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距离厦门约 2 5 0km的赣龙铁路预计 2 0 0 4年底完工。届时 ,厦门的经济腹地将扩大到贯穿祖国南北的大京九线上 ,厦门口岸也将真正结束其主要依靠闽南金三角发展的历史。赣龙铁路西起大京九铁路赣州东站 ,穿越武夷山脉至福建龙岩 ,与漳 (州 )龙 (岩 )铁路接轨 ,全长2 90 .1km ,为国家重点工程。摘自《人民铁道报》赣龙年底对接京九  相似文献   

2.
铁路工程物资的采购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赣龙铁路复线工程采购实际,重点阐述了铁路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模式、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业主自采的组织与实施,以及降低采购成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结合赣龙铁路复线工程采购实际,重点阐述了铁路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模式、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业主自采的组织与实施,以及降低采购成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5月13日,迄今为止中国华东地区最长的铁路隧道——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全隧贯通。该工程自2006年开工建设,为新建福建龙岩至厦门铁路的重点工程,隧道占龙厦铁路全线的近十分之一。据了解,龙厦铁路是一条全长约171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的国铁1级双线电气化高速铁路。该铁路子2006年12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最初概算总投资64.8亿元,后调整为74.63亿元。象山隧道的贯通为龙厦铁路尽快完成全线铺轨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今年年底铁路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龙厦铁路建成后,将与赣龙铁路、韶赣铁路相连,使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地区,更加紧密地与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南三龙铁路龙门疏解区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建华 《中国铁路》2011,(10):15-18
南三龙铁路龙岩地区衔接龙厦铁路、赣龙铁路(包括赣龙新线和既有赣龙线)、南三龙铁路、漳龙铁路及规划的浦建龙铁路等,南三龙铁路引入龙岩地区的线路走向将直接影响龙岩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南三龙铁路龙门疏解区方案从工程投资、运输组织、施工风险及对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遵循满足线路长度、施工风险小、运输组织顺畅、拆迁量小等原则,确定疏解方案。  相似文献   

6.
方园 《铁道知识》2005,(5):14-15
长期以来,江西省东南部出海通道只有鹰厦线通向厦门,交通十分不便.为了加强赣闽两省的交通联络,打开江西东南部出海的新通道,国家安排了赣龙铁路建设,已于2001年12月8日开工,2005年建成.  相似文献   

7.
《铁道建筑》2004,(4):25-25
最近 ,国内首座劲性骨架转体铁路拱桥——赣龙铁路吊钟岩特大桥主体工程 ,由中铁十一局集团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建成。该桥是赣龙铁路全线科技含量最高的工程项目。新科技建大桥  相似文献   

8.
龙岩经梅州至龙川铁路(以下简称"龙龙铁路")是国家中长期路网规划项目,位于福建省和广东省境内,是长三角经海西经济区联系珠三角地区的重要辅助通道。结合龙岩地区现状概况及规划情况,按照充分利用既有设施、运输组织顺畅、客货运设施布置合理以及符合地方发展规划的原则,对龙龙铁路引入龙岩地区方案进行研究。对既有古田会址站接轨利用赣瑞龙铁路引入龙岩站方案、并行赣瑞龙铁路引入既有龙岩站方案及新建龙岩西站方案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比较。结果表明,既有古田会址站接轨利用赣瑞龙铁路引入龙岩站方案具有近期工程最为节省,对既有线运营影响较小,近期能充分利用既有赣瑞龙及龙岩站能力等优势。因此,推荐古田会址站接轨、远期引入龙岩西站方案。  相似文献   

9.
动态集锦     
今年铁路建设投资超千亿 大规模建设全面启动 从全路计 划工作会议和全国 铁路建 设工 作 会议 上 获 悉 ,2005年全路计划开工项目58项,续建项目48项,基本建 设投资1000亿元以上,投资规模为历年之最。2005年是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的第一年,也是铁路跨越式发展全面深入推进的关键一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的高潮已全面启动。今年计划完成新线铺轨714 公里,投产1211 公里;完成复线铺轨523公里,投产396公里;电气化投产875 公里。 今年收尾销号项目有15个,分别是赣龙线、宁启线、宜…  相似文献   

10.
<正>据中华铁道网报道,2015年,福建计划全年完成投资260亿元,重点加快合福铁路、赣龙扩能铁路、福平铁路、南三龙铁路、衢宁铁路等10个项目建设。同时,将加快推进福厦铁路新线、吉永泉铁路、厦漳城际环线等5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实现吉永泉铁路、浦梅铁路、福厦新线、  相似文献   

11.
郑俊麟 《中国铁路》2003,(8):18-20,24
赣龙铁路是目前福建省既有的出省通道中设计标准最高的一级铁路,但配套的漳龙(东段)、鹰厦铁路设计标准均为三级,与其花巨资进行技改,不如另修龙厦铁路。本文介绍了建设龙厦铁路的意义,论证了选线方案。  相似文献   

12.
《铁道车辆》2001,39(10):28
铁路“十五”计划安排:新线6 000 km,既有线复线3 000 km,电气化5 000 km.到2005年,全国营业里程将达7.5万km,全国提速里程将达1.4万km,复线约2.5万km,电气化约2万km.2001年铁路基建总投资为550亿元. 铁路“九五”完成投资2 450亿元,比“八五”增加近1倍;新线4 800 km,复线4 100 km,电气化约4 300 km.到2000年底,全国营业里程达6.8万km,复线达2.15万km,电气化达1.46万km.铁路“瓶颈”得到缓解,“九五”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CORS技术在铁路勘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RS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现代计算机管理技术、数字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集于一体的系统,近两年开始应用于城建、地图测绘等领域。本文以赣龙复线勘测为例,介绍CORS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长江以南铁路东西主通道——浙赣铁路复线于1995年12月25日全线开通,这是我国铁路复线建设所取得的又一新成就。在浙、赣、湘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一次建成近千公里的铁路复线,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值得庆贺。 浙赣铁路东起浙江省会杭州,西迄湖南省重要工业城市株洲。线路横贯浙、赣、湘三省,途经诸暨、金华、衢州、上饶、鹰潭、新余、宜春、萍乡、醴陵等24个市县,全线长约945公里。起点和沪杭、宣杭两大铁路干线联轨,终点和京广、湘黔两大铁路干线衔接,自东而西依次与萧甬、金千、横南、皖赣、鹰厦、向乐、京九、张塘、分文、醴茶、醴浏等10余条干支铁路联轨,在建的金温铁路也在金华与本线相衔接。从而构成浙赣铁路在路网中东西主通道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资讯     
《中国铁路》2012,(7):86-87
龙厦铁路开通运营6月29日,龙(岩)厦(门)铁路开通运营暨动车组首发仪式在福建龙岩举行。龙厦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一纵两横"快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条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干线,线路全长169 km,其中新建双线电气化铁路约111.349 km。龙厦铁路开通运营后,龙岩-厦门间铁路运输距离可缩短80 km,旅客列车运行时速将由65 km提高到200 km,时间将由5 h缩短至90min。  相似文献   

16.
曾美珍 《中国铁路》2003,(11):37-39
随着厦门海湾型城市的建设及规划中的沿海铁路的福厦、厦漳、龙厦铁路引入厦门地区,厦门地区的客运量将大幅增加,其客流方向也将变化。本文通过对厦门铁路客运系统总体规划方案的分析研究,提出在近期可采用以厦门北站为主,厦门站、后溪站为辅的方案;远期则可采用以厦门北站、后溪站均为主要客运站,利用厦门站作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的方案,以适应客流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介绍赣龙铁路勘测设计过程的基础上,对几种山区地形铁路选线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路网     
刘勇 《铁道货运》2005,(5):48-49
青藏铁路10月底将铺轨到拉萨;京包线古店口货车交接对数增至78对;满洲里与绥芬河口岸实现直接通车;青西(黄岛)与兖州北间实现直通货物列车;渝怀铁路全线铺通;赣龙铁路开通临管运营;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铁路》2012,(7):86-86
6月29日,龙(岩)厦(门)铁路开通运营暨动车组首发仪式在福建龙岩举行。 龙厦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一纵两横”快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条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干线,线路全长169km,其中新建双线电气化铁路约111.349km。龙厦铁路开通运营后,龙岩一厦门间铁路运输距离可缩短80km,旅客列车运行时速将由65km提高到200km,时间将由5h缩短至90min。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界定铁路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范围,本文对目前实践中采用的评价范围进行了归纳,分析铁路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植被、野生动物、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水土保持等主要生态要素的影响范围。现行铁路生态评价范围确定原则中存在不具针对性、缺乏实证研究、非敏感路段范围过大等问题。赣龙铁路和赣韶铁路采用不同评价范围的景观结构对比研究表明,过大的评价范围将淡化铁路工程生态影响。针对生态评价范围确定原则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铁路生态影响实证研究;可分区段、分评价因子确定生态评价范围,缩小非敏感路段评价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