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和客流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问题,结合分形理论和客流分配理论,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和客流特征的分形计量方法.提出了4个半径维数和2个分枝维数指标,分别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和客流的复杂程度及其变化特征进行数字描述.基于ArcGIS软件平台,以北京地铁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实例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五环内区域的地铁线网结构和客流分布均存在分形特征;线网供给和乘客需求基本匹配,但局部区间和换乘车站超载严重,线网仍需加密.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京市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范围内轨道交通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不足等问题,以北京CBD重点功能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句法理论及空间分割方法,建立CBD地区道路网空间句法模型,量化分析该区域内可达性与交通流量的关系,结合既有轨道交通网络,对CBD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路由选择提出指导性建议.结果表明,将可达性评价指标与交通流量相结合,能够定量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及结构绩效,并选择可达性较高轨道交通线路路由.该方法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不同规划方案的比选和评价,可以作为方案评价方法之一,同时应该结合其他线网规划要素,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可达性,对评价方法和指标选取进行研究.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和可达性理论,利用Depthmap空间句法分析软件对线网空间特征进行句法变量分析,选用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可理解度和空间智能度4个指标对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进行可达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完善,全局整合度和局部...  相似文献   

4.
统计了国内28座城市的轨道交通(不含市域铁路、磁悬浮线、机场线)线网负荷强度。结合各城市的线网规模、市区和主城区常住人口密度、单程通勤距离、线路开通运营时间、沿线区域开发情况等因素,分析了引起线网负荷强度差异的原因。总结了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效率的要点:在城市主城区,当常住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宜优先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并应尽量覆盖大客流集散点;在城市外围区域,当基于TOD(交通引导发展)模式引导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应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开发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规模不仅是线网规划的宏观控制量,而且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依据。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规模及线合规模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重点运用结构模型进行了线网规模的因素因素分析:合理规模的影响因素订有城市规模,城市交通需求,居民出行特征,城市未来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国家政策等;笔者构造出线网规模影响因素的有向连接图,据此建立了邻接矩阵,基于推移率定律驼算获得可达性矩阵,并最终建立了线网规模影响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从而得出结论-城市交通需求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比例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其它因素则通过这两个因素产生递阶控制作用。这为识别线网规模影响因素的主次,其它因素则通过这两个因素产生递阶控制作用,这为识别线网规模影响因素的主次,关联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山地组团城市受到山体、丘陵、河谷等自然条件制约,其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及交通特征与平原城市有 较为明显的区别,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线网布局。以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针对山地组团型城市特征,对 线网规划常规使用的面线点要素层次分析法进行优化,并分析总结山地组团城市在线网规划阶段的规划要点,为 后续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山地组团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在“面” 的分析中应重点对关键交通截面的轨道供需关系进行量化分析,根据需求并结合网络形态提出轨道供给方案;在 “线”的分析中应充分考虑和利用竖向关系进行线路规划,增加轨道交通的可达性;在“点”的分析中提出站点 布设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并做好与周边用地的衔接。  相似文献   

7.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敷设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阶段,应初步确定线路敷设方案,以便为后续线路设计提供指导。本文对西安市各区域现状、规划、地形、地质、文物分布及道路宽度,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不同区域对轨道交通敷设的主要控制因素,以提出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敷设方式过渡段的位置范围,对控制工程造价、减小环境影响将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线网规划过程中,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的确定,尤其是城市外围区域的线路,应根据规划、现状、实施条件等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敷设过渡段位置宜为:城市东侧:设置于浐河附近。城市南侧:设置于航天大道、西部大道以南区域。城市西侧:设置于西三环以西绕区域。城市北侧:设置于郑西高铁以北。  相似文献   

8.
川道型城市分布于丘陵沟壑之内,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可能像平原型城市那样以"面"形向四周扩展布局。通过对川道型城市的区域特征分析,总结出居民出行总体呈现"横向聚集、轴向交流"的特征,通过"线"形沿川道主轴布线,以川道断面客流测试轨道交通线路数量,根据组团连接关系拆分组合线路,形成川道型城市的概念线网,最后以西宁市轨道交通概念线网的构建作为示例,为今后川道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结合厦门线网规划实例,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工作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背景研究中对城市特征、城市结构、交通特征的把握,以及如何从线网层次划分、规模确定、功能定位的角度明确轨道交通发展战略,进而分析线网构架研究与城市结构、国家铁路、运营管理、规划风险的关系,认为线网可实施性研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条件、资源共享、整体构架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破解目前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大,形成的方案与城市发展和延伸方向不符,以及交通供给与需求难以在时空上很好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生成方法。首先,采用反距离修正的Infomap算法划分城市组团;其次,对线网数据进行前置数据处理,缩小模型的计算范围并推算得到线网密度、客流强度和线网规模3项关键参数;然后,构建线网生成模型,按照“组团间线网生成—组团内线网生成—线网整合与优化”的技术路线生成线网。依托某市实际数据构建算例,验证该线网生成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该市的实际线网,前述方法得到的线网在布局上的延伸性更优,覆盖面积率提升68%,线网吸引范围内的公交站点数量更多,增加了639个,线网的全局可达性更高;增加的组团划分步骤,能够显著提升线网覆盖的中心城区面积率,生成线网的辐射力度和带动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1.
区域内不同层次轨道交通末班车协同优化是促进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关键。基于区域内OD(起讫点)客流可达性,构建多层拓扑网络,通过线网复杂度、收车延时值差异等指标确定OD间换乘信息复杂度;通过MML(多项罗吉特)模型计算末班车时段乘客选择OD间不同路径概率,基于区域OD可达性与列车收车总延时值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嵌套Dijkstra的NSGA-II算法求解模型。合肥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求得的最优解集中,各方案均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现行方案,其中最大可达客流量增加比例为24.29%,不可达比例优于现行方案的收车延时最小值为-10.272 min。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不断完善,线网密度提高,线路长度增长,大量超长线路的规划建设使得线路呈现客流时空分布复杂,平均运距增长的特征,这就要求运输企业制订更加合理高效的列车停站方案。以城市轨道交通超长线采取长大交路与分段衔接组合交路下的快慢车的停站方案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超长线的客流特征和行车组织基本要素,构建了基于乘客出行时间最小和轨道交通企业运输成本最小的多目标0-1规划模型,并设计合适的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3.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线网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整体资源配置,构建节约、高效、先进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区域管理视频共享平台,实现不同线路、车站的视频信息共享,为轨道交通公安部门合理配置人力、提高效率、节省开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已相对成熟,指导了我国超大、特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在1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大城市在空间、人口、经济、交通出行特征等方面与超大、特大城市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对大城市的适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通过分析大城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互动关系,提出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需求。基于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技术流程,结合大城市的需求,从前提研究、方案研究、实施规划三个层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中服务范围分析、线网规模确定、近期建设方案制定等技术内容提出优化建议,以适应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需求。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发展特征及运营设施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发展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城市规模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关系、与线网规模相适应的线网客流量以及各种资源配置的关系、伴随线网规模运营而产生的网络化运营服务性诉求及设施配置与单线建设特征的差异等.在对各城市规模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在各发展时期的网络规模、服务水平、运营设施配置参数的统计、归纳和趋势分析,结合运营成本和效益原则,提出各相关规模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特征,以及其各阶段的网络规模、服务水平和运营设施配置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同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中,轨道交通线路沿线或相邻线路的交通站点之间会产生交通廊道效应, 这将如何影响城市轨道交通 TOD 区域的土地混合开发利用优化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TOD 区域 土地混合利用规划,应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站点间的相互联动影响,并将有联动效应的轨道交通站点 TOD 区 域视为整体,对其进行土地利用功能规划。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 TOD 程度。 可在城市轨道交通 TOD 区域范围内,使用 CAD 工具识别土地利用现状,并用离散粒子群算法确定未开发土地的 利用方式和容积率,使轨道交通 TOD 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既考虑符合 TOD 理念内涵的高密度开发原则,又兼顾 “公园城市”舒适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原则。选取成都市的 4 个商业核心型轨道交通 TOD 区域,实证土地混合利用 规划程度评价,发现可达性较高的轨道交通 TOD 区域更倾向于规划大量的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而可达性较低 的轨道交通 TOD 区域的规划类似于一般独立规划的轨道交通 TOD 区域,各类用地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心多组团"空间结构特点的城市,即组团式城市。组团式城市的一体化发展需要高品质、高速度、大容量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作为支撑。文章以组团式城市泰州市为例,通过剖析其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和居民出行特征,并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线网布局等规划要点进行分析,提出"C形主骨架+加密/辐射线"的线网规划方案,以期为组团式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功能定位、客流特征、选线布站、运营组织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的技术特征,简述了当前我国市域线路速度目标值概况。从时间目标值、车站分布、工程投资及运营成本、线网适应性等方面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速度目标值的选择方法,为相关设计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过演变的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发展及线网架构和功能等级的划分,综述了线网规模规划、系统规划、系统选型及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已日趋网络化。通过研究网络化后各线路间互通业务对通信传输系统的需求,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系统的组网方式,提出一个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互通业务需求的传输系统构成方案,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发展规划和分步建设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根据运营管理的需求,结合通信传输组网技术的发展,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系统的组网原则、组网技术、系统构成等方面进行多方案的比选研究。研究结果: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系统的技术选择,在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系统的组网构成。研究结论: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系统分层建设组网的建议,传输系统技术选择的建议,传输系统分层系统构成的建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控制中心规划建设的建议,传输网网络管理规划及时钟同步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