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海运大国,是世界上拥有海员最多的国家。我国法律对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的规定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完善。文章针对现有的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责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阐述,以探寻更为合理的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
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责任限额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法律对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的规定并不完善,作为民法之侵权行为法和海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制度,其理论基础研究在民法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现有法律法规对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之责任限额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运用一般的民法理论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的建议:即在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中,应逐步缩小涉外与国内的差距,使赔偿限额最终趋于一致,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规定的海上人身伤亡最高赔偿限额不应适用。  相似文献   

3.
船员人身伤亡赔偿的责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船员人身伤亡赔偿的责任基础进行探讨,认为在民事责任竞和的情况下,船员可以选择行使请求权,同时建议在我国的船员立法中,应当确立船员人身伤亡侵权损害赔偿的无过错责任制。  相似文献   

4.
倪湧 《航海》2011,(3):24-26
海事法院审理海上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多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确定赔偿的项目和数额。  相似文献   

5.
论海上人身伤亡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航运、港口作业、捕捞等为主体的海上各行各业,尤其是航运业一直是事故频发的行业,动辄就会出现人身伤亡的情况,而伤亡一旦发生就不可挽回,给受害人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难以弥补的精神损害,于是事后的人身损害(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机制就成了缓解和弥补当事人及其家属损害的唯一救济方式。但是,我国目前对于海上人身伤亡尚无一套统一而严密的法律制度可循,司法机关在处理相关纠纷时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一系列司法解释,而且其中主要的还是一般性的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定,这在实践中通常会造成司法混乱。因此,在当前各界都主张对《海商法》修改的契机下,本文对海上人身伤亡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讨论就显得有了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船员是公认的艰苦职业和风险职业,当船员在海上遭遇人身伤亡的损害时,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赔偿对于船员权益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对我国目前船员人身伤亡赔偿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立法,对我国船员人身伤亡赔偿机制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目前尚无完善的人身伤亡赔偿制度,在处理海上人身伤亡赔偿纠纷中缺乏统一严密的制度可资遵循,给海上人身伤亡赔偿纠纷的解决带来了很大难度。通过对《海商法》关于海上人身伤亡损害的相关规定的分析来确定责任主体在不同情况下所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性质。同时,根据《民法通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表明请求赔偿的权利人的范围和顺序,以及直接赔偿义务人与间接赔偿义务人的分别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以期待能够为类似纠纷的解决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8.
海事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旭成 《水运管理》2005,27(8):26-28
通过对《民法通则》、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的分析研究,论述在海上事故中造成人身伤亡时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权利义务主体以及确定海事精神赔偿数额所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海上人身伤亡赔偿的法律规定过于简单,不足以指导司法实践,尤其是关于我国《海商法》等163条和第169条第三款中的“第三人”的范围在理论和实务界争议颇多。因此,从法律解释技术和法的价值追求两方面对之进行探讨,对于构建我国完美的海上人身伤亡赔偿体系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袁斌  阮文洁 《水运管理》2008,30(8):24-27
为解决第三者在外籍船舶上遭受人身损害、发生船方侵权责任与第三者雇主责任竞合的法律适用问题,通过对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和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两部司法解释之间法律关系的研究,结合最近若干有重大影响的判例分析,探讨雇主责任和侵权方责任,认为雇员能否同时向侵权人与雇主行使权利主张取决于不真正连带责任是否成立;在受害人有过错的情况下,不真正连带责任也应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人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对油污损害赔偿中的纯经济损失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萍 《珠江水运》2006,2(11):29-31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海上石油运输越来越频繁,以此同时,海上油污损害事件却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为了减少损害的发生,更好的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国际上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油污损害赔偿的责任公约和基金公约。虽然这些公约对油污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有一些帮助,但是对油污损害赔偿中纯经济损害的赔偿问题,公约和各国法律都有不同的态度,提出对纯经济损害赔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海上人身伤亡中的"第三人"应包括船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海上人身伤亡赔偿的法律规定存在阙如,在司法实践中引发不少争议.如关于我国<海商法>第163条和第169条第三款中的"第三人",由于法律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对其应包括哪些主体,在理论和实务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法律解释技术和法的价值追求两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对于构建我国完善的海上人身伤亡赔偿制度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文中就外派海员人身伤亡赔偿的依据和赔偿额度进行了分析,对给予外派海员合理赔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大梅 《水运管理》2006,28(3):22-26
从海上人身损害赔偿法律依据出发,并与我国目前海上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相关立法和权益保障的现状进行比较和评估,提出制定统一立法、提高保护水准的主张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武祥 《中国海事》2009,(11):20-23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海上船舶活动密度迅速增加,船舶发生污染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导致对船舶污染损害赔偿的压力增大。文中通过《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生效实施对我国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的作用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世界海运》2009,32(11):42-45
船舶碰撞造成船员人身伤亡后的索赔问题是关系到受害船员及家属利益的重大事宜,同时涉及碰撞当事船舶,工伤保险机构等赔偿主体,在解决受害船员的工伤保险赔付和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使得如何处理好上述两者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木梓 《珠江水运》2012,(8):16-17
俗话说:"行船跑马三分险"。在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人类最大杀手的今天,由于航运科技的日益进步,行船安全系数相对增加,但是,各种海上人身伤亡还是时有发生,其中,相当部分是疏于管理或人为原因酿成。广州海事法院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其2011年审结的案件中,关于海上人身伤亡的案件有15宗,造成23人死亡,7人重伤。其中一宗船舶遇台风沉没事  相似文献   

18.
黄彬  沈军 《航海》2008,(1):33-35
因船舶碰撞造成人身伤亡属于典型共同侵权行为。如受害方仅向造成碰撞事故的一方侵权人提出赔偿请求。法院是否应当追加另一方侵权人为共同被告呢?作为特别法的《海商法》中有关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的规定,较之一般法律规定应当优先适用。因此,本案审理中不追加未被起诉的其他共同侵权人,符合《海商法》有关规定以及“不告不理”的司法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海上旅客及其行李运输雅典公约》(简称"《雅典公约》")将于2014年4月23日正式生效,新公约大幅提高了旅客人身伤亡的赔偿限额。雅典公约2002年议定书于2013年4月23日获得比利时批准,至此公约达到10个国家批准的生效要求。《雅典公约2002年议定书》修改并更新了  相似文献   

20.
船舶油污损害,系指船舶在正常营运中或发生事故时溢出或排放油类物、燃料油或其他油类物质,如废油、油类混合物等。在运油船舶或当事船舶以外,因污染而产生的财产损害或人身伤亡,包括事故发生后,为防止或减轻此种损害而采取合理措施的费用,以及由于采取此种措施而造成的进一步损失。船舶造成海域油污损害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意外事故引起的油类逸漏,如运油船发生触礁引起油类泄出;二是船舶废油排放不当。这些都属海上侵权行为,是在船舶油污责任人与油污受害者之间引起损害赔偿之债的法律事实。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相比,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