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基工程》2006,(6):136-136
近日,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6个国家的140名冻土专家和155名中国冻土专家聚会兰州,参加了由国际冻土协会主办的第一届亚洲国际冻土会议。会后,80多名中外冻土专家乘汽车考察了青藏铁路格尔木至北麓河段工程和北麓河多年冻土试验段。并从格尔木乘火车到拉萨,考察了高原铁路列车运行状况。中外冻土专家高度赞扬了青藏铁路建设成就,并研讨了青藏铁路冻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路基工程》2005,(5):102-102
按照2004年1月,国务院同意《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2020年我国铁路发展宏伟蓝图,以扩大西部铁路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确定的新建铁路大部分为西部开发性铁路。据统计仅“十一五”期间,西北五省、区将新建铁路3200km、改造(增建二线)铁路2400km,届时西北地区铁路网密度将比现在增加31.5%。  相似文献   

3.
《路基工程》2005,(4):23-23
铁道部副部长、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孙永福,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工程师大会“中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论坛”上表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经过多年科学研究和工程试验,现已攻破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难题,标志着我国高原铁路建设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是兰青二线铁路全面建成通车的决战年。目前,兰青二线的铺架工程、站后施工已全面展开,建成隧道11座(主要集中在海石湾至老鸦峡之间),均已全部贯通。其他各项工程也比原计划提前,但建设任务依旧繁重,工期紧,重点、难点工程较多。其中,难度较大的工程有峡下湟水河特大桥、哈拉直沟既有桥和西宁东出口上跨高速桥加固,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铁路作为我国西北地方的铁路枢纽地处乌鲁木齐市,同时也是我国新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站之一,是继兰州之后的重要枢纽站,也是我国西部最大的枢纽站,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客运、货运量的迅猛增长,传统的客站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所以对乌鲁木齐铁路枢纽的改造已经势在必行。新建乌鲁木齐新客站落成后,将极大的促进欧亚大陆桥运输的畅通,对于提高新疆经济的对外开放、铁路运输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隧道建设》2014,(3):258-258
<正>由中国铁建十八局承建的中国第三、新疆第一长大铁路隧道——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二线中天山隧道于2014年2月28日贯通。中天山隧道全长22.449 km,是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二线打通天山屏障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吐鲁番至库尔勒铁路二线全长334.12km,是中国新疆南疆通往北疆和内地的主干铁路通道,也是中国连接欧亚大陆的新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隧道建设》2015,(1):8
<正>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隧道——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继2014年12月25日下行线正式通车后,28日上行线亦通车投运。至此,自2007年11月开工建设起,历时8年的浩大工程宣布竣工运营。这意味着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已实现全线双线电气化,青藏铁路的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新关角隧道最高海拔3 497.45 m,全长32.645 km,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二线控制性工程。隧道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的关角山,青藏铁路天棚站至察汗诺站之间,设计时速160 km。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试运营。历时半个世纪,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圆了中国几代人的梦想。中央决策建设青藏铁路是在20世纪50年代,1956年开始,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开始对从兰州到拉萨的2000余km线路进行全面的勘测设计工作。其后由于各种原因项目停停建建。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通车,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正式开工建设,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km,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到拉萨。其中海拔4000m以上的路段960km,多年冻土地段550km,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m,是全球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它因挑战了人类的各种能力极限而举世瞩目。人们称其为“天路”,因为它是距离上苍最近的路。在庆祝青藏铁路通车之际,编发下文,以纪念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国产重型卡车企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建设青藏铁路那段难忘的岁月。——编者  相似文献   

9.
《路基工程》2006,(2):107-107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设铁路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既有线增建二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复线和电气化比例分别达到45%以上。届时,发达的铁路网将初具规模。“十一五”期间快速客运将初步成网。这期间,我国  相似文献   

10.
《路基工程》2006,(4):120-120
铁路第六次大提速,首次在既有提速干线开行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以及时速120公里、载重5000吨货运重载列车。 铁道部要求,在搞好提速工程基础改造的同时,加快线路平面改造工程建设,如期完成京沪、浙赣电气化改造。有关部门要全力做好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运行试验,加快时速120公里提速货车的改造进度,确保安全可靠地投入运营。目前全路时速120公里货车,已达到28万辆,通过加快改造和新造,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36万辆。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月16日,记者从沈阳铁路局了解到,2011年,辽宁省铁路建设投资额将达260亿元。其中通化至灌水铁路、辽阳至安平铁路、岫岩至庄河铁路、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铁路、盘锦港疏港铁路、大虎山至新立屯增建二线、秦沈客专和瓦房店至五岛铁路等8条铁路将在2011年开通。辽宁境内的沈西工业走廊火石岗至渤海铁路、登沙河至庄河段改造、大连铁路枢纽改造、新建田师府至桓仁铁路和沈阳南站工程5个项目也将在2011年内全部开工。  相似文献   

12.
为弥补运输成本,国家发改委、铁道部2012年5月16日发出《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输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2]1358号),决定自2012年5月20日起,调整铁路货运价格,货物平均运价水平1tkm提高1分钱,涨幅达到9.5%。  相似文献   

13.
关角隧道     
《隧道建设》2008,28(1)
青藏铁路西段增建二线关角隧道全长32.605km,穿越青海南山,沿肯德仑沟接入察汗诺,洞口高程3324.10m。是高原严寒地区国内最长的双洞单线特长铁路隧道。中铁隧道承建出口端XGZHQ5-2标,全长15.253km,包括关角隧道Ⅰ线、Ⅱ线正洞工程、7~10。斜井工程及与正洞连接的泄水洞工程的施工任务,其中Ⅰ线、Ⅱ线正洞长度均为15253m,斜井全长5520m,泄水洞全长482m。  相似文献   

14.
杜林 《中国电动车》2006,(12):46-47
在总结我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从铁路货运业的现状及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分析着手,选用SWOT分析法,从路网建设和运营管理两个方向对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总结了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彭红霞  程云妍  王怀东 《隧道建设》2014,34(12):1137-1142
为验证矿山法隧道设计的合理性和下穿货运铁路隧道的安全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宁和城际矿山法区间下穿宁芜货运铁路隧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区间隧道施工完成后,宁芜货运铁路隧道的最大沉降为6.7 mm,最大水平位移为1.2mm,引起的最大附加弯矩为32 k N·m,变形值满足货运铁路的运营要求,内力值也在结构的设计范围内。说明定向管棚+超前小导管的地层加固措施是可行的,矿山法隧道下穿铁路的设计是合理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中共成都市委常委会近日通过的《中西部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战略规划建议纲要》中,规划了兰州通道、西安通道、西宁战略性通道、格尔木战略性通道、拉萨战略性通道、昆明通道、重庆通道7条交通走廊,成都将成为我国中西部最大的铁路、公路枢纽。  相似文献   

17.
新建铁路二线下穿既有线是既有线施工的难题之一。介绍了陇海铁路宝鸡~兰州二线宝天段四方头隧道出口下穿既有线的工程施工技术,采用立交桥方式实现下穿,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超平 《交通科技》2015,(1):166-169
根据广州铁路枢纽既有设备现状,以及在建与规划拟建铁路共同构成的总图格局,综合分析广州铁路枢纽客、货运需求,提出枢纽客运系统、解编系统、货运系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杨琳  唐杲 《中国电动车》2009,(11):96-9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货运企业必须从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本文探讨了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必要性,进而对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进行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郑州市中心区铁路跨线桥近日开建。跨线桥全长1 710 m,跨越铁路线的桥体长度为248 m。其中,跨越铁路货运线的部分采用挂篮悬浇的施工工艺,跨越客运线的部分将采用转体施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