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沥青路面微波加热养护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波加热热再生是指在施工现场用微波加热路面,使可再次利用的旧沥青混合料与新添加的冷新料升温至合适的施工温度,再将乳化沥青喷洒到料里,搅拌均匀,最后摊铺碾压完成养护工作的一种施工工艺。微波加热热再生可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喷洒乳化沥青并确定加入乳化沥青的量等,以便于现场施工控制。可利用的旧料现场再生利用,不可利用的旧料用新料代替。  相似文献   

2.
为快速有效修补沥青路面坑槽,采用工程实践与效益分析的方法,在归纳与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微波加热快速再生修补沥青路面坑槽施工新技术,并介绍了该技术的特点及工艺原理、施工流程与质量控制等。该技术较传统的坑槽修补方法,微波加热修补法包含热开挖、热再生和热修补3项核心工艺,可改善修补后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具有开挖速度快和修补质量高等技术优势,并通过旧料回收利用产生资源节约和环保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场土样检测数据,通过试验反复验证,确定出土壤的空气率,再用空气率大小控制高含水量粘性土的压实功能,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含水量是土的物理性指标之一,它是计算土的干容重、孔隙比、饱和度等项指标的根据。是土工等建筑物施工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常规的以烘箱法为标准的含水量测定方法,不能适应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和检验的需要。而目前国内采用的一些快速测定方法,又受土质、颗粒尺寸、气候等诸因素的影响,使推广、应用受到限制。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含水量控制的有效手段。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与北京科学仪器厂从1980年开始联合研制含水量快速测定仪。并于1984年8月在江西通过了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5.
高填方路基填筑碾压工艺控制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涛  熊壮 《公路工程》2009,34(1):151-153,158
针对某公路工程的高路堤填筑施工.寻求压实度、松铺厚度、填料含水量、碾压遍数合理的相关关系,探讨高填方填筑碾压控制工艺,为现场施工提供适宜的控制参数,从而达到经济有效控制施工的目的.通过制定合适的现场填筑碾压方案并进行现场碾压试验,将试验数据拟合出碾压遍数、松铺厚度、含水量和压实度的相关关系方程式.并将压实度检测数据与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公式计算的方法对填筑碾压工艺进行控制,不仅可以减少施工控制的盲目性以保证路基填筑质量,又不浪费太多的工期和设备台班从而导致填方单价的上升和工期的延长,为控制填筑质量提供施工工艺数量指标以指导全面施工.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盐渍土的特殊性和常规施工方法的局限性,介绍了路堤填料选择、基底处治、路基含水量控制和压实控制的技术措施。重新制定含水量测定方法,对常规烘干法测定的含水量进行修正;改进压实度检测方法,确定适宜的碾压工艺。最后提出了防止构造物腐蚀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微波加热旧沥青混合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沥青厂拌热再生中出现的旧料加热问题,以实验为基础,从级配、含水量2个方面对微波加热旧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微波加热旧沥青混合料厂拌设备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施工中由于基层材料含水量测定方法的不同.会造成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压实度的偏差,导致施工质量的下降。文章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从原材料、施工前的检测、拌合现场、悬辊过程的检测、脱模及养护等几个方面,对悬辊法预制涵管这一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具体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西宝南线水泥就地冷再生试验段,研究了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的施工应用。对试验段的旧料取样进行筛分、配合比设计试验,和外掺量、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抗压强度试验。依据工程实例介绍了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现场取样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含水量、灰剂量、压实度等技术指标,检测结果满足路面基层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影响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中旧路面加热效果的因素(如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力、太阳辐射、风速以及旧沥青表面层材料含水率、空隙率、油石比等)进行了数据采集和试验检测,对其与旧路面加热温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指出空气湿度、原路面沥青混合料含油量指标对加热温度的影响最大,并为如何保证加热效果、提高现场热再生施工质量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公路大跨度黄土隧道属软岩隧道,围岩类别一般为Ⅰ-Ⅱ类。如何在黄土隧道尤其是在含水量较大的黄土隧道中进行开挖及支护,具体施工中可有好多种选择,目前主要有长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墙法等。在黄延高速公路一合同段道南隧道施工中,针对其含水量大、土体裂隙发育、极易掉块等特点,我们运用短台阶七步平行流水作业法施上,成功解决了以上难题,确保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也一直走在前列。本文详细介绍了其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为今后黄土隧道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王军 《上海公路》2005,(1):20-23
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粉喷桩施工是隐蔽工程,现有施工机具无法自动地、准确地控制其施工质量。为了保证粉喷桩的施工质量,不仅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原材料质量,做好室内配比试验、现场工艺试验,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监督,把好桩位测量放样及各道工序的检查关,还须对施工好的现场桩体进行最终质量检测,以对其施工质量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判断和评定。通过取芯、标准贯人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能比较科学的评定粉喷桩的成桩质量,适当比例的抽检可以达到控制粉喷桩施工质量的目的。在宁杭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连盐高速公路、312国道扩建工程等粉喷桩质量检测项目中,根据检测结果及现场施工经验,归纳出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采用红外加热方式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微波加热再生的应用及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情况,提出微波加热再生要着重解决的加热温度控制、温度测量、辐射防护和技术经济性分析4个关键问题。对2 450MHz的微波加热系统,采用辐射型喇叭腔体加热结构,分析比较了场强衰减加热模型和均匀场强加热模型,基于均匀场强模型建立了控制沥青混合料温度分布辐射场型结构的一维微波加热模型;从试验和实际应用的角度对微波加热再生中的温度测量、辐射防护进行了探讨;并比较红外加热再生与微波加热再生的技术经济性,从而说明微波加热再生具有快速、再生率高、无污染等特点,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于江  苏明  叶奋 《路基工程》2010,(5):13-14
文中用静压法和振动法两种成型方式,对同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对比,旨在得出何种成型方式更能模拟现场施工。通过分析两种方法所成型试件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特点,并以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振动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来控制现场施工参数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从原材料、施工前的检测、拌合现场、悬辊过程的检测、脱模及养护等几个方面,对悬辊法预制涵管这一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具体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微波加热是国内外新近研究的一种加热方式,具有深层加热、均匀性好、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以往微波加热技术多应用于沥青路面日常养护,未见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应用。该文基于微波加热的原理和特点,提出国内外独特的微波辅助加热就地热再生组合工艺流程,并开展微波辅助加热就地热再生在连霍高速养护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机直接对原路面加热的方案是不合适的,确定了微波加热机二次提温的方案。连霍高速就地热再生工程实践表明:经微波加热后,铣刨料内部的加热温度可提升14℃,保证了后续混合料的拌和摊铺温度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液限土含水率高,路基施工中无法采用干法重型击实标准进行现场填筑控制;本文通过对高液限土进行湿法重型击实试验,并结合施工现场试验验证,得出了高液限土在满足天然稠度大于1.0和天然含水量状态下CBR值大于3%的条件下,可以采用湿法重型击实试验的压实度标准对高液限土路基填筑质量进行现场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19.
微波加热技术在沥青路面再生养护中的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微波加热技术的加热原理,描述了微波加热的特点,通过对微波加热技术和红外加热的比较以及沥青路面热再生养护中的质量分析和在长(沙)-常(德)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得出了微波加热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质量较好并且具有许多新的优点的结论,最后对微波加热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石灰稳定土底基层的施工监理实践,对石灰土混合料施工质量从原材料、混合料配比、混合料级配、混合料含水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石灰土原材料,路外路拌法石灰剂量的控制方法;指出了用消耗的EDTA溶液量作为检验指标;强调了混合料含水量控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