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简单走向事实--从《活着》看余华小说的叙事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小说《活着》在余华的先锋创作之后的叙事转型特征与意义。《活着》的叙事转型表现为 :作者内心真实与作品人物真实的融合统一 ,新的叙事内涵与节奏 ,叙述语言的明确性与包容性。文章还简要分析了《活着》叙事转型的深层原因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叙事模式、叙事视角、文本中不同叙述话语之间的对话、感知的叙事功能、与传统文本的互文关系等几个方面探析《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叙事艺术,以期揭示该作品文本内部的基本建构及其所产生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开创了德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种倾向,那就是抒写人物的心灵和情感,表现内心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道德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存在方式,古今中外皆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对"道德叙事"的研究与践行,标志着我国德育认识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但关于"道德叙事"的研究与实践过多关注了中小学道德教育,高等教育涉及过少,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特定课程指向的具体研究缺位。将"道德叙事"作为一种主流教育方法引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价值意义,文中从5个维度进行了阐释,并进一步探讨了关于"道德叙事"的课堂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4.
《洛丽塔》又名《一位白人鳏夫的自白》,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品。小说的叙事技巧新颖独到、颇有精妙之处。作者巧妙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内视角叙事技巧和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双重叙事视角,这样,既使作者成功地保持了微妙的叙事平衡又让主人公亨伯特巧妙地实现了其自我辩护的叙事动机。小说的叙事技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价值。本文对作者所运用的第一人称内视角叙事技巧与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双重叙事视角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5.
虚实结合是纪录片众多艺术手法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它使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串联,让解说串词和人物对白呼应,将情景再现和真实环境结合,把叙事内容转换成创作目的。纪录片《第三极》巧妙而成熟的运用了这一手法。本文结合纪录片《第三极》各集的内容,通过与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纪录片的比较,深入浅出、层层剖析,对"虚"与"实"的拍摄手法在纪录片中的运用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小说《荒原问道》意义独特,题材容量大,是对当今知识分子主题的新开掘,也是今年长篇小说中最厚重的一部。作家徐兆寿将视野转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从带有浓厚的性意识的情爱叙事转向沉重的精神叙事。小说延续和发展了80年代的"反思文学",不再局限于政治化叙事,而是将人性全面打开,以"荒原"为意象直面当代的精神问题,站在今天重新思考知识分子的命运,信仰、价值和精神追求,具有全民族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讲述与显示是希腊神话的两种基本叙事方式。讲述是介绍人物身份、概括故事情节并对之进行判断或评论,主要功能是判断、评价,有明显的倾向性;显示是对人物行动、语言的摹仿,力求达到真实的效果,具有更多的客观性。两者的关系是讲述决定显示,显示阐释讲述,泾渭分明同时又紧密结合。希腊神话的这两种叙事方式及其特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但在形式层面抵制"自然叙事"的陈旧技巧,形成独特的"不自然叙事"的文本特征,而且在内蕴层面以"不自然叙事"的形式技巧深入理解和思考人类多元文化。《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多元建构: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形式研究与文化批评》以形式研究和文化批评为切入角度,揭示《法国中尉的女人》在客观上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多元建构。  相似文献   

9.
运用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对小说《伤逝》进行分析。文章认为,从叙事语法看,文本采用停叙、外倒叙的手法,叙述了子君与涓生的性爱故事。运用第一人称内省的限知视角,表现了涓生失去子君后的懊悔心理;还运用了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子君之死这一必然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学以降,本土文学的创作实践与叙事话语多受西方叙事学理论的影响.中国古典叙事与西方现代文学的语境和传统完全不同,因此西学语境很难对照本土文学话语.鉴于此,深入中国叙事文学的肌理,梳理小说叙事的根脉,正本清源,构建本土叙事学话语体系,对于本土叙事学研究和文学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文本到叙事》作为本土叙事学研究的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