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城市轨道交通GOA3等级全自动线路与传统线路车辆基地的行车作业差异,从设施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探讨全自动线路车辆基地的行车运作,提出运作组织方式和对应解决方案,确保行车组织安全,为全自动线路车辆基地建设、岗位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GOA2与GOA4信号系统的运营控制要求、列车运行功能需求进行技术对比分析,对GOA2司机控制或防护发展为GOA4系统自动控制、防护或远程控制进行技术分析与总结,研究总结全自动运行系统信号专业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对城市轨道交通FAO(全自动运行)线路行车组织风险的认识,分析了FAO线路由设备实施差异性而带来的行车组织流程和关键行车岗位人员职能的变化。选取行车组织业务板块中的列车运行作业单元,从人员、设施设备、环境和管理因素对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通过国内某条FAO线路实际运营数据统计得出该线路最为频发的风险是夹人夹物事件,从人员、设备和环境管理等角度提出了安全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特点.通过分析全自动运行系统的运营要求,结合苏州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的运营目标与定位,分析了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全自动运行的运营管理模式与传统有人驾驶线路的区别.重点介绍了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DTO(有人值守的列车全自动运行)与UTO(无人值守的列车全自动运行)两种驾驶模式的生产中心组织架构调整、岗位融合、专业融合、空间融合和修程融合方案.最后分析了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相比传统有人驾驶线路节约的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5.
GOA4级全自动运行(FAO)技术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取消了司机的现场把控,如何通过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保障全自动运行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运营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结合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特点,并借鉴欧洲铁路标准中系统安全的实践理论,提出基于运营场景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安全需求分析,以及从技术和管理角度进行风险闭环控制的方法,对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安全预警和动态管控能力,实现降本增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门之间夹人、夹物事件偶有发生,对间隙探测装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有效降低全自动运行线路中站台门与列车门之间间隙引发的安全问题,分析全自动运行线路间隙探测装置与行车相关系统之间的联动方式,结合天津地铁6号线二期线路工程实践,提出了间隙探测装置与行车相关系统联动方式优化方案。采用该方案对原有接口电路进行优化,增加“车门状态”硬线信号,改进控制流程并优化间隙探测启动时间,为全自动运行线路安全运营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主要城市环线大多为连接城市二环、三环的线路,而西安地铁8号线作为线网唯一环线,充当了地下“2.5环”的重要角色,串联西安最多主城区域。8号线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地铁首条成环运营的无人驾驶智慧环线,因此,其运营组织方案是前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地铁8号线功能定位和客流特征为基础,对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及编组、运输组织模式、行车组织方案、运营管理等进行分析研究。全线采用80 km/h速度目标值;按照5人/m2的站立标准计算列车定员,采用A型车6辆编组;全自动无人驾驶独立运营组织模式,与线网中1、2、3、4号线等18条线路换乘;根据预测客流及网络化需求,内、外环均开行一个大交路,初、近、远期高峰开行对数为22,24,28对/h;全线设置配线8处,满足全自动运行技术要求,并对该类型地铁线路的前期研究思路、运输组织模式、行车组织方案等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统计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建设和运营情况,介绍全自动运行线路及线路规模、全自动运行等级、开通时间,分析近年来国内全自动运行线路建设和运营里程增长趋势、各城市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建设规模、全自动运行等级情况,以及信号和列车供货商情况。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底,国内共计有24个城市建设全自动运行线路65条,建设总里程1 913 km,其中有15个城市已开通全自动运行线路,数量为29条,运营总里程932 km。采用自动化等级Go A4的线路共58条,占总线路数量的89.2%,里程1 683 km,占总里程的87.9%;采用Go A3的线路共7条,占总线路数量的10.8%,里程230km,占总里程的12.1%。统计结果表明,Go A4自动化等级已成为全自动运行线路的优先选择。国内全自动运行线路已有选用的全自动运行信号供货商11家,列车供货商10家,且多为国内供货商,表明已实现自主知识产权,这有利于我国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的创新,从而推动交通强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管理经验,在实现全线路行车自动化的基础上,试点智慧车站建设方案。以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新江湾城站为工程背景,通过导入车站运营场景,开发车站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了车站设备管理、客运管理和人员管理智能化,提高了车站运营效率及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地铁1号线行车组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地铁的运营服务水平,根据哈尔滨地铁1号线线路特点和既有客流预测数据,从行车交路、列车出入段、终点站列车折返方式等方面提出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从发生故障时不同区段线路特点和列车故障救援发生地点,提出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安地铁16号线建设方与运营方分离,且运营方介入系统建设较晚的特殊情况,在全面描述全自动运行系统组成基础上,阐述“一致性协调方”除了承担与其他线路相同的设计咨询服务外,还组织编写地铁16号线全自动运行系统运营场景及功能分配,并进一步完善全自动运行系统运营规章制度等,扩充了“一致性协调方”建设管理咨询服务模式的内涵。同时,初步探讨16号线全自动运行系统远程调度设计、就地级调度设计和运营组织管理架构设计等。较为全面地论述全自动运行系统设计要点,以期对全自动运行系统设计、建设管理等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道岔是用于列车转线的重要轨道设备,也是轨道上的薄弱环节。正线上的道岔一旦发生故障,将对地铁正常运行、折返作业造成很大影响,会降低地铁运营的效率和质量。文章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线路情况,探讨地铁折返道岔故障处理及行车组织调整方案,提出处理流程和行车组织中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实现列车无人值守状态下的全自动运行,原本的司机职责转嫁至系统、调度员和多职能队伍.调度员的工作负担和定员数不减反增,运营控制中心未能充分实现智能调度,在应急处置效率和行车组织正确性上未能达到最优.文章就此展开分析,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构想,并对全自动运行的下一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全自动运行系统发展趋势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全自动运行(FAO)系统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技术特点,阐明全自动运行是今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发展趋势的观点,并强调全自动运行是可以实现轨道交通系统高可用、高可靠和高安全的先进技术。结合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国家示范工程——北京地铁燕房线的研究建设情况,分析说明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架构,以及与传统CBTC系统的区别。着重提出,必须通过制定与全自动运行系统相匹配的运营规则,并通过各专业系统设备自动联动控制,才可以充分发挥全自动运行系统的优势,显著节约人力和各项成本,从而提升轨道交通整体装备的可靠性水平。最后针对当前国内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现状,提出在后续线路规划全自动运行系统时的多项建议:分步骤推进FAO线路的应用,首条线路可选择客流量较小的线路,待运营单位和乘客适应FAO后再逐步推广;进一步提高系统集成度,实现多专业联动控制,并设立独立的运营团队,从而更好地发挥FAO系统优势,真正为线路运营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全自动运行线路在运营上存在安全压力大、应急处置效率低、指标考核难及培训难度大等问题.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为例,分析了设计和建设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问题:运营单位应该深度参与线路设计建设,在项目设计初期提出各类运行场景,作为全自动运行系统功能设计的需求;对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设备的生产和制造、国产化及调...  相似文献   

16.
北京轨道交通燕房线为"综合科技示范线",示范国产化全自动运行(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FAO)技术的应用。全自动运行系统是基于现代计算机、通信、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实现列车运行全过程自动化的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燕房线全自动运行系统是国际公共交通联会(UITP)定义的自动化等级为4级(GOA4)的系统。由于采用了很多新技术,燕房线在工程建设期间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全自动运行系统的风险管理方式。从工程安全评估角度介绍全自动运行系统工程核心设备系统的安全以及风险管理,从而确保工程建设满足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RAMS)要求。国内其他全自动运行系统线路建设期间的风险管理也可借鉴燕房线核心设备系统独立安全评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沈阳轨道交通1号线大小交路运行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沈阳轨道交通1号线线路特点和既有客流预测数据,从客运服务优质性、运营成本、行车组织的安全性和灵活性、远期发展等不同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交路形式的特点,提出1号线运营交路采用大小交路运行的模式,并给出实施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的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铁郊区线路通常采用高架形式,其线路容易受到雨、雪、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影响,运营公司一般情况下会采取降低列车运行速度的方法确保地铁运营安全,但同时也会降低整体的运营服务水平。结合南京地铁宁天城际线路的特点,从限速运行的启动时机、行车组织及处置流程等方面入手,提出"限速多车"的运行模式,以降低对乘客出行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地铁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共线运营特点,分析了共线运营在行车组织上存在非共线段运能不足、共线段运营中断时运营调整难度大的问题。通过非共线段运能不足问题剖析和共线段运营线路中断处置原则分析,提出了进行线路拆分提升运能,以及在共线段中断时的行车组织调整方案,并得出3、4号线各自独立运营需对配线进行改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全自动运行线路对列车运行环境全方位主动感知不尽完善、运营需求不够完整、系统信息采集分散、数据难以资源共享等导致全功能联动实现困难的情况,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异常状况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构建了全自动运行环境异常状况下的运营场景,提出了全自动运行环境全息感知系统方案,使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应急处置更加集成化、智能化,大幅提高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环境感知和智能联动处置能力,以期为同类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