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盾构始发段施工难度较大,穿越高风险管线群的难度更大。以深圳地铁16号线大运中心站—龙城公园站区间盾构始发下穿高风险管线群工程为例,从多维度精细化控制角度出发,从始发端头土层加固、地层动态跟踪注浆、管线保护技术、盾构掘进参数优化和现场监测等5个方面对地铁盾构始发穿越高风险管线群综合加固技术和掘进参数控制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管线群变形分析了所提控制技术的适用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施工采用本技术可以安全穿越始发段高风险管线群且沉降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依托厦门地铁3号线翔安行政中心站—浦边站区间隧道下穿箱涵和管线共同沟的工程实例,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模拟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排水箱涵及管线共同沟的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响应特征,提出了既有构筑物变形与地表沉降控制的有效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先平行后斜穿于隧道上方的管线共同沟最大变形出现在隧道左右线偏左线位置,对称左右线横跨于隧道上方的箱涵最大变形出现在左右线中间位置;盾构接近和离开构筑物一定范围内,地表差异沉降率突变;地表突增变形发生时间点T1可以作为沉降控制关键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3.
介绍地铁盾构隧道始发后距离端头井约18m处,下方斜穿外径3.57m,壁厚285mm的大型混凝土污水管(污水管与盾构隧道竖向结构净间距约0.52m),然后向南穿越七里河.在进行有限元计算,并进行各工况沉降分析后,采取相关设计及施工措施,盾构施工得以安全通过,地面和污水管沉降量小;并采取相应的减振设计,减少地铁运营阶段对污...  相似文献   

4.
盾构隧道穿越条基框架结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成都地铁1号线穿越某条形基础框架结构为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选取侧下方穿建筑物和正下方穿建筑物两个不同截面进行计算,分析盾构隧道穿越建筑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建筑物变形、差异沉降及建筑结构内力.研究表明:盾构穿越施工引起的建筑沉降大于设计要求,侧下方穿越建筑物情况下建筑变形较大.通过采取地面跟踪注浆措施可以有效减小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建筑沉降,对建筑物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西土城站下穿(?)1550 mm污水管过程中成套施工技术。施工前通过试验手段确定污水管变形控制指标,施工中通过间接测量的办法监测污水管变形.随时掌握污水管的状态,再根据监测成果制定适当的技术措施。西土城站暗挖段成功下穿污水管为其他地下工程穿越有水管线提供了成功经验,为制定管线变形控制标准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郑州城市规划布局的不断加快,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也不断加大,地铁盾构隧道下穿管线不可避免,如何保证地铁隧道施工不影响管线的正常使用至关重要。针对郑州地铁某工程中盾构下穿某大直径污水管线引起地层扰动的问题,首先,基于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结合荷载-结构法建立管线结构的三维力学数值模型,采用地层损失率的概念对区间内大直径污水管线变形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然后,结合目前规范规定及管线特性提出大直径污水管线变形的控制标准,依据控制标准提出风险控制等级;最后,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盾构安全下穿污水管线。该方法可为相似类型工程的变形特征分析和风险等级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西土城站下穿Ф1550mm污水管过程中成套施工技术。施工前通过试验手段确定污水管变形控制指标,施工中通过间接测量的办法监测污水管变形,随时掌握污水管的状态,再根据监测成果制定适当的技术措施。西土城站暗挖段成功下穿污水管为其他地下工程穿越有水管线提供了成功经验,为制定管线变形控制标准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盾构隧道越来越多地需要穿越建(构)筑物、河流、管线等风险源。针对成都地区特殊的富水富含大粒径漂石、砂卵石地层条件下,有关盾构长距离下穿风险源控制施工技术方面的相关研究及信息搜集反馈工作还相对比较匮乏,同时又无类似施工经验可供借鉴,施工难度极大。成都地铁6号线尚锦路站至红高路站盾构区间工程与水文地质环境较为特殊,结合地质补勘及高分辨率隧道超前预报系统进行风险源统计筛查,针对该区间长距离下穿老旧承压污水管,下穿河渠、桥梁等风险源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付诸实践,保证了地表及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有效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为出土量难以控制的类似地层盾构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铁建设的辐射延伸,地铁施工穿越既有铁路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安全风险问题更为突出,为保证既有铁路的安全和新建地铁的顺利施工,以昌平线二期十三陵景区站~西关环岛风井区间为例,按照铁路沉降控制标准的要求,对地铁区间盾构掘进前采取地表加固铁路轨道、建立试验段确定盾构掘进参数、加固地层换刀等技术方案,掘进过程中合理选用土压、推进速度、同步注浆、二次补偿注浆等掘进参数,建立应急预案、监测控制等技术措施,保证了铁路轨道变形、地表沉降处于可控范围,达到了沉降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8号线中国美术馆站采用浅埋暗挖法,在砂卵石地层中下穿四通热力小室,同时上穿6号线盾构区间。介绍了注浆加固措施,对管线采取了深层沉降监测和分层沉降监测技术,较好地控制了热力小室、6号线盾构区间结构变形及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1.
以在建的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为背景,对香梅北站—景田北站区间线路盾构掘进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运用隧道工程理论、盾构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并结合地质条件与隧道条件,分析了地表建筑物特点及其与隧道的关系以及盾构隧道掘进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出了穿越地面建筑物的工程措施和变形控制技术。工程实践表明,依据深圳地铁东延线提出的穿越地面建筑物的变形控制技术,可以确保地铁隧道本身和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大曲率盾构隧道在急转弯过程中对邻近桥梁的影响,以上海某急转弯隧道穿越桥梁工程为背景,基于Mida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急转弯隧道近穿桥梁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急转弯隧道施工对桥梁桩基的影响,并结合现场施工方案,分析所采用地层加固措施对减小桥梁沉降变形控制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受盾构隧道近穿既有桥梁影响,地表沉降槽宽度为3.44D(D为隧道直径);在盾构穿越桥梁时对地层扰动最大,地表累计沉降量占最大沉降量的90%。(2)盾构近接既有桥梁,桩身变形主要以Y向(纵向)变形为主,在盾构穿越桥梁时,桩身倾斜变形量最大。(3)采用MJS工法对土体进行加固之后,地表沉降量、桥梁桩基水平位移量大幅降低,从数值模拟结果看,桥梁沉降变形减小38%,隧道结构上浮量减小79.5%。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地铁16号线达官营站为工程依托,对地表变形、管线沉降和建筑物地基变形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地铁车站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划分为初始变形、缓慢变形、急剧变形和变形趋缓4个阶段,各阶段所占比例因工程地质和空间位置等因素而相差各异;地铁车站平行穿越地下管线时,主要引起管线纵向差异沉降,对其横断面受力无明显影响;地层变形主要发生在初支扣拱阶段,初期支护的施作时机和支护刚度的合理确定是地层变形控制的关键。研究成果可为地铁车站穿越既有建(构)筑物的安全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盾构近接侧穿既有高架桥桩基时各相关施工控制技术的适应性,以成都地铁5号线科园站—高升桥站区间盾构侧穿二环路高架桥为工程背景,提出钢管隔离桩、袖阀管注浆加固、洞内注浆加固、综合加固4种施工控制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分析,得到结论如下:盾构侧穿高架桩基时双洞间的桩基础位置为施工的高风险区域,局部的施工保护措施可有效阻隔隧道-围岩-桩基-地表的变形传递,出现左右线高低双驼峰现象;由于隧道-围岩-桩基之间的变形传递和互相协调,靠近隧道的桩身均出现局部位移偏移,综合加固技术对控制桩基侧向位移具有良好效果;局部的保护措施对盾构衬砌局部的变形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8号线天桥站—永定门外站区间隧道盾构施工需下穿地下热力管沟和污水管沟。由于盾构开控对地层扰动较大,且易引起邻近管线变形,故采用有限差分法对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地下管线的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计算分析了盾构施工时的土体变形及管线沉降变形等情况。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引起的土层及管线变形在施工允许范围内,但局部管线变形值接近控制值,且热力管沟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对此,提出了施工控制措施和监测方案。监测结果满足施工相关要求,且与模拟计算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6.
在盾构穿越既有构筑物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需要分析不同施工方案下盾构对既有结构及地表的影响。以天津地铁1号线盾构穿越双林站—李楼站区间风机房为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填充方案下盾构穿越风机房对结构内力、结构位移及地表位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全填素混凝土方案在填筑过程及盾构推进过程中对地表位移、结构位移及结构内力的控制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结合郑州地铁1号线工程实例,论述了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I级风险源污水泵站的施工难点和风险,提出了高压旋喷桩加固措施和盾构施工控制措施。采用有很元分析软件FLAC3D计算了盾构掘进过程中泵房和地表的沉降,验证了高压旋喷桩加固措施的可行性。对盾构侧穿泵房时的泵房和地表沉降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采取加固措施和盾构掘进控制措施后,盾构侧穿污水泵站施工引起的沉降完全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以北京地铁八号线某区间隧道盾构工程为依托,采用FLAC模拟预测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及其附近建筑物的变形规律,为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通过地表建筑物时的合理施工参数确定和现场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论:(1)采用数值模拟得到北京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在水平方向上基本对称,建筑物对其周围区域地表变形影响较大,对其所在区域地表变形影响相对较小,最大差异沉降为8,09 mm;(2)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两隧道开挖对地表影响的范围主要在两隧道中心左右各36 m,开挖面影响区域为开挖面前方24 m及开挖面后方20 m范围内,施工时应重点监测;(3)实践表明实测曲线与数值模拟曲线吻合较好,数值模拟是预测盾构施工对地表及邻近建筑物变形影响规律的有效手段;(4)研究成果可用于地铁盾构施工对地表邻近建筑物的变形控制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目前,地铁隧道穿越铁路路基的情况越来越多,但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斜下穿既有运营铁路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需分析该情况下的路基变形规律。方法:以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大滩站—火车站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杭甬铁路绍兴站站房及6股铁路股道工程为例开展研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盾构隧道掘进施工对杭甬铁路路基的变形影响,并基于实测数据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充分验证了袖阀管注浆加固方案的有效性。结果及结论: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未考虑盾构穿越区域地基加固的情况下,杭甬铁路路基顶面最大沉降值为13.12 mm,不满足沉降控制标准要求;当盾构穿越区域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措施后,杭甬铁路路基顶面最大沉降值为8.20 mm,满足沉降控制标准要求,说明袖阀管注浆能够有效控制铁路路基沉降和轨道的不平顺。实测数据结果表明,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施工期间的累计变形历程可分为路基隆起、路基快速沉降、路基平稳波动及后续沉降4个阶段,且前期隆起量大、后续变形相对较小,加固后的路基累计变形量能控制在10.00 mm以内。  相似文献   

20.
西安地铁盾构工程具有地表条件复杂、穿越文物和建(构)筑物多等特点。以西安地铁2号线安远门至北大街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下穿古城墙为工程背景,应用FLAC3D软件对盾构下穿北门明城墙施工的城墙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所提出的施工灾害预控技术措施和变形控制措施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