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当前山区高速公路现状,以西汉(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建设为例,提出了长大纵坡路段提高路面结构抵抗层间剪切性能的相关技术措施,着重研究了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的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长大纵坡路段是我国山区高速公路的常见形式,由于其坡度较大,其平整度控制比一般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更为严格,下承层、摊铺、碾压等是影响长大纵坡路段沥青面平整度的重要因素,对其施工进行严格控制,从有效控制长大纵坡路段沥青面层施工平整度,确保长大纵坡路段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长大纵坡路段及大桥桥面一直是沥青面层产生车辙、推移等病害影响较为突出的薄弱路段,本文主要以分析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在长大纵坡路段及大桥桥面中面层施工应用中采取掺加聚酯纤维,优化调整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级配组成,改变长大纵坡及大桥桥面与普通路基段落不同的油石比,在施工过程优化施工工艺等技术措施的运用,从而达到抗车辙改善结构层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该文简要介绍了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中西段长大纵坡的设置情况,对长大纵坡路段的高架桥布设、施工措施进行了介绍,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冯光宇  付仲才 《公路》2011,(10):264-267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长大纵坡的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交通管理部门的关注.结合雅泸高速公路,分析了长大纵坡事故发生的特点,结合管控机构和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智能化监控技术的实际应用,总结了长大纵坡路段的多种安全保障措施,以便更好地满足高速公路安全快速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前针对长大纵坡的研究多集中于爬坡路幅,无法全面反映长大纵坡路面使用性能变化规律.为研究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全路幅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规律,对云南省元磨高速公路的2个长大纵坡路段3年路面使用性能检测数据进行研究,并结合沿线车辆驾驶习性、路面病害检测结果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山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全路段均存在使用性能的衰减...  相似文献   

7.
欧洲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设计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慨要介绍法国研究机构有关长大纵坡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设计实践,探讨了欧洲规范背景下高速公路长大纵坡的设计技术要点,有助于我们对我国规范的适应性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改进、完善我国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路面车辙病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特别是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非常严重,不仅对正常交通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引发交通安全事故。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解决了其重、难点问题,工程施工后满足了施工要求,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路段的平均纵坡与连续坡长进行了规定,但平均纵坡≥3%的规定在应用时掌握难度较大,针对该问题开展了补充研究。根据对已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平均纵坡控制指标采用情况的调查分析,2008年前为了克服高差和降低工程造价,采用最大纵坡+短缓坡段连续拉坡现象较为普遍,最大纵坡为5%时,任意连续3 km平均纵坡较容易超过4.25%,任意连续5 km以上平均纵坡在3.5%左右的情况较多,任意连续10 km平均纵坡超过4.0%的较少,缺少平均纵坡控制指标的规定,造成纵坡设计随意性较大。根据对高速公路平均纵坡与交通事故关系及连续长大纵坡路段交通事故多发位置的调查研究,连续长大纵坡长度在15 km内,交通事故多发位置一般在靠近坡底位置;大于15 km,特别是大于30 km以上,事故多发位置一般在中间的较大纵坡路段;当高速公路区间平均纵坡大于3%以上时,事故率迅速上升,而且随着坡度的增大,事故车辆所行驶的距离越短。结果表明:为了避免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出现交通事故多发点,提升交通安全性,除了应控制全路段平均纵坡指标外,还应使纵坡设计接近于平均纵坡度。提出了连续长大纵坡路段中对高差小于300 m的任意区间平均纵坡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广西崇(左)-靖(西)高速公路(下称崇靖路)某处路线纵坡大,途径地区气温高且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重载车辆多等不利条件,从工程实际出发,采用SBS改性新加坡壳牌沥青,通过提高原材料性能控制指标以及矿料级配优化,对长大纵坡AC-13C改进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设计,并进行室内性能及路用性能试验研究,为广西地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寒地区山岭高速公路地形复杂,冬季严寒,长大纵坡车辙和水损坏问题尤其突出。路面设计必须兼顾抗滑耐磨、长大纵坡抗车辙及抗层间剪切变形、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及抗水损坏的综合矛盾。本文以赛果高速公路为例简要介绍了高寒地区路面设计技术问题和病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速公路长大连续纵坡路段平、纵线形及其组合特性,在检查现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关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方法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的评价方法,以为设计部门对长大连续纵坡路线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水界高速公路科研路段"沥青路面长大纵坡路段技术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4.
针对长大纵坡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严重车辙病害且不能彻底治理的现状,分析了长大纵坡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PR剂量、试验温度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的影响规律,结合试验路检测验证,对忻阜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特殊的材料设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海南东线高速公路右幅长大纵坡段行车道沥青路面的严重车辙病害,根据调查结果从气候、线形、交通量、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综合分析车辙病害成因,并经技术和成本分析确定采用SBS改性沥青对该段车辙进行处治,通车后使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界定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界定标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连续下坡路段交通事故的特点,提出采用分析下坡过程中的主制动器的温升方法来定量地界定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研究采用路段典型大货车的温升试验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典型大货车在长大下坡路段无辅助制动情况下的主制动器温度预测模型,并计算出下坡过程中主制动器温度达到200 ℃时,不同平均纵坡对应的坡长,并据此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不同平均纵坡对应的长大下坡路段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的车辙变形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在高温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引起的,山区长上坡路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是在交通荷载长时间作用、高温和重载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通过对贵州地区高速公路路面车辙病害问题的调查,分析了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产生的原因,对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形成机理和解决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载交通、坡度、低速行驶是导致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的路面结构设计需要从车道设计、沥青混合料设计、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等方面进行单独设计,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李涛  赵韬  王涛  赵立廷 《公路》2022,(5):19-21
山区高速公路普遍存在长大纵坡现象。以“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A8标段施工图设计”和“四川省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A13标段施工图设计”为例,这两个项目都位于四川省山区,在具有极大相似性的同时又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长大纵坡指标的运用方面,二者采用相同的设计原则,但又需灵活处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山西省汾阳—离石高速公路处于山岭重丘区,路线长大纵坡多、重车多、交通量大等特点,结合山西省近5年改性沥青应用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以及“改性沥青混合料高、低温稳定性指标”进行性能分析,得出我国规范中某些指标确定的不合理性。提出了适宜于汾离高速公路合理的技术指标,同时还试验分析了4种基质沥青、2种SBS改性剂与5种不同掺配剂量的改性效果,为汾离高速公路选材及材料用量提供了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受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制约,山区高速公路不可避免地存在连续长大下坡。根据长大下坡安全评价相关方法,在对仁新高速公路K141+640~K152+117长大纵坡设计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方案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