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南京长江大桥#4桥孔通航现状对驶经桥墩的上行海船构成的潜在危机,通过对特定航区水文条件、适用规制、涉险因素的分析,应用船舶旋回机理和实船试验数据,提出了以安全距离驶经桥墩为目的的分段式行动模式.依据不同航段水域条件设计了随时空变化的操船对策.为上行海船选择合适通航量的有利时机驶经桥墩提供了操船等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王岩  孙寿保  徐峰  徐鹏鹏 《水运工程》2020,(12):161-165
针对长江尹公洲航段通航环境复杂、通过能力趋于饱和、船舶事故多发的问题,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船舶交通流特征和水文气象条件影响,指出尹公洲航段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焦北滩南汊河槽历史演变和实地调研,提出将焦北滩南汊建设成内河Ⅲ级航道的设想和规划,以及需要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通过分析新航道开通对尹公洲航段通航环境的影响,得出开通焦北滩南汊航道可改善尹公洲航段通航条件、提升通过能力、降低安全风险的结论。进而分析新开航道后的安全、经济、环保效益及其他优势,最后建议针对开通焦北滩南汊航道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坛海峡的特殊地理条件,平潭海峡大桥的施工及航道环境,考虑到海峡是渔业作业海域,通航的环境与条件日趋复杂,认为船舶安全航行面临严峻的局面.分析海峡浅滩、狭窄航段、船舶通航现状及船舶交通事故,提出减少船舶交通事故的措施,以保证海坛海峡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4.
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实施后,落成洲段航道整治效果显著,船舶流量增加且大型化趋势明显。受嘶马弯道弯急流大、10. 5 m航道与12. 5 m航道共存、下行大小型船舶混航等影响,落成洲航段通航环境复杂,2017年洪季出现多起上行大型船舶错误驶出12. 5 m航道水域而出浅的险情。根据河床演变、流场和通航行为等分析研究,落成洲航段可考虑向左侧调整主航道平面、增设下行推荐航路实现大小型船舶分道通航、应用虚拟航标、完善航道整治工程等措施,以达成安全高效的通航格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茜草大桥二维数学模型计算,从满足航道安全通航要求的角度出发论证:原设计方案通航净宽不够;主墩距船舶上行航线太近,严重影响船舶上行。通过下降主墩承台及整体北移桥墩,使通航尺度达到要求,且对船舶上行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6.
丁中超 《水运管理》2007,29(8):7-30
为进一步推动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的深化实施,解决长江尹公洲航段瓶颈问题,通过分析尹公洲航段的航路航法和2001—2006年的事故数据,找出形成尹公洲航段通航环境复杂、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结合船舶定线制深化实施和现场通航监管的具体要求,认为应通过以下措施来逐步改善:(1)开辟和畅洲左汊作为船舶上行航路;(2)开辟连接南、北运河的专用航道;(3)撤销船舶航行警戒区;(4)利用长江河道采砂开禁的契机,整治长江尹公洲航段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通过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和规范公式计算,对象山港大桥建设后桥区水流变化和海床演变及大桥辅助通航孔通航净空尺度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在象山港大桥主通航孔南北两侧各设2个辅助通航孔,通航1 000 t级及以下船舶,3个设计方案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水流条件均满足通航要求,通航航线可沿袭工程前的习惯航法。  相似文献   

8.
受桥跨布置、水流流态、船舶流量等因素影响,南京长江大桥第六孔航道航标被碰频繁,桥区航道维护和通航安全的压力较大。在现行桥区航道布置和航标配布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桥区航道河床演变与水流流速、流向条件,提出了第六孔航道布置优化方案,减少航道轴线与水流流向交角,加大设标宽度,拓宽航道上段喇叭口形态,以期改善桥区航道通航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大桥桥区六孔航道航标配布展开研究,考虑水流条件、船舶航行习惯等因素,提出大桥桥区航标配布调整方案,为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区航道维护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0.
孔庄  项雨略  廖鹏  陈虹 《水运工程》2020,(4):125-129
为分析内河航道局部缩窄段交通运行状态,根据航道单线交替通航特征设计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缩窄航段的交通运行状态及通过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船流量大小和方向分布影响缩窄航道的交通运行状态,2个方向船流量差异较大时船舶集中通行有助于提高通航效率,但会增加部分船舶的延误;缩窄航段的通过能力随缩窄段的长度增加而减小,但当缩窄段长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航段的通过能力接近某一极小值。实践中可根据航运需求,合理进行交通组织、安排航道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武汉长江大桥4#桥孔枯水期航行环境比较复杂的状况,航道主管部门拟对航道进行整治工程。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个斜交桥梁,斜交桥梁的实际可通航净宽计算有其特殊之处。根据对拟建武桥航道整治工程后的桥区水流数值模拟,并将水流数值模拟结果应用于桥区通航孔实际可通航净宽的计算中。综合考虑武汉长江大桥所处的航道条件及大桥桥墩的方位尺度,结合桥区紊流宽度水槽试验结果,对桥区通航孔实际可通航净宽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GB 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中对大型船队通过单孔单向通航桥梁所需净宽的规定比较,桥区通航水流条件及实际可通航净宽满足代表船型的安全航行需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总结已建桥梁对通航的影响,对跨河桥梁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桥区安全通航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水流情况,其次是风、水深和航道宽度及通航孔净宽。将研究结论应用于松陶铁路第二松花江特大桥的通航论证工作中,对该桥的结构、航线选择进行了论证优化,为桥梁建设提供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舟山群岛海域具有通航岔道及通航船型多、航线交叉、潮流流态及通航条件复杂等特点,建设桥梁所需的航道及通航净空尺度确定方法有其独特性。以鱼山大桥为例,在充分分析船舶通航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桥梁、周边围垦工程实施后的数学模型计算潮流场数据,经多方案比选和航线优化,并采用船舶模拟试验验证,确定桥梁通航等级和桥区航道规划方案,得出合理的通航净空尺度和通航孔布置方案,为桥梁设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将长江南京以下9个规模以上沿江港口作为12. 5 m深水航道的受益对象,利用2009—2017年港口吞吐量资料分析评价12. 5 m深水航道开通对长江南京以下沿线港口的影响及实际效益。结果表明,12. 5 m深水航道开通以来沿江港口货物总吞吐量整体呈平稳增长态势,2016年初通至南京后,货物总吞吐量年增长率达到8%; 2017年南京以下主要港口完成的货物总吞吐量(24. 25亿t)是2009年深水航道开通前的1. 8倍;深水航道开通后集装箱吞吐量涨幅最明显,散杂货吞吐量占比则较开通前略有下降; 12. 5 m深水航道开通8年来,南京以下沿江港口经济效益整体呈平稳增长态势,2017年产生的港口经济效益(13. 4亿元)比2010年增长近60%。未来随着航道、船舶以及沿江港口码头等条件的持续改善,12. 5 m深水航道的综合效益还将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5.
罗健  程凯 《水运工程》2011,(3):67-70
受长江航道的自然地形水深和南京长江大桥通航净空的限制,港口物流服务的腹地纵向延伸和广域化辐射受到较大阻碍,因此,在长江下游河段新建的港口宜尽量兼备承接上游来船转运出海的功能和由海轮转驳江轮的功能。现行规范对于挖入式港池宽度已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对于船舶进出于两码头之间的挖入式港池口门宽度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从航道角度出发,引入航行漂角和偏航角概念,着力于阐述船舶进出于两码头之间的挖入式港池口门宽度的计算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北岸6 m×90 m副通航孔桥段位于长江Ⅲ级阶地,施工期水文地质情况变化剧烈,预定的钢套箱法基础施工工艺适应性受到了严重影响。基于对浅滩区桥梁基础施工常用围堰形式特点、适用性的分析,结合该工程实际,将基础施工工艺调整为钢板桩围堰法,达到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赵仓龙 《水运工程》2014,(8):123-128
通过对影响桥梁水域通航环境的因素综合分析,构建出桥梁水域通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模糊理论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桥梁水域通航环境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方法对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进行综合风险评价。通过综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充分掌握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的危险程度以及各项指标因素的危险状况,为海事管理部门改善桥梁水域的通航环境及通航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怀汉  李文全  郑力 《水运工程》2007,(11):105-109
在分析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通道右汉大胜关水道航运资源的基础上,对梅子洲大桥通航净高进行了论证,并分析了通航净高与航运需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陈晓云 《水运工程》2013,(3):140-143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地处感潮河段,如何计算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航道建设技术论证的首要工作。通过初步论证分析,得到一些基本认识:对于南京以下河段,现行航道水深起算基面不能视同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不宜轻易调整航道水深起算基面、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宜统一采用海港方法计算并根据水文条件变化作必要调整、个别河段航道设计水深需大于12.5 m。  相似文献   

20.
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地区内河限制性航道等级提升改建工程中,通过对航道尺度、船舶水线以上高度、通航水位、通航安全及桥梁改建难度的综合分析,提出近期跨航桥梁拆建方案和保留桥梁通航安全保障措施,为内河航道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