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长大隧道横通道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尤其是以铁路、公路为代表的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加速,出现大量长大山岭隧道工程.从地下工程运营避难、救援以及维修管理等角度出发,在两条主隧道一定长度位置处,需要设置联络横通道.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主隧道与横通道组成不同交角的空间复杂受力交叉结构的施工过程,得出交叉角越小,围岩应力集中程度越高、横通道衬砌结构受力越大的结论.因此,需要对主隧道与横通道交叉部尤其是主隧道与横通道斜交的锐角一侧,给以特别的加强设计以保证结构安全.本文研究结果对地下工程中主隧道与横通道的一体化设计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竖井横通道转入隧道正线的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北京地铁5号线和平西桥站—北土城东路站区间竖井横通道转入隧道正线两种不同施工技术进行介绍并进行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和安全方面的比较,确定采用竖横通道大包正洞直接转入正洞施工方案,保证了施工安全、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3.
横通道与大断面隧道交叉口施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志刚 《铁道建筑》2007,(10):35-37
横通道进大断面正线隧道是暗挖地铁隧道设计与施工的难点,通过对三种不同的进洞方案进行对比,对横通道与正洞交叉部位的设计方案、施工步骤、量测结果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分析,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横通道对缓解隧道瞬变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两单线隧道之间的横通道缓解隧道内瞬变压力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当高速列车通过有无横通道的隧道时隧道壁面及车体表面测点的瞬变压力时间历程及其变化幅值。计算结果表明:(1)设置横通道可以有效缓解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引起的瞬变压力;对于靠近横通道位置处的隧道壁面测点,横通道的设置可以使其压力变化幅值降低37%左右,同时可使车体表面测点的瞬变压力幅值降低30%多;(2)相同截面面积、不同截面形状的横通道,缓解效果基本相同;(3)针对参数确定的隧道,存在最佳横通道截面积值,使其缓解隧道内瞬变压力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在南京地铁区间隧道竖井施工中 ,采用三重管旋喷注浆对软弱地层进行加固 ,文章详细介绍竖井和横通道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长大隧道射流巷道式施工通风系统中,常常由于横通道漏风导致通风系统出现混乱,其实质为横通道两端压力差导致新风短路或污风循环现象。结合米仓山隧道通风实例,对通风网络进行一维简化,并基于风压理论对射流风机不同的布设方式和位置进行分析,以期达到优化隧道整体和局部通风效果的目的。结果表明,在实际施工中:(1)施工车辆由最前方横通道通行,其余横通道均应封闭,出现漏风的横通道应及时修补;(2)将射流风机均匀布置在整个通风路径上,能够大幅度减少风流短路的情况;(3)结合风压曲线调整射流风机位置,还可以进行横通道附近局部通风优化,使其两端压力差大幅减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对于斜交连续钢箱梁桥,正交横隔板有利于荷载横向传递和施工拼接。为简化结构在支点处的构造以进一步优化该横隔板布置方式,本文取消中间墩支点处斜横隔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横隔板布置方式概念,并研究和验证其可行性。研究结论:(1)以某(30+35)m跨斜交连续钢箱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全桥板壳单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横隔板布置方式,结构整体受力性能与局部应力均满足设计要求;(2)当斜交角度较小时,横隔板正交布置或斜交布置的结构受力差别不大;(3)通过进一步优化构造措施,讨论了该种新型横隔板布置方式在大箱室和大斜交角的钢箱梁桥上的适用性;(4)本研究结论可为斜交连续钢箱梁的横隔板的设计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建造地铁车站时,站厅隧道二衬施作时机有横通道开挖之前和之后2种方案。以北京地铁10号线三元桥站为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2种方案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从地表沉降和隧道结构内力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施工阶段,方案1的最大地表沉降均比方案2的显著减小,方案1的最终地表沉降为48mm,仅为方案2的最终地表沉降(166mm)的29%,而且站厅隧道初支内力和需要的配筋量均小于方案2。因此,在车站施工过程中,站厅隧道二衬应在横通道开挖之前施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岩质地层不同开挖步长下隧道风井变形规律,基于变形控制角度,探讨隧道风井合理开挖步长。结果表明:(1)不同开挖步长下风井总位移均表现为竖井底部变形大、距离底部越远变形越小、开挖步越长变形值与影响范围均越大。(2)开挖竖井阶段,竖井开挖面隆起呈线性增长,随后由于衬砌施作隆起值降低,且在横通道开挖阶段再次缓慢线性增长,开挖步越长风井变形越大。(3)沿竖井深度方向,侧移量基本呈线性增大,横通道拱底隆起和拱腰收敛值均呈现距既有隧道越远变形越大;随开挖步长增大,竖井井壁侧移量与横通道断面变形均逐渐增大。(4)可考虑竖井开挖步长1.5 m、横通道开挖步长1.0 m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介绍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出入段线大断面隧道采用CRD法施工时,为解决工期滞后问题,采取横通道方式从先行一侧导洞进入另一侧导洞的施工方法,增加了施工作业面,确保了预期目标,为CRD法施工大断面隧道增加作业面,加快施工进度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