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导管架下水驳船的“浮托法”安装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田甜  张美荣 《船舶》2009,20(3):45-49,64
导管架下水驳船是实施大型深水导管架下水的必要装备。“浮托法”安装模式是大型平台组块海上安装的发展趋势。对“海洋石油229”号导管架下水驳船“浮托法”安装改造前、后的总体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30000t导管架下水驳船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的开采和利用,离不开海洋工程装备。文中介绍了专为海上固定式导管架平台设计的30000t导管架下水驳船,对导管架下水驳船的工作方式和导管架的下水过程进行了描述,着重介绍了30000t导管架下水驳船的船型特点和结构特点。阐述了驳船从平浮状态到纵倾到一定角度,并最终导管架与驳船完全分离,整个过程中驳船所承受载荷的计算方法,并根据由此所确定的载荷,对驳船的摇臂及尾部结构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3.
王飞跃  李治  李雪松  党博  丁永海 《船舶》2016,27(4):5-13
在海洋油气的开发中,下水驳船承担着大型结构物(如导管架、组块等)的装载、运输、下水和安装等角色,尤其是超大型导管架(例如荔湾3-1项目32 000 t导管架)的滑移下水,更是下水驳船所独有的功能。该文重点从导管架下水设计的角度出发,以18 000 t T型导管架下水驳船为例,介绍了在设计和建造此类下水驳船中,需要控制的一些技术要点,从而为今后同类船舶的设计建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导管架由驳船上滑移下水,首先在倾斜的驳船上由外力(液压缸或绞车)推动克服滑靴与滑道间的静摩擦力,其后在倾斜的滑道上靠自身重力的作用滑移,最后通过下水驳船的摇臂滑入水中。在此过程中,应考虑到导管架的运动轨迹是否安全稳定(如导管架和泥面的安全间隙)、导管架是否以安全的方式脱离摇臂、导管架最终的漂浮位置是否稳定以及驳船的倾角等方面。采用时域分析法对导管架重心的轨迹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导管架由驳船上滑移下水,首先在倾斜的驳船上由外力(液压缸或绞车) 推动克服滑靴与滑道间的静摩擦力,其后在倾斜的滑道上靠自身重力的作用滑移,最后通过下水驳船的摇臂滑入水中.在此过程中,应考虑到导管架的运动轨迹是否安全稳定(如导管架和泥面的安全间隙)、导管架是否以安全的方式脱离摇臂、导管架最终的漂浮位置是否稳定以及驳船的倾角等方面.采用时域分析法对导管架重心的轨迹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导管架/驳船联合体下水过程中的完整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导管架下水运动状态的基础上,考虑下水过程中导管架入水后对驳船浮态及稳性的影响,提出了将导管架与驳船视为联合浮体进行稳性计算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浮态及稳性臂计算方程。采用坐标变换的方法对导管架入水后排水体积及浮心坐标的计算给出了详细的推导。  相似文献   

7.
顾海军 《船舶》2007,(1):24-25,33
导管架下水驳是一种专门用来进行导管架运输和下水的驳船,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具有导管架下水工程船的设计、建造能力,关键的技术资料很少.文章描述了导管架下水驳的船型及特点,并对船体主尺度的确定,结构强度,稳性,下水及主要特种下水装置做了简要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导管架下水系统(导管架、驳船和摇臂)的三维运动,建立系统的三维力学模型,并用解析的方法通过对约束求导数给出系统的约束方程,得到导管架下水系统的完整的数学模型,使导管架下水参数计算更精确,模拟更真实.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将非线性方程组重新组合成多个线性方程组,用迭代方法和预估-校正方法相结合求解方程.  相似文献   

9.
深水导管架滑移下水的安装分析技术和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刚 《中国造船》2003,44(Z1):259-270
导管架滑移下水是安装重型导管架的一种常见的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国外已开始在海上实施导管架的滑移下水,80年代初,有关导管架滑移下水的数值模拟分析和安装技术已趋于成熟.随着我国对海上深水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掌握这方面的分析技术并应用于我国深水开发工程上的需要尤为紧迫.在参阅OTC论文、国外的相关出版物和规范的基础上,对导管架滑移下水过程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并结合一个工程算例加以分析,算例中使用的软件为MOSES.  相似文献   

10.
导管架下水系统驳船锚链力的动态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导管架下水系统中,锚泊系统由单链组成,导管架和驳船的运动十分复杂,利用定步长积分法在时域内做数学模型的数值解时,不能通过给定偏移量来计算锚链的回复力.锚链和系统一样处于动力响应运动中,所以也不能根据系统的平衡位置点计算锚泊外力.分析了导管架下水系统中驳船锚链的受力特点,探讨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动态迭代计算导管架下水系统的锚链力.编制了通用的计算程序,对一种典型的导管架下水系统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所算得的力与乐美龙法和经验公式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孔维达  胡敏 《武汉造船》2009,(4):148-150
打捞“南海Ⅰ号”古沉船的钢沉井总重超过了起重船“华天龙”的起重能力,无法直接将其从海里吊上运输驳船。为了解决起重船吊重能力不足的问题,采取使用起重船和半潜驳一起合作来起浮沉井的方法,成功将钢沉井吊移上了半潜驳。  相似文献   

12.
气囊平移、浮吊整体吊运沉箱下水工艺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叙述了气囊平移、浮吊整体吊运沉箱下水施工工艺的方案设计和实施及给工程施工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三维频域线性水动力理论的波浪载荷计算软件Wave Loads Calculation System对1 600 t全回转浮吊船进行了波浪载荷计算(主要指垂向弯矩与剪力),得到不同工况下载荷分布的特点.并将计算结果与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中的规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起重船由于其船型、质量分布和载荷工况不同于运输船,规范计算公式无法对其波浪载荷做出合理评估,而采用直接计算方法,能够根据装载状态,较为准确和详细地预报船体波浪载荷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和MSC.Nastran对某驳船改装成500t浮吊的改装方案进行全船结构计算和优化。合理地计算作用在浮吊上的各种载荷并进行平衡调整,使用惯性释放功能对完全自由状态下的船体结构强度进行直接计算,为改造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海龙  沈健  高军伟  胡双  陈曦  CHEN Xi 《中国造船》2012,53(Z1):148-152
新建导管架海上安装通常需要动用大型浮吊船舶,成本高昂,靠船件原有的安装方法就位困难,甚至可能延误工期,浪费施工资源。对此,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新的靠船件安装方法,阐述了其使用的导向型钢的结构形式和安装位置,并使用ANSYS软件进行了强度校核,最后对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提出了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大连港鲶鱼湾港区30万吨级码头工程为实例,详细分析了半潜驳下潜区水深不满足沉箱浮游稳定要求的问题解决方法,并与营口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中的解决方法进行对比。实际施工结果表明,起重船助浮大型沉箱半潜驳出运工艺是切实可行的。该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原有半潜驳出运沉箱工艺的不足,扩展了半潜驳出运沉箱工艺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驳船载导管架拖航及下水工况中的结构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相关规范,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的导管架拖航/下水驳船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结构强度的有限元分析.为取得可靠的计算精度,对导管架、滑道和驳船均进行了精确的有限元建模,对该设计方案进行了多工况的应力和变形的计算,给出了有限元模型建立过程中单元的选取、网格剖分以及约束和载荷的处理方法,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结构改进建议和作业环境要求.本文的研究成果为驳船的设计及结构强度分析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长军  郝云  罗立臣  王宁 《船舶》2011,22(3):48-50,55
崖城PFA模块钻机是国内第一台通过平台吊机完成海上安装工作的模块钻机。它是一种新型的海洋模块钻机型式,具有安装、拆卸灵活,搬迁方便,海上安装运输不依赖大型驳船、浮吊设备等特点。通过对崖城PFA模块钻机关键技术的研究,解决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为后续的小橇块组合式模块钻机设计积累了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9.
人们普遍认为采用半潜驳出运、安装超过2000 t的大型沉箱,采用浮吊船出运、安装低于500 t小沉箱较为适宜,而对500~2000 t之间的中型沉箱采用何种方案出运、安装并未有统一意见。通过广西北海LNG接收站陆域形成工程,从环境、经济、技术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采用大型浮吊船(起重船)配合平板方驳出运、安装中型沉箱的优越性,并探讨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国内外已建沉管隧道相关施工技术为依托,对常用管节沉放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常用管节沉放方法如浮吊法、浮箱沉吊法、升降平台法和抬吊法的施工流程及技术措施,并对4种管节沉放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合比较,给出每种管节沉放方法的适用范围,为沉管隧道管节沉放方法的选择、工艺优化以及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