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深入探讨强夯块石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的基础上,针对强夯块石墩受力和变形特性,考虑块石墩墩体径向变形及不同布墩方式对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影响,导出基于面积比的强夯块石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一具体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探讨块石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的基础上,针对块石墩受力和变形特性,考虑墩周土体及其上作用竖向荷载对墩体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于Vesic圆孔扩张理论,导出块石墩单墩体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而提出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强夯块石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一具体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探讨块石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的基础上,针对块石墩受力和变形特性,考虑墩周土体及其上作用竖向荷载对墩体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于Vesic圆孔扩张理论,导出块石墩单墩体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而提出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强夯块石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一具体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强夯块石墩加固软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鄢鹤萍  潘兼荣  王必卫 《公路》2001,(8):99-101
近年来,强夯块石墩加固软土地基,在我国南方地区已发展成比较完整的一种复合地基施工技术和质量保证体系,该文论述了强夯块石墩复合地基的加固原理、设计参数的选取和计算、施工原则及施工质量、检测方法及标准。并通过实例介绍采用该方法加固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深圳湾填海区强夯块石墩道路软基处理工程的沉降资料进行分析,指出强夯块石墩复合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由3部分组成.强夯引起的淤泥固结沉降及块百垫层荷重作用下复合地基的剩余沉降占总沉降相当大的比例.并由实测资料推算了最终沉降量,评价了强夯块百墩加固软基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6.
强夯块石墩复合地基法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志刚 《中外公路》2002,22(2):30-32
强夯块石墩复合地基法是对普通强夯法适用范围的修正和突破,文中在阐述地的加固机理及其适用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法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检测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墩体长度、置换率、碎石墩强度等因素对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的影响,为今后该类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处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方法很多,但对某些软基层厚,范围大,排水不畅的特殊软土路基的加固,用通常的方法则代价高,工期长,满足不了施工的要求。在深圳机荷高速公路建设中,首次对此类软基采用了强夯片石墩复合基加固法处理,本文通过用垂直静载荷压板实验,分析研究了强夯片石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得出了用强夯片石墩法处理软基完全能满足要求,而且具有施工周期短,投资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王明波 《路基工程》2009,(6):188-189
通过强夯碎石墩施工过程中夯坑变形观察和超孔隙水压力测试,对京沪高速铁路枣庄一段路基4.4m~8.3m厚软弱黏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强夯碎石墩施工的冲击作用下,土层内产生了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但1天内能消散95%。在强夯碎石墩的动力固结和动力置换作用下,软弱地基得到了有效加固。  相似文献   

10.
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已经在工程中得到应用,但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就碎石墩墩形、过渡区厚度、置换率、墩体长度等因素对复合地基上路堤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强夯碎石墩的加固作用明显,在相同的置换率下采用少墩粗径可以获得更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目前国内外理论计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对柱锤冲扩桩法的加固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首先运用弹塑性力学和圆孔扩张理论,对柱锤冲扩桩法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推导;然后结合具体现场工程实例,采用静载荷试验测得复合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检验加固效果和加固深度; 最后将推导结果与规范、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证明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静载荷试验的实测值较为接近,地基承载力和加固深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孟两国所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值确定方法的差异性,将国内外竖向抗压试验设备、试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及单桩竖向承载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静载试验方法与理论计算方法均存在较大差异。依托孟加拉达卡地区电网扩容和升级项目,将孟加拉国使用的循环荷载试验法所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特征值、中标采用经验参数法与孟加拉国采用标贯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设计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孟两国所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设计值相近,而理论计算结果相较于孟加拉国项目采用循环荷载试验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特征值偏小,提出了中孟两国理论计算方法与试验法所得结果之间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以普朗特尔、太沙基地基承载力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道路填方路基土承载力的发挥情况及设计验算方法,以期为今后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罗爱华 《中南公路工程》2006,31(6):21-23,28
针对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随时间延续而增长的现象,基于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的面积比公式,分别对桩体和桩周土体承载力的时效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考虑时效的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并给出了公式中重要参数的参考值。最后结合某一工程实例,对一具体的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时效分析,其结果表明,在进行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时考虑时效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首先应用模型柱法,对钢管混凝土轴压中长柱荷载-变形关系进行全过程分析,得到了钢管混凝土轴压中长柱承载力的数值解法;其次,根据切线模量法推导了钢管混凝土轴压中长柱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再次,基于模型柱法,探讨了构件长细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含钢率和钢材屈服强度对钢管混凝土轴压中长柱承载力稳定系数的影响,并在修正切线模量法推导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钢管混凝土轴压中长柱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最后将该公式计算结果与各国216根钢管混凝土轴压中长柱承载力有效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承载力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量法差分方程的基桩承载力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能量原理的基础对基桩承载性状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工程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分析基桩与其埋置土层之间的能量传递建立适用于工程实际操作的基桩承载力数值计算方法。对基桩与桩侧土之间的能量传递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桩身单元的能量平衡方程,给出了基桩工作性状计算程序所需要的能量差分方程,并将其作为程序计算的主体。基于基桩能量差分方程编制了相应计算程序,并提出了程序收敛条件,即荷载协调收敛;相对于程序收敛条件给出了相应的程序实现策略;给出了程序的计算流程以方便编程计算;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对程序的适用性及收敛策略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阶梯型变截面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过程,综合考虑桩侧土体侧摩阻力及端桩承载力的发挥情况,并考虑一定的安全储备,提出了基于变形协调原则的变截面桩基竖向承载力和沉降的计算理论和公式,该方法克服了规范法中桩基竖向承载力和沉降不相关的缺陷,并以某深水大跨度桥梁大直径阶梯型变截面桩为例,分别采用变形协调原则法和规范法对该桩基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形协调原则法计算出来的桩基竖向承载力小于规范法计算值。  相似文献   

18.
在数值计算和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钢管混凝土轴压强度承载力和抗弯承载力指标取值问题。在大范围参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荷载—变形全过程关系各阶段的力学性能和特点,提出了钢管混凝土轴压σsc ε关系和纯弯M φ关系全过程曲线的实用计算公式,实用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后提出了钢管混凝土轴压强度、抗弯承载力和抗弯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简化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大量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混凝土低高箱梁桥在桥梁工程中被推广使用,但其承载能力研究相对滞后.本文讨论了预应力混凝土低高箱梁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将箱梁沿截面竖向划分条带,根据箱梁截面内外力平衡,引入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的本构关系,可以对低高箱梁进行承载能力全过程的非线性分析.对30m预应力混凝土低高箱梁进行了全过程非线性分析,并将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二者基本吻合,说明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所得结果可对这种梁的承载能力有更深入了解,为以后该种梁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