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针对我国网鈞车平台在安全预警机制方面存在的漏洞以及网约车安全预警机制建立的必要性,提出建立网约车安全预警机制;基于交通运输部介入安全预警机制的目标,实现警企联合,建立快速预警和防范播报机制,提出网约车安全预警机制的全面规划管理,做到合理维护乘客、驾驶人、平台三方的权益,保障公民的人身财产妥全,将危险损害程度最小化以求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同时助力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6.
正过去,网约车市场以互联网企业互相厮杀为主,随着主机厂对出行市场重视度的提升,市场逐步形成滴滴一超,主机厂出行平台多元发展的局面。网约车市场发展回顾2016年网约车市场合法化,2017年进入快速发展期,2019年宏观经济放缓,政策趋严,市场交易规模增速放缓,进入规范调整期。从基本层面看,整个网约车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政策方面,国家对网约车由粗放式管理逐步进入了精细化、 相似文献
7.
正不久前,空姐深夜搭乘网约车遇害事件再次引发全社会对于网约车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更是将网约车平台营运资质问题推向舆论至高点。从5月7日到5月11日,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以每日一篇的节奏连续发布了5篇涉及网约车的评论文章,力度可谓罕见。5月7日,交通运输部发表《交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受疫情影响,网约车用户出行需求骤减,司机生活压力和平台运营成本加剧。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网约车平台也相应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如车辆每日消毒、在车内标注防疫贴示等。这也给各网约车平台带来诸多启示——服务质量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源于持之以恒的改进。这些在特殊时期积攒的经验应转化为标准化的服务流程,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9.
10.
网约车需求预测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序列预测任务,准确的网约车需求预测能够辅助网约车平台合理地派单和规划路径,从而降低网约车的空驶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利用长短时记忆模型(LSTM)及门控循环单元(GRU)进行网约车需求预测,对比了同一地区休息日和工作日,一周和一个月内的网约车需求及其变化,构建基于LSTM和GRU的需求预测模型,使用历史数据对未来需求进行预测,使用Geohash代码对西安市进行区域划分,对数据和划分的网格进行匹配得到汇总数据,采用线性模型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LSTM和GRU在网约车需求预测中的表现优于线性模型,二者相比LSTM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南京市网约车数据研究居民出行行为特征.首先,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将南京市核心区划分为102个独立小区;然后,对出行需求的时空特征分析可以动态调整一天内不断变化的出行需求和交通供给;最后,采用WAVE-SVM耦合模型来预测居民出行需求,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还可以捕捉到短时交通需求的非平稳特性. 相似文献
13.
14.
正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商业模式的演变也是突飞猛进。作为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网约车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了各种争议。不久前,在沉寂一年多后,外卖大王美团、地图大佬高德、携程专车相继宣布进入网约车市场,让网约车战场硝烟四起,再迎变数。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约车使人们的出行方式日益多样化,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网约车所引发的交通事故、乘客安全及与巡游出租车的市场竞争等。文中通过分析网约车的独特优势及风险因素,提出网约车规范化运营的具体对策及驾驶员心理素质测评实施内容,为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约车成为多样化出行的风口行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网约车的出现提升了社会运力水平,丰富了民众出行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到2.87亿,较2016年年底增加6188万人,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到2.36亿,增长率为29.4%,用户使用比例由23.0%提升至28.9%。 相似文献
17.
正技术的进步不仅体现在产品应用升级方面,同时它还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并创造新的市场变化和机会。随着电动车、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共享出行、出行服务解决方案等观念的接受,交通出行领域正在变革中。在交通出行领域,网约车正在改变整个产业的重心,使得这个产业从制造业、销售汽车,转型为强调服务、强调使用的产业。在网约车出行领域,美国有优步、中国有滴滴这样的大出行平台,但仍然不断有新的玩家进入。汽车制造商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力量,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表 相似文献
18.
《公路交通科技》2018,(12)
为分析网约车准入条件政策的实施对网约车数量以及城市机动车出行量的影响,针对网约车规制政策问题的特殊性,首先运用Bertrand博弈理论构建了网约车与出租车的价格博弈模型,分析了网约车与出租车的博弈关系、最优价策略以及网约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其次,在明确博弈变量的逻辑关系后,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以网约车为核心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准入条件政策仿真模型。通过对现有准入条件政策的深入研究,将其归纳为车辆特征限制和司机户籍限制两方面,剖析其对网约车数量和城市机动车出行量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博弈模型中变量的逻辑关系,绘制了因果关系图和存量流量图。通过调整政策参数,对比准入条件政策实施前后网约车数量和城市机动车出行量等变量的变化趋势。最后,以天津市网约车准入条件政策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仿真结论。仿真结果表明:限制车辆特征和司机户籍间接地规制了网约车数量;随着网约车数量的减少,私家车上路数量逐渐增大,城市机动车出行量也逐渐随之增大,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网约车的使用对缓解交通拥堵具有积极作用,不能盲目跟风,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网约车的准入条件政策,有效地引导网约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为提供网约车乘客及时可靠的救险援助,防范网约车司机侵害乘客案件的再度发生,研究基于"潜在危险区域"的多参数安全状态监测模型.从地理时空角度,分析案件发生的区域和时间特征,基于其时空规律,提取城市"潜在危险区域",构建车辆OD距离、异常速度、行驶时间等因子,同时结合乘客信息,实时综合分析乘客安全状态.以南通市港闸区为例,以出租车轨迹、兴趣点、OSM开源路网以及城市影像等作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监测出车辆在"潜在危险区域"内行驶时车辆的异常行为,当不设立"潜在危险区域"时,模型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司机的异常驾驶,如绕行、异常停止等,实验精度达到92.06%,其中绕行判别精度为90.57%,异常停止判别精度为100%,证明研究的模型能够取得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