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峡水库蓄水至156m以来,每年汛前水库腾库消落至145m水位运行。随着库区水位的升高,库区汛前水位与腾库后水位变幅和回水变动区范围越大,回水变动区消落期事故频率将大大增加。三峡水库175m蓄水在即,本文通过对水库156m蓄水以来回水变动区水上交通事故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已成功蓄水至135米,三峡大坝永久船闸也于6月16日顺利完成了试通航.川江的航行条件和通航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各界对三峡成库后库区航运业的发展.保障船舶航行安全.避免船舶对库区环境造成污染.提高三峡永久船闸的通过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船型标准化等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张春贤部长在今年全国交通厅局长会议上代表部党组提出的交通跨跃式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在长江、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以及其他主要水域基本实现船舶标准化.2020年全国内河运输船舶基本实现标准化的战略目标。随着三峡蓄水成库以后.库区的航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推进库区船型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探析三峡库区航行原则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以下简称库区)的通航条件和船舶交通流特性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航道尺度增大、流速变缓、航速提高、运行周期缩短、航行成本降低,库区航运效益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4.
关于长江三峡库区建立船舶定线制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库区航行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为充分发挥三峡工程航运效益,构建良好的水上交通环境,规范船舶航行行为,减少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此文论述在三峡库区建立和实施船舶定线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航运安全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三峡库区航运安全管理监控水平,克服基于二维电子航道图的监管手段不能形象、直观地表现船舶的实时航行状态以及不能反映库区水位不断变化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等缺点,需要研究三维虚拟现实仿真系统。考虑到仿真系统的精度,采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实现对库区航运安全的虚拟现实仿真。在研究了三峡库区蓄水对航运安全的影响以及现有二维监控系统的功能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的总体构成及功能设计,并采用美国ESRI ArcGIS平台实现了三峡库区航运安全虚拟现实仿真系统。该系统具有仿真精度高、真实感强、实时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峡水库175 m蓄水后变动回水区典型河段冲淤特点变化及航道条件变化的问题,利用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洛碛河段近期连续测图,采用实测地形图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洛碛河段年内冲淤过程进行研究,得到洛碛年内冲淤变化特点及对航道条件的影响,为航道维护管理及船舶航行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蓄水后河道型库区船舶避碰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蓄水后,导致新川江河道型库区的船舶避碰环境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航道、水流、船舶种类与大小、通航密度等因素的变化。此文分析了库区船舶避碰环境因素的变化对船舶避碰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库区船舶避碰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8.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三峡之险众所周知。 2003年6月,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顺利实现蓄水、通航和发电三大目标。“高峡出平湖”后,库区水深道宽,水流平稳,通航条件改善,航运能力显著增强,支流的通航里程也大幅度增加。通航条件的改善导致:部分船舶选择新的经济航路航行,部分船舶仍按习惯航路航行,航路选择多样、交叉频繁,  相似文献   

9.
三峡大坝三期蓄水后坝前水位为135m,忠县陶家石盘以下为常年库区河段,航道水深较天然状况下大幅度增加,库区将面临深水设标的诸多问题。由于三峡水库落差大、回水深、淹没范围广,目前尚无类似可借鉴的深水航道设标经验。本文基于一定的理论分析基础,通过试验论证,取得了深水设标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也为三峡156m、175m蓄水后的航标设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地处长江流域,跨湖北、重庆两省市,水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三峡库区目前总体水质良好,但部分地区水质污染严重。库区污染源主要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径流和船舶流动污染源等,库区蓄水156米尾端将达重庆的郭家沱,三峡工程建成以后,三峡库区将形成670多公里长、蓄水量400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巨大水库,江面变宽,这将大大促进长江航运的快速发展,同时,船舶数量将迅速增加,排污程度将增大,库区的自净能力将大为减弱。因此,必须关注三峡库区的船舶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1.
陈明忠 《水运工程》2020,(1):107-112
跨海大桥桥区航道是典型的船舶航行受限水域,船桥碰撞安全风险大,桥区航道智能助航技术有助于提高桥区航道安全保障水平。分析了桥区航道通航风险因素以及水文气象分布规律,按通航规则将水域划分为预警、警戒、航道等不同区块,构建了桥区航行的船舶动态领域风险辨识模型。研发了自主检测船舶动态并向其播发防撞预警信息的装置,以及自动管理和运行软硬件设施的桥区航道船舶避碰智能助航系统。该系统已应用在福建省平潭海峡大桥桥区航道,有效改善了桥区水域的航道通航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12.
陈宏 《中国航海》2007,(1):85-88
海坛海峡是中小型船舶在东北季风盛行季节北上的黄金水道。由于海坛海峡的特殊地理条件及航道环境设施较差,再加上海峡又是渔业作业海域,作业渔船多,通航的环境与条件日趋复杂,船舶安全航行面临严峻的局面。通过采用综合安全评估方法,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和决策性建议,将保障和提高海坛海峡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港珠澳大桥所跨越的珠江口水域是我国水上运输最繁忙、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桥建设水域海面宽阔,大型船舶以及高速客船航行频繁,桥区水域船舶通航密度大通航环境极为复杂,大桥施工期间,更加重了桥区及人工岛附近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问题。为了保证大桥水域通航有序和施工顺利进行.就大桥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大桥建设期间水上交通安全提出信息化监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和2020年重庆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提速,长江上游航运发展迅猛,但重庆主城港区目前的航道条件已不能满足航运发展需要,且由于受长江上游来水和三峡水库水位影响大,每年在"三区"("库区"、"回水变动区"、"山区")交替中运行,对船舶航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文中通过对三峡水库消落期重庆主城港区通航条件、通航情况、影响通航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安全管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扬中港区进港船舶的航行安全和航路畅通,对逆驶进港航法的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船试验研究。比较上行船舶按《定线制》进港和逆驶进港的两种航路航法的优缺点。计算表明,南槽下行通航分道宽度满足代表船型船舶双向通航的要求。实船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一定的通航安全维护措施,船舶逆驶进港的通航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航行秩序能够得到有效维护,逆驶进港航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实施后,落成洲段航道整治效果显著,船舶流量增加且大型化趋势明显。受嘶马弯道弯急流大、10. 5 m航道与12. 5 m航道共存、下行大小型船舶混航等影响,落成洲航段通航环境复杂,2017年洪季出现多起上行大型船舶错误驶出12. 5 m航道水域而出浅的险情。根据河床演变、流场和通航行为等分析研究,落成洲航段可考虑向左侧调整主航道平面、增设下行推荐航路实现大小型船舶分道通航、应用虚拟航标、完善航道整治工程等措施,以达成安全高效的通航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河段的航行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为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港奠定了基础,对促进长江航运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按照万吨级船队的通航标准,库区仍有部分河段不能满足航道畅通和航行安全的要求,需通过整治措施来消除存在的碍航问题。涪陵至铜锣峡河段航道炸礁工程是库区航道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程中对14处河段内的30座碍航礁石进行了炸除。通过对各类礁石的碍航特征进行分析后,按照万吨级船队的通航标准提出炸礁工程的设计参数和炸礁整治方案,并对整治效果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8.
桥区助航标志设置影响船舶航行安全和桥梁安全。介绍内河桥区水域航标设置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航标配置影响航行安全的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包括法律、管理、信息化手段、新材料的使用及航标规范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赵明时 《水运工程》2018,(4):167-170
针对高桩码头施工对内河航道通航安全的影响问题,以江苏响水高桩码头工程为依托,结合工程所在水域的通航情况,分析探讨高桩码头在挖泥、打桩、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期间相应施工船舶占用水域情况。根据内河航道的船舶流量分析,提出相应的航道通航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内河航道在高桩码头施工期间航道的通畅与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芦家河水道碍航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前后长江中游芦家河水道演变特征,分析了航道条件的变化,指出该水道当前的主要碍航问题是"坡陡流急",并对其成因与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分析研究的成果提出了该水道的治理原则和治理对策,并给出了物理模型上该水道在方案实施前后的效果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