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针对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物种多样性评价和景观多样性评价现状,探析群落演替理论、种群健康最小面积理论及景观破碎度理论等生态学理论在生物多样性评价中的运用,同时对生物多样性评价的生态学理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依据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理论,提出景观评价内涵,结合铁路景观特征,初步构建铁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景观生态学指标和景观美学指标2大类8个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对铁路工程进行综合评价。以长株潭城际铁路为例,结果表明,该城际铁路的建设对沿线景观产生中等程度影响,提高了景观破碎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客运专线车站的景观性要求日益提高,接触网做为车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面布置中也要考虑景观要求,在满足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景观影响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影响后评价是重大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内容.采用公众问卷调查和照片评分方法针对高架轨道交通3号线开展了景观影响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原铁路,3号线的建设改善了沿线城市景观,其视觉效果随观察点距离的增加、高度的上升而提升.两侧绿化和周边旧城改造是3号线及其周边景观改善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对于城市高架轨道景观评价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为此需首要建立一套较为客观、简捷、实用,又能得到专家和公众认同的景观评价体系。研究方法:本文选用“目标—指标层次结构”模式,就是AHP层次分析方法,从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2个方面去构建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评价体系,并以重庆轻轨2号线中的2个有代表性的区段景观,对该体系进行验证。研究结论:经实例验证,本文建立的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评价体系能够具体体现出高架轨道景观的差异性,并能反映具体差异点及差异程度。可明确量化地反映高架轨道交通的景观评价等级和其中单项指标的景观等级,并具有可比性,其结果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的实际情况,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实用方法和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向群 《铁道学报》2005,27(1):132-136
提出了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实用方法及设计流程,并重点讨论了目前洞口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设计中如何采集洞口景观数据及如何利用洞口景观数据库;以及如何进行洞口景观点评价等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同时介绍该设计方法在丹东至本溪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食品工业加工区规划环评为例,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导下,探讨了CBERS-02B CCD数据在区域景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通过非监督分类和目视解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者对规划区2009年6月13日CBERS-02B CCD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了判读,并提取了景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所需的技术指标。通过计算规划区现状生态景观结构要素和各类斑块的优势度值,研究者对规划区的景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规划区的用地规划,对规划实施后规划区不同类型的景观拼块数目、面积及优势度进行了统计分析,预测了规划实施后规划区景观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本文为CBERS-02B CCD数据在区域景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景观影响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但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中鲜见有关城市景观影响调查的内容。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在“南京地下铁道南北线一期及西延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运用景观学原理对该项目的景观影响调查进行了初步尝试。文章说明了轨道交通项目景观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方法(定性描述、辅以照片、“D/H”值评价法等)、调查结论等。  相似文献   

9.
在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新历史时期,道路既要满足安全、实用的要求,又要满足环保和绿化景观要求。结合工程设计和施工经验,阐述了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探讨如何做好绿化景观设计和构筑物景观设计,对道桥技术人员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站区景观作为铁路客站与城市空间的重要接口,是站城融合、集约发展、信息共享的有利抓手。太子城站站区景观遵循"一站一景"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现代化铁路客站的设计要求,力求打造精品客站、示范工程。综合运用生态、交通、美学、园林绿化等学科相关理论、文献综合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太子城站站区景观的地域独特性、功能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特性,以景观生态学为立足点从工程概况、设计构思与理念,较为系统的对站区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设计结合工学、生态学以及现代科技学科手段,探索出站区景观以人为本、生态涵养、智慧人文的设计理念。研究统筹考虑站前、站后、路内、路外各部分景观,在景观总平面布局、建筑风格、路基边坡、站前广场、站区生产生活房屋景观等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研究注重景观功能及旅客空间记忆点,强调进出站、候车、生产生活等空间区域,将站区景观划分为广场区、路基边坡以及生产生活区三大片区分别设计。通过提取生态、人文等地域元素,有机整合绿色防护、生态修复与景观绿化三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景观绿化设计方案,为铁路客站站区景观绿化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与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改善接触网对景观环境的影响,从景观效果和技术方面,对接触网系统悬挂类型、支柱布置方式、支柱与桥面系结合情况、支柱的选型、隔离开关的设置、补偿装置的选用、上网电缆路径变化、防腐措施及色彩协调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分析,得出适合宁波地铁1号线高架段接触网景观方案。既满足接触网系统使用功能要求,又达到了景观设计的效果,建议宁波地铁后续线路高架段采用此接触网景观方案,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雷  李黎  牛远志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12):61-63,68
研究目的:天津南仓立交桥主桥为双幅桥面、四索面独塔斜拉桥,结构形式新颖独特。根据其特点,设计出结构合理、景观效果突出的桥梁结构造型。研究方法:结合桥塔、主梁、斜拉索及桥梁色彩等各部分,采用结构与艺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探索出一套针对斜拉桥景观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体现结构与景观结合、技术与艺术结合、桥梁与周边环境结合的思想,为同类桥梁的景观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在斜拉桥结构造型设计中,桥塔设计是最为关键的。双宝瓶联体桥塔满足双幅桥面使用要求,受力合理、均衡,同时具有良好的桥梁景观效果。此外还应注重主梁、斜拉索以及色彩等方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结合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高架区间桥梁墩、梁外形方案设计,介绍了高架桥影响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基于该城市景观要求,提出了适合昆明市城市特色的4种高架桥梁设计方案,并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确定山茶花方案,最后对所确定的山茶花方案的桥墩及箱梁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分析表明,昆明市高架桥方案的桥墩在高地震烈度要求下,仍能满足节约的经济技术指标要求;而该方案箱梁技术指标相对较高,但在不考虑景观需求的前提下,其技术经济指标可达到全国其他城市同类结构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现代有轨电车越来越高的景观化要求,将现代有轨电车沿线的部分路口设置为无接触网路口可以有效提升接触网与沿线景观的协调性,以达到景观化的设计目的。以实际工程设计为背景,论述有轨电车无接触网路口处的接触网平面及导高设计要点,进而提出无接触网路口处具体的接触网设计方案,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站房布设已成为制约建筑规模减量、城市景观协调、建设成本控制的关键,如何因地制宜地判选车站建筑与设备用房的组合型式至关重要。通过高架车站站位与设备用房布设型式比选分析,提出4种主要设备用房布设方案;选取车站建筑规模、沿线建设条件、城市景观、工程实施、投资控制5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基于灰色关联的高架车站选型综合分析方法。研究表明,设备用房集约化布设是提升路中高架车站优越性与适用性的关键。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创新谷站为实例进行选型分析,得出方案2的综合适宜性最佳,综合适宜性比其他3种方案有所提高。研究成果为轨道交通高架车站选型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与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西安地铁三号线高架段是西安市第一条高架地铁线路,为解决高架地铁线路对周边规划、道路、市民视觉上的景观影响,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重点进行了线路线位、站位、站台形式、高架桥梁、高架车站的景观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1)线路线位应结合道路宽度和周边规划设置;(2)高架车站站位设置在十字路口一侧比跨十字路口对城市景观影响小;(3)高架侧式站台比岛式站台对区间的景观效果影响小;(4)高架桥梁选择大箱梁建成后的景观效果强于小箱梁和U形梁;(5)墩形和尺寸的选择应符合城市文化特点和黄金分割的美学要求;(6)桥梁的高度和跨度要符合人的审美要求和视觉上的感受;(7)桥梁涂装和设置景观照明灯带能够增加桥梁的韵律美;(8)高架车站设计应满足采光、遮阳、通风的要求,兼顾市政过街功能并符合西安市气候特点;(9)通过视觉上的影响分析来选择车站站型;(10)高架车站外立面设计采用"舟楫"作为统一的元素符号,同时又利用可变元素对每个车站进行区别设计;(11)本研究成果对其他城市或区域类似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在景观和美学分析上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缪东 《铁道建筑技术》2013,(11):66-68,77
苏州1号线天平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位于天平山风景区周边,根据当地有关职能部门的要求,总平面布置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如何满足规划和建设条件,是设计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通过分析该工程设计中的受控因素,从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工艺设计、建筑造型设计、景观绿化设计等方面,以求实创新的设计理念,不断研究和深化设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达到了设计要求.该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建设,很好地解决了占地与规划、工艺设计完善与建筑设计风格融合、景观绿化设计与周边景区协调等重要课题,它的建成已成为国内首座极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式车辆段,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界定铁路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范围,本文对目前实践中采用的评价范围进行了归纳,分析铁路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植被、野生动物、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水土保持等主要生态要素的影响范围。现行铁路生态评价范围确定原则中存在不具针对性、缺乏实证研究、非敏感路段范围过大等问题。赣龙铁路和赣韶铁路采用不同评价范围的景观结构对比研究表明,过大的评价范围将淡化铁路工程生态影响。针对生态评价范围确定原则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铁路生态影响实证研究;可分区段、分评价因子确定生态评价范围,缩小非敏感路段评价范围。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城市景观的空间布局、景观生态、意象感知等三个层面的影响.基于这些影响提出轨道交通与城市景观协同优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城市景观空间、生态环境、风貌形态的协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轨道交通工程车辆段与停车场景观绿化设计的主要内容,结合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太平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景观设计并归纳了目前的主要设计方法,提出轨道交通工程车辆段与停车场景观绿化设计现阶段的一些典型问题,可以为今后轨道交通工程车辆段与停车场景观绿化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