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旺 《路基工程》2021,(6):210-214
以京广铁路乐昌段K1994+780~K1995+020段路基基底覆盖型岩溶塌陷引发路基沉降为例,分析覆盖型岩溶的形成原因及发育机理;采用“探灌结合”的方式进行岩溶塌陷治理,采取钻孔取芯法和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法验证注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压力返浆充填的注浆方案充填了岩溶溶腔、溶蚀土洞及裂隙,降低了路基地层的渗透性,封闭了地下水潜蚀作用。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覆盖型岩溶地区铁路路基的塌陷机理及岩溶路基的稳定性评价,详细介绍了岩溶路基塌陷的处理方法——灌浆法。  相似文献   

3.
对岩溶地区路基病害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地下水对岩溶区形成的潜蚀作用是造成岩溶区路基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岩溶区路基加固机理进行了阐述,指出注浆时应注意填补溶洞中的透水裂隙;结合湖南省龙永(龙山-永顺)高速公路岩溶地区路基处置工程实际,提出了处置岩溶区路基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清海 《路基工程》2010,(4):151-153
为建立合理的岩溶地面塌陷分析评价和切实的防治设计方法,文中通过对铁路路基典型的岩溶地面塌陷模型进行分类和抽象研究,归纳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基本模型和塌陷机制,提出了塌陷物质特征、运移与塌陷通道特征、运移与塌陷动力特征三个岩溶地面塌陷基本因素。结合塌陷模型机理和塌陷基本特征对预测评价方法展开讨论,提出了建立岩溶地面塌陷动态预测评价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某桩基施工击穿溶洞引发大型岩溶塌陷,通过采用地面地质调查、高密度电法、钻探、弹性波CT探测、地下水连通试验、抽芯及孔内摄像等手段进行综合勘察,查明了基岩面起伏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地下岩溶管道走向、地下水流速流向及受塌陷影响的部分桩基桩身完整性,为研究岩溶塌陷成因及处治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莱新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莱新高速公路莱钢水源地岩溶路基塌陷的现象,阐述岩溶塌陷的基本理论,分析岩溶塌陷的机理及其危害,提出莱新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的种类、处治技术和加固要求。  相似文献   

7.
彭都  刘伟  赵福玉  潘建华  彭建兴 《隧道建设》2019,39(Z2):269-282
为解决传统勘察手段及方法很难查明岩溶发育特征的难题,以昆明轨道交通4 号线岩溶专项勘察为案例工程,介绍在岩土工程初步勘察、详细勘察的基础上,采用以工程地质钻探及现场物探测试(孔间层析成像(CT)、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为主,并结合工程地质测绘、原位测试、钻孔抽水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技术手段和方法,查明了线路沿线的岩溶分布、规模及形态等发育特征,并对其做出定量或定性评价,为岩溶专项治理施工图设计、优化设计方案及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岩溶土洞塌陷是岩溶区路基施工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以铜仁市松桃至玉屏城际快速道路岩溶土洞塌陷为例,介绍了岩溶土洞形成的条件和塌陷的原因,分析了路基施工对土洞塌陷的影响,提出了路基施工中土洞塌陷的防治与治理措施,可供其他路基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文峰 《路基工程》2012,(6):189-191
岩溶路基病害造成的岩溶塌陷和不均匀沉降对既有铁路的运行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通过辛泰铁路工程实例,分析既有铁路岩溶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结合渗入性灌浆的原理来说明岩溶路基处理的深度、宽度、注浆压力、注浆孔间距、注浆材料及注浆结束标准等,达到了根治路基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岩溶塌陷对人民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对长沙市某勘察区岩溶塌陷进行危险性评价,是保证塌陷治理使其稳定的重要前提。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塌陷的形成机制和诱发因素,并选取岩溶发育特征、覆盖层的特征、水动力条件、地貌条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为权重因子,对勘察区进行了定性经验指标预测法评价。其结果是岩溶塌陷处于中等-强烈发育阶段,且具高频率、高密度特点。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主要防治措施,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1.
桂阳公路岩溶土洞发育区路基稳定性监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地面监测方法无法较好地监测岩溶土洞塌陷的问题,运用BOTDR光纤传感技术,通过室内试验及实体工程修筑,对桂(林)-阳(朔)路典型岩溶土洞路基段实施了监测,对岩溶路基土洞塌陷实时监测预报技术进行了探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岩溶路基土洞(塌陷)监测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杭长线新余段不同地层的钻孔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岩溶发育程度与地层岩性之间的关系;采用崩坏拱法及洞穴顶板坍塌堵塞法对杭长线新余段岩溶路基稳定性进行定量判断;最后,利用收集资料、地质测绘、工程物探及钻探等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提出岩溶路基合理、准确的勘察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托底灌浆技术在岩溶塌陷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雪池 《公路》2004,(8):116-119
结合莱新高速公路莱钢水源地岩溶路基塌陷情况 ,进行了岩溶塌陷的机理分析 ,首次提出了应用托底灌浆新技术加固地基的合理方案 ,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 ,总结出了托底灌浆技术的工艺参数、施工流程以及质量检测手段。用该技术加固路基获得了成功 ,其成果可以用于其他类似工程 ,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南昆铁路路基隐伏岩溶塌陷预防和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昆铁路路基岩溶塌陷预防整治实际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云贵高原山地铁路路基岩溶发育的三种类型和隐伏岩溶塌陷成因,提出了适合本特点的预防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21,(5)
岩溶不良地质问题是我国交通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岩溶发育形态多样,分布无规律,仅靠钻探难以准确确定项目区范围内岩溶发育情况。以大连某公路工程为例,运用资料搜集、工程地质调绘、微动技术、钻探、跨孔CT与孔内波速测试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项目区的岩溶发育情况。通过项目实践表明,采用多种物探手段与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可准确、快速、经济地查明岩溶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下岩溶暗河路基工程变形与失稳问题,该文依托昌金高速公路B2-1标工程情况,采用了相似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岩溶地下暗河路基塌陷展开研究,通过底摩擦试验与有限元强度折减分析,再现了地下岩溶暗河路基工程的破裂与失稳过程,对未塌陷段处治方案评价与检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洞塌陷和变形是威胁覆盖型岩溶区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典型地质灾害,高速铁路因沉降标准高,对覆盖土层多采用了CFG桩、旋喷桩、搅拌桩等复合地基加固,对土洞的形成及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分析了复合地基加固条件下的土洞稳定性,以及土洞塌陷至路基基底时对垫层网结构的变形与拉力变化情况。提出了根据岩溶地基土洞塌陷的可能性进行分区,结合理论计算成果,合理确定岩溶地基加固措施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依托某岩溶地区高速公路路基塌陷案例,进行了各项处治方案的比选分析和探讨评价,为处治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总结了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中遇到岩溶地段路基时,在设计与施工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应注意的要点,对岩溶地区道路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黑尼大桥修筑中存在的技术困难,采用物探手段对黑尼大桥岩溶发育情况进行勘察.在此基础上,对变更后岩溶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路基施工控制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表明,黑尼大桥改为路基方案技术可行、经济节约、施工可控.  相似文献   

20.
岩溶是蒙新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不良地质问题之一。对路基溶洞、岩溶水、石芽溶槽基底、土洞和岩溶塌陷的处理技术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