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隧道施工中通过对水平岩层围岩压力进行实测,总结水平岩层隧道的围岩压力特点。依据水平岩层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和初期支护作用原理,有针对性地调整初期支护参数,现场实施后通过监控量测对围岩和支护稳定性进行检验。依据地下水和破碎带对水平岩层的影响,总结破碎带地段水平岩层隧道施工技术措施,达到了快速、安全、经济施工,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水平岩层客运专线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运专线隧道与一般传统隧道相比,断面面积大,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要求高,小坡山隧道是石太客运专线重点控制工程之一,该隧道围岩水平岩层特点明显,若控制不当,开挖后超欠挖现象不可避免,从开挖方法、控制爆破以及支护手段等方面,对其水平岩层Ⅲ级围岩区段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实际施工情况证明,所提方法可靠、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3.
乌鞘岭隧道F7断层带监控量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鞘岭隧道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隧道在F7断层带施工过程中,围岩出现多处变形侵限及坍塌事故。为保证隧道的正常施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了收敛变形、锚杆轴力、初支混凝土应力、初支围岩压力、二衬接触压力、二衬混凝土应力等多项涉及围岩稳定性及支护合理性参数的跟踪量测,利用量测结果指导设计施工及预见事故和险情,保证了隧道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4.
兰新复线兰武段乌鞘岭隧道F7断层,为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达1 m以上,初期支护出现多处变形侵限及坍塌事故。为保证隧道的正常施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及时优化、更改预设计,在左线迂回导坑做试验段,进行了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锚杆轴力、初支混凝土应力、初支围岩压力、初支钢架应力等多项涉及围岩稳定性及支护合理性参数的跟踪量测,利用量测结果指导正洞设计施工及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了隧道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5.
以合福铁路客运专线浅埋偏压隧道为例,对其溜坍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施工整治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首先,通过现场调研与有限元模拟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隧道施工过程受力复杂,软弱围岩自稳性差,洞口临时支护不足及施工期发生强降雨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然后,结合工程实际和有限元模拟结果提出了加强支护、减少开挖步长等具体整治措施.后续施工中隧道围岩变形收敛较快,洞口稳定得到有效控制,开挖进展顺利,表明该整治方案合理可行.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同类工程施工和事故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隧道塌方、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总结了在浅埋软弱岩层中隧道施工的关键控制因素;通过对该隧道塌方体的处治设计总结,分析了组合超前支护体系对于形成拱顶临时固结壳的核心作用;为以后隧道穿越软弱岩层,预防及处治塌方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大窑沟Ⅰ号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洞口段松散体围岩冒顶、Ⅲ级围岩中水平状围岩掉顶、Ⅴ级围岩坍方等特殊地质施工情况及施工处理措施,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及质量。  相似文献   

8.
岩质破碎区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塌方事故,对深埋、长大、地处岩质破碎区隧道的塌方处理是施工技术难点.基于水平岩层破碎地质段隧道塌方的工程处理实例,介绍了一种处理隧道衬砌端头塌方的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9.
田任明 《北方交通》2008,(5):191-193
简要介绍大窑沟Ⅰ号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洞口段松散体围岩冒顶、Ⅲ级围岩中水平状围岩掉顶、Ⅴ级围岩坍方等特殊地质施工情况及施工处理措施,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及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结合绩黄高速佛岭隧道施工,在隧道右线洞口处YK28+216断面进行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的监控量测,分析围岩变形引起的洞室稳定特性和支护结构体系工作性状,并总结浅埋段隧道围岩变形和结构受力特点,该分析结果对佛岭隧道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对类似隧道的浅埋段设计、施工及研究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隧道施工中软弱围岩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软弱围岩施工所面临的沉降、收敛等变形问题越来越常见。因此对软弱围岩隧道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是隧道施工的重点环节。以马垭口隧道工程实例为背景,对软弱围岩隧道病害特点及施工方法进行探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前后的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可为今后隧道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土特殊的工程性质决定了黄土隧道结构的受力复杂性.大断面黄土隧道由于开挖断面大,开挖方法一般采用台阶法或交叉中隔壁法(CRD).因此,沿用传统的观测点布置方法进行测点布置和位移观测,存在一定的困难.收敛约束法应用方便,思路明确.用收敛约束法对隧道初期支护进行稳定性分析,不仅能正确地反映隧道施工中的各种力学现象和过程,还能弄清楚围岩与支护“相互作用”和“动态作用”的特点.本文基于收敛约束原理,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兰渝高铁某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围岩稳定性和初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隧道的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勇  李斌 《交通标准化》2009,(21):142-145
通过对马鞍山长大隧道进行围岩变形现场监测与分析,获得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各施工阶段的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等资料,可有效地控制施工阶段围岩变形,为隧道的支护体系设计优化提供依据,从而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隧道穿越稳定性较差且构造节理发育的粉质黏土的施工过程中支护体系力学特性较为复杂,通过开展杨家岭1#隧道粉质黏土段支护体系现场试验,研究粉质黏土段隧道初期支护中的围岩压力、钢架应力、喷混凝土应力及支护变形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隧道左右两侧地质条件的不同(即粉质黏土的不均匀性),初支上的围岩压力存在一定偏压情况,且围岩压力较大;喷混凝土应力及钢架应力值均较大,说明该段粉质黏土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较差,若初支仅考虑对围岩的封闭作用采用较小的喷混凝土厚度且不施作钢架,隧道的施工和结构安全存在较大风险;对于本工程,虽然偏压会对衬砌受力形成一定的不利因素,但是变更后的初期支护能够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某隧道穿煤段(C2煤层)的工程实例,结合围岩位移、围岩内位形、锚杆轴力和钢拱架压力等现场监测,而进行的有关隧道穿过煤段围岩-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围岩位移变形分为急剧增长、缓慢增长和趋于稳定三个阶段:受高应力与岩体结构的影响,拱顶下沉为水平收敛的3倍,且初期下沉快,下沉时间长;围岩浅部较深部变形快且大.松动圈半径为2.5m~3.0m。该研究结果为深埋隧道穿越煤段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TBM调头段新奥法施工具有开挖断面大、变形控制要求高等特点,常规的监控量测方法实施受限.文章介绍了全站仪非接触测量的方法,借此判断围岩的变形情况并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同时还对地表沉降、围岩压力、锚杆轴力和爆破振动等进行了常规监测.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判定实施二次衬砌支护的时机,供类似超大断面隧道监测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经常会经过水平层状围岩,这将给隧道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造成安全事故.通过对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变形特征及机理分析得出:水平层状围岩在隧道顶板层面薄弱带附近由于不同步弯曲沉降产生分离,形成离层;水平岩层软硬相间,层间黏结力较差,隧道开挖后拱顶围岩稳定性较差,拱顶失稳几率较大;对于水平层状围岩地区要做好塌...  相似文献   

18.
以张家口至石家庄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实践为研究背景,在隧道围岩动态地质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常规的围岩位移、应力监测以及现场试验,及时得到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化的综合信息,这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隧道施工监控是隧道新奥法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分析、处理监测信息并判断围岩和隧道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对优化设计和保障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安基山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位移收敛监控量测以及时了解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变化情况,及时预见事故和险情,根据围岩位移收敛速率曲线形态特征推断围岩稳定程度,为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