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轿车情报》2007,(11):30-39
梅赛德斯-奔驰 本次车展,梅赛德斯-奔驰向大家呈现了一场“绿色技术秀”。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庞大的BLUETEC系列和F700概念车。奔驰此次带来了包括S级、E级、C级、M级等在内的BLUETEC环保车型,还展示了最新发明的清洁柴油混合动力技术(BLUETECHYBRID),F700则是装配了“汽柴联姻”DIESOTTO驱动技术的概念车,还有首次配备了混合动力技术的ML450以及装备了高效能、零污染的氢燃料技术的B Fuel Cell等一系列面向未来的绿色车型。  相似文献   

2.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62届法兰克福车展上,梅赛德斯一奔驰向大家呈现了一场前所未有、面向未来的“绿色技术展示秀场”。据悉,奔驰此次带来了包括S级、E级、C级、M级等在内的约18款环保车型,其中包括运用了最新发明的清洁柴油混合动力的C 300 T BLUETEC HYBRID, E 300 BLUETEC HYBRID和S 300 BLUETEC HYBRID,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还没有找到能廉价、大规模生产的更加清洁的能源之前,零污染的电动交通工具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在摩托车领域,充电电池、燃料电池、混合燃料等均是电动技术的很好应用,电动技术将是未来摩托车电器技术的中长期目标。4.1蓄电池电动摩托车正在向高性能电池电动车方向发展由于蓄电池电动摩托车设计简单、价格低廉、便于维护,国、内外已经相当普及。其一般采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提供电力,选用有刷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对改善生存环境、降低汽车排放呼声的日益高涨以及燃料电池因其价格和技术等原因难以普及,混合动力车日益显示出其优势。这种混合动力系统将两种或更多的能量转换技术(如发动机、燃料电池、发电机、电机)和一种或多种能量存储技术(如燃料、蓄电池、超细电容器、飞轮)集合于一体,能明显减少汽车排放并降低油耗。有专家预测,五年内混合动力车的销量有望达到全球汽车总销量的20%。从1997年丰田汽车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量产化的混合动力车Prius,到新一代FCHV-4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车,及正在研发的FCHV-5,丰田汽车公司始终走在了全球混合动力技术的前沿。该公司采用的是并联和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本文特选了丰田公司有代表性的几款混合动力车,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李春  邹阳 《专用汽车》2022,(11):75-79
基于对燃料电池汽车结构特点的分析,并在参考GB、GTR、ECE等关于燃料电池汽车碰撞后相关标准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燃料电池汽车碰撞后电堆残余电能和储氢瓶瓶阀状态监控的技术要求。同时,针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特殊性和碰撞后涉氢系统安全性的技术要求,提出了关于燃料电池汽车气体置换和碰撞后涉氢系统安全性技术要求的测试方法,为燃料电池汽车开展碰撞测试提供了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混合动力和燃电池汽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就混合动力汽车种类与特点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首先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分类、发展状况和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的大功率、低排放、良好的电子控制等显著优点将使柴油发动机在新时代有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汽车新能源技术发展,迅猛,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技术、新概念,不断冲击人们的头脑,并且随着先进柴油机技术的发展,柴油车在许多国家得到大量应用。欧洲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轿车柴油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开发汽车新动力不仅是国际汽车大公司的企业行为,还被列为发达国家重要决策事项。形成国家、产业、科研和大学联合创新系统。在长期汽车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中,对汽车新动力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共同认识:近期是发展传统内燃机新技术和替代燃料汽车;中期方案是混合动力汽车大幅度降低油耗和排放;远期的解决方案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和车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数据驱动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相融合将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大数据视域出发,分析了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劣势。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电动车用电池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池是发展电动车的关键,讲述了第一代电池(铅酸电池)现有技术上的发展和其局限性,以及新一代电池的发展情况,指出了镁电池、锂电池的前景;概述了最新产品燃料电池和锌空气燃料电池技术。明确指出了发展电动车用电池的要求是环保性、充放电性、寿命和自身质量等。  相似文献   

11.
未来道路交通和全球汽车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促进未来个人移动交通科技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减少CO2的排放。全球各个主要城市开始禁止高污染车辆进入市中心以减少有害物排放,这种措施也进一步增强了汽车行业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必要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采用电池和燃料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将成为关键的推动者。这两种技术都提供了从油箱到车轮(TTW)的零排放动力系统方法,也包括从油井到车轮(WTW)的绿色电力和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气的方案。针对不同程度油电混合电动车系统实现最高的能源效率,AVL结合电池和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了一种专一的混合动力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2.
马玥 《城市车辆》2006,(3):43-45
本文描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及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动态,对各国现阶段对于燃料电池汽车采取的态度、技术选择、发展规划和政府支持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配件》2005,(41):34-37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当LPG,CNG,DME这些代用燃料技术成为中国汽车业的一个研究方向的时候,还没有多少人会对电动汽车报以太高的期望。当时的普遍看法认为:混合动力技术在汽车上的商业化应用是至少二三十年以后的事情,而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应该是更远以后。处于对研究基础,开发成本和技术风险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很多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把主要精力放到了代用燃料技术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14.
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其突出的清洁性被视为“汽车动力系统的终极解决方案”,不过高昂的价格又令它的发展进程十分困难。在了解了燃料电池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所遇阻碍后,我们自然会想要知道燃料电池汽车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状况,这种代表汽车最先进技术的车型是只存在于实验室还是已经具备初步的实用性呢?相对于其他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实少见的多,但也不是仅仅存在于实验室中。虽然目前这种技术不具备什么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但基本上在各大汽车制造商的新能源计划中都能找到燃料电池技术。与此相对应的车型其实也不在少数了,只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只有可能在车展展馆中见到它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5.
路智军  刘勇 《驾驶园》2013,(7):50-53
他于1982年赴美留学,1990年获得威斯康辛大学电力电子及电机驱动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至2002年期间在福特汽车公司担任技术专家、高级技术专家、部门经理,长期负责电动汽车用电机驱动系统开发工作。其间主持开发了电池电动汽车牵引电机控制系统、电动转向助力电机控制系统、混合电动汽车用集成启动发电机系统、燃料电池汽车用带辅助DC/DC电源的牵引电机系统、燃料电池用高速高压空气压缩机电机驱动系统等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此外还参与制定了越野车4轮驱动型混合电动车动力系统的选型设计  相似文献   

16.
燃料电池汽车因具有零排放、续驶里程长、燃料加注快和噪声低等优势,引起了国内外汽车产商的广泛关注,将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作为研发的重点,并推出了一些量产的燃料电池汽车。基于丰田Mirai燃料电池汽车,对其技术原理和核心总成部件进行了综述分析,并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建议,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周宏湖 《轿车情报》2008,(7):146-149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和环境的挑战,福特汽车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不断开发各项新能源技术。近年来,福特汽车每年投入约75亿美元开发清洁新能源技术,提高燃油经济性等研究。福特汽车也是全球全面开发清洁柴油、混合动力、乙醇和氢气多种新能源车型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福特汽车认为,新能源技术的适用性因市场而异,目前没有任何一个适用全球的解决方案,因此,唯有通过充分研究市场特点,加快技术开发,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实现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 福特汽车清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是: ·改良内燃机·开发替代能源·发展混合动力·推进氢发动机·研发燃料电池驱动  相似文献   

18.
日前,由北汽福田和北京清华大学等部门联合开发的我国首款第三代燃料电池技术低地板城市客车车型在北京车展举办了发布仪式。这款来自福田欧V的客车采用全新第三代燃料电池技术,配置镍氢动力电池组,采用电电混合动力,真正实现了无污染和“零排放”,该车动力系统平台系国家十一五.863科技成果装车验证,蚶青华大学组织联合开发,该车的开发成功标志着在2008年绿色奥运前夕,中国汽车的环保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全球各大汽车公司均制定了全方位的环保节能战略,他们在开发混合动力、替代能源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同时,积极提高传统发动机的效能,本文则重点介绍汽油机的低油耗技术与最新的清洁柴油机技术。  相似文献   

20.
混合动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的污染、能源的紧缺、电池过短的使用寿命和昂贵的价格、氢气的携带不便等等原因注定了只有可持续回收的能量——能继续使用现有燃料补给设施的混合动力(hybrid car)技术将会在现阶段内得到长足的发展。而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