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风险隧道施工安全存在的诸多难点,以中川铁路九合二号高风险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为平台,应用信息技术和隧道模型仿真技术搭建高风险隧道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实现隧道的"可视化建造"和"安全风险的可视化预警管理"。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地质勘探报告、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数据的指标化存取和量化分析,融合风险评估报告、现场异常报告、专家远程支持等资源构建风险识别的参数化模型。系统具备开放性工程项目资料管理、多媒体隧道工程知识库等相关的应用性、扩展性和推广性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据《人民铁道》报道,日前,云桂铁路石林双线长大隧道提前贯通。云桂铁路石林双线隧道全长18.208 km,是目前我国最长的单洞双线隧道,也是亚洲最长的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岩溶隧道。该隧道地处著名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石林,地质情况复杂多变,要穿越6条断层带和4条断层破碎带,洼地、漏斗、落水洞等岩溶形态密布,高风险区段达7 810m,被列为云桂铁路I级高风险隧道。施工中,中国中铁一局集团施工人员确定了"石变我变、安全推进"的施工原  相似文献   

3.
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动态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动态设计原理、系统构成、方法及组织管理机构,提出以控制高风险为纲,保证施工、运营安全为目的动态设计理念,通过云雾山隧道"+617"溶洞群的动态设计实例,论述信息采集与分析、方案形成与评价、方案决策与实施、安全监测与验证等动态设计的主要内容,经过宜万铁路5座Ⅰ级风险隧道动态设计工程实践,实现复杂岩溶隧道高风险的控制,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4.
齐岳山高风险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齐岳山隧道是宜万铁路8座Ⅰ级高风险隧道之一,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多,施工风险大.如何有效的防范和规避施工高风险,化解不良地质灾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是摆在施工者面前的首要课题. 研究结论:高风险隧道施工要准确科学划分地质风险级别,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围岩监控量测和防灾报警措施,紧紧围绕易发不良地质灾害风险组织施工,选择有针对性的围岩预加固、开挖、支护、二衬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防范和规避施工高风险.  相似文献   

5.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天坪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风险隧道施工过程中,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和技术手段。本文结合天坪隧道施工,对各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的特点、适用条件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地段地质情况和风险特点,采用综合预报手段,为调整隧道设计参数和预防地质灾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7月11日,银西铁路二级高风险隧道庆阳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全线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为我国红黏土隧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庆阳隧道全长13.9 km,最大开挖断面  相似文献   

7.
岩溶隧道地质复杂,突泥突水、溶腔等现象频发,这使岩溶隧道成为高风险的工程建设项目。如何保证岩溶隧道工程有序施工并合理控制投资成为建设各方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问题。此文通过分析岩溶隧道的投资组成,指明岩溶隧道在勘察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要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理—瑞丽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沿线穿越多条断层,且受高地温、涌水突泥、高地应力、岩爆、软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的影响。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选择以地质调查分析为主,中长距离与短距离相结合的物探法为辅,以超前钻探加以验证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依据风险等级,构建了各级风险下的地质预报工作流程。在1#斜井高风险区段通过多种方法探测对比分析,查明了掌子面前方的围岩特征及地下水赋存情况,可为隧道施工方案的制订及围岩设计的变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云贵片区某铁路老红坡隧道安全快速穿越溶蚀漏斗区施工为例,通过研究、解决和掌握长大隧道在高风险岩溶及岩溶漏斗区等复杂条件下的施工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问题,积累在该条件下的隧道施工经验,在施工过程中将双侧壁导坑法变更和优化为台阶法加临时横撑工法,详细阐述了台阶法加临时横撑工法的施工方案、施工步骤和施工工艺,同时从施工进度和效益方面与双侧壁导坑法作了对比,对比效果显著,为后续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施工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地铁建设中,为满足越行线的设置要求,变断面甚至超大断面隧道越来越常见。城市中心区受限的周边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也使得隧道结构的建设难度大大增加。以广州地铁某新线大断面矿山法隧道近距离穿越运营地铁线为例,施工前对高风险地段下穿施工风险源进行了辨识与分析,提出了适应性的设计方案;施工中为解决工期收紧、地层条件恶劣、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的既有地铁隧道持续下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实时监测信息化施工等多重手段形成了针对性控制思路与措施,提出“风险全方位辩识、措施信息化调整、平衡动态性维持”的控制理念,保证了特大断面矿山法隧道的快速施工与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中铁二十一局集团通过一批高难精尖新项目的成功实施,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驱动,提高项目科技含量。以贵阳铁路枢纽龙洞堡机场隧道上下三层开挖,拉日铁路青藏高原十公里单线长大隧道盆因拉隧道,包西铁路新九燕山特长黄土隧道,兰新高铁兰州枢纽高风险黄土隧道、兰州西客站站场、动车运用所及检查库,兰新高铁平西段168米钢桁组合梁,兰渝铁路桃树坪世界级高风险隧道,乌鲁木齐新客站和准池铁路转体桥,中南铁路通道108米钢桁梁拖拉以及一大批高墩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铁路》2009,(12):4-4
12月10日,宜(昌)万(州)铁路最后一座高风险岩溶隧道——齐岳山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宜万铁路这条国内地质最复杂、工程最困难的山区铁路建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随后,宜万铁路高风险岩溶隧道全面贯通表彰暨确保2010年全线开通运营动员大会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齐岳山隧道口举行。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13.
对齐岳山高风险隧道的供电方式提出了具体作法,特别对应急措施的供电系统双回路和双电源设置自动切换,提出了改善措施,达到了隧道供电的安全效果,对长大风险隧道配电方案设计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浏阳河隧道过河段设计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浏阳河隧道是武广客运专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具有高风险、工期紧等特点,而隧道下穿浏阳河段的浅埋、水下、大跨等因素则成为关键中的关键,设计采用全包防水条件下按最不利荷载计算进行校核;超前支护采用长管棚与小导管相结合,工作面设置超前玻璃纤维锚杆;施工方法采用机械与弱爆破开挖相结合,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  相似文献   

15.
针对雅砻江卡拉—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施工中的隧道,穿越崩塌高风险区高陡边坡的稳定与结构安全等问题,借鉴以往的边坡研究成果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卡杨公路高陡边坡隧道施工前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找出边坡最危险滑面并计算出最小安全系数,分析了在山体中不同空间位置布设隧道时隧道围岩与边坡岩体变形及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隧道洞口偏压穿越边坡时,隧道及边坡变形均比较大,隧道围岩及边坡岩体应力会出现不对称现象,最好在隧道施工前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当隧道正常穿越边坡,不存在偏压时,岩体应力及变形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西南山区隧道进出口段往往位于沟谷,地形切割强烈,洞口仰坡易发生崩塌落石灾害。为评价落石灾害风险,本文建立新的隧道洞口段危岩落石风险的综合评估流程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估模型,克服以往确定指标权重时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缺陷,为今后隧道洞口坡段落石灾害治理决策、落石计算和防治工程等设定风险等级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将可拓学理论引入隧道洞口危岩落石风险评估中,建立了隧道洞口危岩落石风险的可拓综合评估流程,构建了落石风险的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估模型;(2)对定性指标做定量化处理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评估指标具有可比性,并提出用简单关联函数确定各指标权重;(3)构建了隧道洞口危岩落石风险分级的物元可拓模型,将落石风险等级定为极低风险(Ⅰ)、低风险(Ⅱ)、中等风险(Ⅲ)、高风险(Ⅳ)与极高风险(Ⅴ)五类,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并利用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评估结果是合理的、可行的;(4)本研究结果可为落石风险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地铁盾构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施工是一项高风险作业,加固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隧道施工安全和高速铁路运营安全。本文建立结构-高铁桥墩基础-土体有限元模型,分析盾构施工过程中高铁桥墩的变形特征,评估工程安全性;地铁隧道周边采用加固措施后,能够降低左右线隧道掘进相互之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变形满足高铁桥梁变形相关规定,不影响高铁运营安全,该结论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齐岳山隧道是宜万铁路八座高风险隧道之一,地质条件复杂,不安全因素多,施工风险大。文章结合齐岳山隧道长大坡度斜井运输、瓦斯突出、突泥涌水和坍塌掉顶防范措施情况,简要介绍了应对此类风险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设施,以及隧道施工应注意的其它安全事项。  相似文献   

19.
据《人民日报》报道,日前,由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承建的拉日铁路萨嘎村隧道1号和2号横洞之间被打通。至此,萨嘎村隧道全线贯通,拉日铁路全线7座高风险隧道顺利贯通3座。拉日铁路项目负责人透露,目前,拉日  相似文献   

20.
结合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铁路高风险隧道——龙洞堡机场隧道下穿新人工填筑土及机场敏感构筑物施工实例,综合多种监控量测方法,施工过程中采取密切监测围岩变化、及时优化初期支护参数控制围岩变化,实现了隧道的信息化施工。主要介绍了新人工填筑土段及下穿地表敏感构筑物段隧道洞内沉降、地表沉降及地表建筑物变形的监测,对新人工填筑土中土体的变位和稳定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将监测结果准确应用到隧道现场施工中,可为中长隧道不良地质施工监控量测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