  相似文献   

16.
秦萍 《中国船检》2008,(9):50-51
●我国的年造船能力、年产量、手持订单均居于世界前列.标志着中国已经跨入了世界造船大国的行列。 ●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创下了造船完工量世界第三,手持订单量世界第二.新接订单量世界第一的骄人业绩。 ●2007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首次突破全球造船量的1/5。2008年1~6.PJ份.中国造船完工量1024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到26%。  相似文献   

17.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2,(5):I0012-I0012
据印度工商业联合会(ASSOCHAM)称,2015年印度造船业产值将达18亿美元,年增长率达8%。报告称,印度造船业约占全球造船业1%的份额,需要政府恢复30%的补贴计划,为该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目前印度船公司利润可观,印度船厂有造船选择权,令人振奋的液化天然气(LNG)工程正在建造中,印度船东对船舶繁忙投资。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是典型的继中国之后全球需求上升的最大源泉。印度航运最大的两部分是油轮和于散货船,与此类运力需求息息相关的是GDP,但不仅如此,特别是于散货,还与工业生产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10年DNV的业务十分繁忙,是我们交付的入级船舶最多的一年,包括大型油轮、海洋工程船舶等”,5月上旬,DNV全球副总裁、大中国区主席姚伯乐向记者表示,中国造船业从金融危机中快速回暖复苏,在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和新增订单三项指标首次赶超日韩后,今年这一增长势头仍将延续。  相似文献   

20.
以数字化造船促进中国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庆和  潘建辉  张荣 《上海造船》2005,(1):10-12,24
数字化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实施“数字化造船”工程已成为全球造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数字化企业”、“数字化造船”和“数字化造船企业”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描述了实施“数字化造船”工程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架构了“数字化造船企业”的组成内容,并提出了实施“数字化造船”工程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