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大都市的一些既有大型商圈受建设用地制约的问题,通过对重庆市观音桥商圈的交通现状调查分析,得到其综合交通层次差、公交线路重复多、站点过密、轨道供给不足、停车能力不足等交通问题,并提出优化交通结构,建设中低运量轨道交通,适应商圈发展的解决措施,并给出了初步的线站方案.结合观音桥商圈的客流需求、工程条件、景观环境要求、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了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制式的多目标决策系统,并利用模型优选出AGT系统制式作为观音桥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的推荐方案.本文对重庆市观音桥商圈中低运量轨道交通适应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取得了预期成果,为解决大型商圈的交通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大多拥有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 ,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运量占城市交通运量的 5 0 %以上 ,有的高达 70 %。东京 东京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近 2 0 0 0 km,是世界大城市中线路最长的 ,年运量在 1 0 0亿人次以上。市郊铁路列车最小运行间隔为 2 min,最大编组为  相似文献   

3.
跨座式单轨作为中等规模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农  雷慧锋  郭锴 《隧道建设》2015,35(7):623-628
为能给中等规模城市选择一种经济适用环保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制式,通过分析我国的城市结构特征、轨道交通发展政策和现状,进而说明我国中等规模城市对轨道交通的需求具有中低运量系统需求大、对投资建设及运营经济性、环保性和运营效率安全要求高等特征,通过分析轮轨轻轨制式钢轮钢轨(高架B型车、C型车)、(跨座式)单轨、直线电机、胶轮导轨和中低速磁浮等系统对需求特征的适应性,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对比,指出跨座式单轨应成为轻轨(中运量)系统的主导模式,最后对如何促进跨座式单轨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单轴压缩蠕变劲度模量为高温稳定性的控制指标,结合正交试验方案,对AK-16C的级配范围内的9种级配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关键筛孔通过率与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关系;并给出了高温稳定性更好的级配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和日均客流趋于稳定,常规地面公交客流逐年下降,影响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稳定和增长。研究上海市公共交通现状需求和城市发展规划要求,明确中运量系统对于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层级,提升公交吸引力和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城市发展水平和公共交通需求不同,针对上海市主城区和外围城镇圈,提出了中运量系统的功能定位、规划原则和推荐制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中,有轨电车和快速公交应用最为广泛,智能轨道快运系统在四川宜宾开通运营并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国内各城市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选型增加了一项新选择。现分析宜宾智能轨道T1号线、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和成都快速公交K1、K2号线的运营情况,然后分别从系统建设成本、车辆技术特性、系统运营经济性等方面对3种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3种公共交通系统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并给出适用性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各城市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选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国内空铁一体化衔接模式与规划经验,对济南东客站与遥墙机场一体化衔接规划进行了研究。基于空铁预测客流量,分别提出了东客站与遥墙机场之间国铁、轨道交通和中运量公交系统的规划布局方案,构建了多方式一体化的交通衔接系统,为空铁衔接提供多方式的客流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运量公交作为大运量轨道交通的延伸与小运量公交的补充,受到包括上海在内的众多城市交通建设的青睐。以临港新片区中运量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项目的功能定位与特征,并以此为基础从客流效率、运行服务、乘客满意度和交通影响四个维度构建了其运行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最终由层次分析法获取了各指标权重以及最终评估模型。该模型既具针对性又有普适性,为研究其他城市中运量公交运行评估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多模式的城市混合交通均衡配流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配方考虑了3种基本的交通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运量需求分离关系,分析了3者的均衡配流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多模式的城市混合交通均衡 流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最后用一个数值例子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5):134-134
<正>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在国外又称区域性轨道交通系统(Regional Rail System),指的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城市间便捷、快速、大运量且衔接合理的公交化客运轨道交通。有别于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突破了一个城市的行政区划,可跨越几个省市。但与干线铁路相比,城际轨道交通的跨度并不大,而凸显其网络化、公交化的特征;客流结构以"一日交流圈"内相对固定的通勤、学生、商务、公务、休闲、旅游客流为主,距离一般不超过400km,一般人一次出行不超过2h就可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11.
对流运输条件下的双约束运量分布和配流的组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对流运输条件的双约束运量分布和配流的组合模型,证明了其最优解满足UE准则和运量分布引力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求解算法并给出一个简单的算例。  相似文献   

12.
《驾驶园》2017,(8)
正市域(郊)铁路是城市中心城区联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其城镇组团之间的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市域(郊)铁路发展,对扩大交通有效供给,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都市圈交通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短板之一,解决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支撑职住平衡的大容量、快速化轨道交通体系。《人民交通》杂志拟从多个角度对《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3.
安泽宇  郭旺 《隧道建设》2019,39(1):130-138
为推动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的协同发展,系统解决马路拉链、交通拥堵等城市发展问题,合理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从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对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协同建设进行研究探讨,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结果表明: 1)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协同建设可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节约用地和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2)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的规划区域、技术要求和建设工法等较为一致,协同建设的可行性较高; 3)有关各方需建立完善的沟通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多种要素,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和总承包单位的综合协调作用; 4)应根据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区间隧道、车站及附属建筑的埋深、场地条件、实施难度、建设成本和时间要求等,合理确定两者的相对位置和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4.
应用贝雷法设计和检验级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陈爱文  郝培文 《中外公路》2004,24(5):101-103
贝雷法是一套系统的设计和检验级配的方法。文中对贝雷法作了简要介绍,指出在用贝雷法3参数检验非贝雷法设计的级配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给出一个用贝雷法设计级配的详细算例,以期使贝雷法能更广泛地用于级配设计。  相似文献   

15.
传统四阶段法中,运量分布与均衡配流这2个阶段独立进行。在此背景下,基于我国城市道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双向行驶的特点和交通网络中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借助于引力模型,建立了带有双约束的双向混合交通运量分布与均衡配流组合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最优化的知识证明了模型的一阶条件与Wardrop用户平衡条件等价、模型解的惟一存在性及其OD流量满足运量分布的引力模型。给出了求解模型的具体算法,并通过算例证明了模型的一阶条件等价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路面施工现场中矿质混合料级配提供参考,针对矿质混合料生产过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电成像的矿质混合料级配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全天候对生产现场的矿质混合料进行级配检测,为生产过程提供实时数据参考.在冷料仓下方的一、二级传送带之间架设光电成像装置,通过红外线激光器和高速线扫描CCD相机全天候获得稳定的矿料数字图像,利用光纤模块使图像数据远程传输至控制室端服务器,采用最小边界计算和尺寸特征计算的方法计算出当前时刻的矿质混合料级配,最后给出了不同环境下的实际级配数据与该系统检测出的级配数据,并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此种检测技术可以实现任意时刻的矿质混合料级配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7.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级配碎石基层的级配和施工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通过对比5种试验路方案来确定级配碎石基层与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之间的黏结层,即:煤油稀释沥青透层、SBR改性乳化沥青黏层油、煤油稀释沥青透层+SBR改性乳化沥青黏层油、煤油稀释沥青透层+SBS改性沥青碎石封层、高渗透乳化沥青透层油的使用效果,最终推荐采用高渗透乳化沥青透层油的黏结层方案,并得出了一些关于级配碎石基层施工的关键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8.
地下管线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轨道交通的客流集散需要依赖于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支撑城市空间拓展、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保障。由于地下管线、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管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相对独立的,三大系统之间缺乏充分衔接与协调,相互影响。在调研武汉市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统筹建设方案及建议措施,为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统筹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三大系统相互结合、同步实施有利于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有利于减少施工期对社会、道路交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票价博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卞长志  陆化普 《公路工程》2009,34(1):49-51,66
票价是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竞争的关键因素.根据运营票价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需求与总交通需求的关系,并利用Logit模型描述公共交通系统内部不同方式的分担率,据此建立了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运营公司的利润函数模型.对离散和连续价格策略集情形分别建立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票价博弈模型,给出了均衡票价的求解算法.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朱斌 《汽车杂志》2007,(11):158-159
城市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车辆行驶速度下降、尾气排放污染增加,城市的交通日益拥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缓解拥堵状况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共识。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的措施,主鬟有两种,一为轨道交通,二为BRT,即“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而相比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轨道交通,可以迅速上马的BRT受到了许多城市的青睐。为适应这种需求,一些商用车企业也开始研发生产BRT的专用车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