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长,而道路交通设施却增长缓慢,致使交通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在深入剖析兰州市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兰州市交通需求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兰州市交通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发展战略措施。最后对兰州市重大交通设施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分析了北京城市交通现状,运用生产力布局的理论对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了国内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最新趋势,根据发展“首都经济”的要求.提出解决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并提出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微型汽车于七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作为补充车型开始研制,后来得以迅速发展,94年占全国汽车1/5的比例。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微型汽车的三个发展历程,并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我国微车的发展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然后分析了我国微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我国微车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我国微车应向集团化、系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以及对新一代微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互联网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车辆技术的交叉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领域车联网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通过车联网能够将司机、乘客、行人、道路、车辆与调度员之间的信息进行联通,并形成城市交通管理大数据网络,实时监控城市道路交通相关信息.除此之外,在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共享出行等新型出行方式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理念的转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机动车总量的增长,大中城市的交通拥挤矛盾也日益突出,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现代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理念转变的分析,展示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理念变迁的过程,挖掘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理念变迁的动因,探寻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理念变迁的规律,为解决城市交通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城市交通系统--人、货、车、路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调整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转变城市交通发展理念来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7.
8.
9.
城市客车发展的回顾 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我国城市客车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生产集中度高,行业竞争不激烈.城市客运业划归城建系统,城市客车主要由城建系统的企业生产,如常州客车厂、武汉公用客车厂、北京客车厂和上海客车厂等,也有一些跨系统的企业,如丹东黄海客车厂和萍乡客车厂等.当时老式传统型城市客车和公路客车差异较小,无非是少了一两排坐位或多了一扇门罢了,城市客车的底盘与公路客车的底盘差别不大,甚至通用,因而性能难以令人满意.上海客车厂、北京客车厂、常州客车厂等几乎占据行业的垄断地位.由于城市客运属于公用服务性事业,地方有政策扶持,加之城市化进程不快,所以不少企业缺乏市场意识,不太注重技术投入,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技术水平落后,内部管理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11.
运输业冷链物流回顾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国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和单边保护主义的影响,我国仍旧依靠国家体制优势和各行各业抗疫决心,迅速摆脱疫情影响,我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的经济正增长国家.不仅如此,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止,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以国... 相似文献
12.
13.
静态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汽车快速增长引发了停车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造成"行车难、停车难"问题突出。该文从重庆市静态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提出静态交通必须从规划布局、建设实施、立法管理等多方面共同改进的完善措施,为静态交通健康发展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14.
中国轿车市场是新兴的、富有活力的、最有生机的市场。经历了2002—2003年的“井喷”,震惊中外。但2004年以来,车市并未像大多数人期望的那样“继续兴旺”,人们对于她的变化多端觉得难以理解。本文从另一种视角发表论述,希望能有助于观察分析轿车市场发展的过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六朝时期至上世纪80年代南京城与秦淮河的历史变迁,分析了2000年前后河道整治前的状况,详细阐述了秦淮河整治的内容和方案,并介绍了整治成果及后续治理工程,提出了现存问题及不足。 相似文献
18.
19.
20.
重庆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即将加入WTO,重庆既面临着崛起成为西部汽车城的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和先进技术的挑战。本文结合近年来汽车市场的需求,以重庆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为背景,分析了重庆汽车工业在重庆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具备的发展条件。提出了以发展经济型轿车为核心,保持微型车的国内领先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联组为手段、以自主开发为目的”的发展模式;选择大众市场这一突破口,采取“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