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技术可行性的角度,应用遥感技术对越江通道的自然地质环境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为越江通道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越江通道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区域建设工程,已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这里阐述的是以沉管隧道方式越江的方案。文中简单介绍了长江口自然情况,交通规划及沉管隧道方案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盐泰锡常宜铁路越江问题,分析区域沿江城市规划、区域过江通道、水文、地质特征与河势,提出长江桥位线路方案。最后,通过长江特大桥建桥条件及引入泰锡常地区条件等全面系统分析,选出江阴铁路大桥方案为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通过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长兴岛浅滩区钢栈桥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钢栈桥的结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是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一条重要线路,通过越江隧道沟通武昌和汉阳,越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大,影响因素多,对整个工程的进度起着控制作用,本文针对越江线路方案和环境特点,国内外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进行技术经济条件比较和评价,拟通过研究分析选择一种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规模合理、能保证工程质量的越江隧道施工方案.研究结论:通过对4号线越江通道线路走向4种方案的研究分析和2种越江隧道施工方案的比较得知,越江通道线路走向应综合考虑线路线型、客流量、设站条件、沿线拆迁等因素的影响后择优选择.越江隧道施工方案应针对环境条件和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进行技术经济条件的比选后确定.本工程经研究分析、比选后,线路走向推荐采用腰路堤方案,隧道施工推荐采用常规的单孔单线直径6.2 m的小断面盾构法施工,可有效降低工程实施难度,确保工程安全,减小工程总投资.  相似文献   

6.
宜昌是鄂西地区重要城市,也是襄阳至常德铁路上的重要节点。针对该线路引入宜昌地区,分析了地区既有铁路及车站概况,列举了影响引入方案的重要因素,并且提出了4种引入方案。通过初步分析筛选,选出2个重点方案进行了详细比选。在比较了工程投资、铁路越江桥位技术条件、通道运营条件等各方面条件后,最终确定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7.
根据规划,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三期(中法生态城段)为连通汉阳和武昌的市域快线,需从白沙洲片区过江。为稳定三期先期开工工程的起始线路并做好两岸用地控制,对越江通道进行研究非常必要。从线站位技术方案的角度针对高架过江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方案。  相似文献   

8.
广深港客运专线跨珠江工程是广深港客运专线的控制工程,其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研究了越珠江工程建设环境,然后根据地方规划、航道通航等级要求、工程地质条件、技术标准、线形、投资、施工工期和运营等因素,对越江位置和越江形式(桥梁和隧道方案)进行定量与定性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9.
建议修建京沪高速铁路时采用水底隧道越过长江。概要介绍了修建上元门越江水底隧道的意义、作用、方案概况及施工设想等。  相似文献   

10.
从信号系统控制列车的角度研究如何减小列车在越江区间的最小追踪间隔问题,以提高长大越江区间线路通过能力。首先,介绍移动闭塞模式下列车通过越江区间的运行方式,信号系统需保证线路正常运营,越江段区间风井之间仅有1列车运行;其次,结合列车运行特点,参考UIC406能力分析方法推算出移动闭塞模式下列车在越江区间内最小追踪间隔的计算模型,得出最小追踪间隔与列车在越江区间中运行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通过对所得的函数进行求导,推算出列车在区间中的最高运行速度、接近速度的取值及对最小追踪间隔的影响,并求得函数的极小值;最后,通过仿真软件验证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并提出信号控制列车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高等级运输通道的潜在运输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概念对比提出潜在运输需求的概念,并从需求弹性角度阐述了在运输设施恶劣条件下修建高等级通道时,潜在运输需求的产生机理,最后以崇明越江通道为例说明了潜在运输需求的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大直径盾构越江区间隧道的通风设计方案,特别对火灾工况,从排烟模式、风道漏风、风机配置等方面,比较了分段纵向通风和半横向通风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最终选定了分段纵向排烟方案。在火灾规模取值10.5MW条件下,利用SES软件对区间内典型火灾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区间两端风机联合动作,采用集中设置排烟口的分段纵向排烟方案,可满足越江区间内火灾排烟临界风速及人员疏散要求。  相似文献   

13.
大直径盾构越江区间内设置单渡线十分少见,单渡线处连通面积较大,且越江区间较长,通风排烟气流组织复杂,控制火灾时的有效排烟及正常运营时区间隧道内的温度、新风量,对越江区间通风设计尤为重要。通过模拟计算,对排烟及正常运营通风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上元门越江工程是京沪高速铁路跨超长江的关键工程。为了合理、准确地分析越江工程的兴建对上元门河段的影响,采用了资料分析和整体河工模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工程河段自然概况和工程断面历年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周密的模型设计。根据长江下游河段 泥沙特性,专门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模型沙,应用该模型沙对天然实测河床冲淤资料进行了充分的验证,既保证了模型与原型水流运动的相拟,同时也达到了泥沙运动的相似性要求。在方案对比了工程前后试验河段的不流泥沙运动特性及河床冲淤变化,此外还探讨了越江工程对长江上元门河段行洪、河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陕渝铁水联运通道的建设必要性及架构方案,从铁水联运格局、能源供应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论证通道建设的必要性,预测通道煤炭及外贸物资运量,经方案比选,提出通道架构方案,通过径路比较,得出通道经济供应范围,最后从通道内铁路、港口、长江水道三方面分析得出通道能力能够满足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越江区间内列车按移动闭塞方式行车的最小追踪间隔,越江风井间区间一列车的列车控制方式的特点.探讨了在移动闭塞系统下风井设置与列车最小追踪间隔的关系、列车越江追踪运行原则和越江隧道风井设置的核算方法.对保证列车在越江区间内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荆门至荆州铁路位于鄂中江汉平原地区,近期是联系荆门至武汉的快捷客运通道,远期为呼南通道与京广高铁通道连接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线路顺直性、区域交通走廊、环境敏感点分布及土地集约利用等因素,研究了利用荆沙铁路通道方案、沿荆沙铁路通道方案及新建通道方案。从既有线改造利用、工程实施难度、综合造价等方面分析论证了新建通道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以国内首条开通运营的武汉地铁2号线越长江隧道为例,全面分析研究了大洞、中洞、小洞等各种隧道越江方案特点,并就工程投资、地铁运营功能、技术风险、工程可实施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地铁越江隧道长大区间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国内首条开通运营的武汉地铁2号线越长江隧道为例,全面分析研究了大洞、中洞、小洞等各种隧道越江方案特点,并就工程投资、地铁运营功能、技术风险、工程可实施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地铁越江隧道长大区间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深港客运专线需跨越珠江,该江水面宽达4 000 m,是通行5万t级海轮的国际航道,要求高。针对广深港客运专线主要越江方案(包括海鸥岛和沙仔岛的长隧道方案、桥梁方案、桥隧结合方案),采用不同的最大坡度(速度匹配为300/200km/h),从关系到高速行车的安全性、平稳性及乘坐舒适度等,运用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仿真分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与评估,得出满足高速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要求的各方案指标,并提出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