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动脉办狭窄是先天性心脏病中一种较常见的畸形,以往在治疗上国内均采用低温或体外循环下直视切开术。1973年以来我们对7例肺动脉办狭窄的患者在针麻常温下施行直视切开术,无一例死亡,均取得满意效果。并与9例在全麻低温下直视切开术作一对比,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右侧小切口剖胸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方法 从 1 999年 4月至 1 0月 ,经胸部右侧小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 7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 4例 ,室间隔缺损 (VSD) 3例。结果 手术无死亡和并发症 ,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其手术径路具有创伤小、胸液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正> 冠状动脉空气栓塞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严重的并发症。我院最近抢救1例成功,现报告如下:患者女,11岁.于1988年9月14日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当血温降至32℃,阴断上下腔静脉,主动脉,升主动脉根部穿刺加压灌注4℃含钾停跳液时,液平面排空,致使大量空气急剧的灌入冠状动脉,引起空气栓塞。心脏已停跳于舒张状态,其表面各枝冠状动脉内充满小气泡。迅速切开右心房,心脏表面冰屑降温。探查三尖瓣隔瓣与前瓣间有一直径为0.5cm 缺损,加垫褥式缝合。  相似文献   

4.
<正> 我科一年来,对10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进行激活凝血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of whole Blood简称ACT)的监测,观察肝素和鱼精蛋白用量。可见常规或经验给量,因个体差异性等有关因素,十分危险,极易造成过量和不足。随着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日益增加,为了保证体外循环的正常安全转流,进行肝素化抗凝,而各学  相似文献   

5.
<正> 胃穿孔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一种严重的致命性并发症。我院831例手术,并发胃穿孔两例,发病率0.24%,均手术治愈,报告如下。例1,男,13岁,先天性心脏病,巨大型房间隔缺损并紫绀。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缺损修补术。术后62小时出现上腹剧痛,并有明显腹膜刺激症状,经腹穿抽出淡黄色混浊液体,X线提示膈下有游离气体。急行剖腹探查,见胃幽门前壁有8mm穿孔,周围组织水肿,苍白。行逢合修补术。1月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该院近16年来在体外循环直视下行心内手术820例,其中发生意外并发症30例。本文重点分析讨论了意外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肺动脉瓣狭窄是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以往多在低温或体外循环下行直视切开术。我院自1973年10月以来采用常温下阻断循环行直视瓣膜切开术16例,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令在11~47岁之间,均有程度不等的活动后心慌气短,不发绀,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均  相似文献   

8.
Mc Quiston氏,(1)于1950年提出麻醉期内,进行降温可以减低组织的需氧量。Lewis和Taufic二氏于1953年首次报告在低温麻醉下施行心脏无血手术成功。Swan氏敍述了16个病人在低温麻醉下,中断心血循环进行心内手术。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590例,用转流全身降温至24~27℃;应用4℃含钾停跳液灌注冠状动脉,每30min 1次;血液中度稀释(HCT20~25%、Hb80g/L);心脏冰屑局部降温至20~9℃等方法行心肌保护。结果使590例心脏均复苏成功,自动复跳413例(68%),除颤复跳177例(32%)。本法具有心肌降温充分、均匀,减少耗氧量,减少微栓等特点,致使心脏自动复跳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人类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研究核转录因子-kB(NF-kB)的激活与心肌白细胞浸润及损伤的关系,并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辅酶Q10对NF-kB激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7例接受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17例。治疗组手术前5 d口服辅酶Q10片剂。在体外循环转机前、心脏缺血45 min和再灌注45 min时取右心房肌组织,做心肌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NF-kB活性观察。术后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和临床指标。结果在缺血45 min及再灌注45 min后,对照组心肌毛细血管腔内可见嗜中性白细胞聚集并黏附于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细胞胞核和胞浆内均可见NF-kB阳性表达;而治疗组心肌可见少数嗜中性细胞浸润,超微结构损害轻微,细胞胞核和胞浆内有微弱的NF-kB阳性表达。术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和临床指标间无显著差异。结论NF-kB在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辅酶Q10对NF-kB激活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观察了3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于体外循环前、中、后血浆钾及红细胞内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钾的补充量,发现:灌注前、中的低血钾倾向主要是由于钾向红细胞内转移,而在灌注后主要是尿钾排泄所致;钾的内转移主要受低温、灌注时间及血pH的影响;转流中血钾在4.0m mol/L以下时可导致细胞内钾丢失,提出灌注中补钾量应至少>1.56m mol/kg才能维持血钾在4.0 m mol/L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术期治疗,分析术前准备与诊断、体外循环与麻醉技术、外科操作以及术后监护等对手术治疗的影响.130例中男98例,女32例.平均月龄为(15.82±6.93)(2~36)月,平均体重为(8.82±0.91)(3~12)kg.本组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39例,法乐氏四联症26例,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17例,室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10例,法乐氏三联症、房室管畸形各6例,单心房、单心室及右室双出口各5例,室间隔缺损伴二尖瓣脱垂、肺静脉异位连接及三心房各3例,三尖瓣闭锁及左房黏液瘤各1例.124例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根治性手术,6例行姑息性手术.结果 治愈126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3.1%.结论 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在围术期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在围术期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连续9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在心脏停跳期间右心房壁心肌酶(CPK、CPK-MBLDH)的变化,同时观察了血清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用晶体心脏停跳液、全身中度低温及局部深低温保护心肌可使心房得到满意的保护。心脏停跳前和复跳前心房酶的变化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本文还讨论了用心房酶作为反映心肌保护程度的指标的意义。认为心肌酶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心肌在心脏停跳期间的代谢活动,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1970年7月至1977年10月,我院在针麻下进行神经外科各种开颅手术384例,优良率达68.6%。现将我们体会摘要叙述如下: (一)在针麻下进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包括前颅凹、颞顶枕、后颅凹等),具有麻醉效果较好,操作方便、病人保持清醒便于观察术中病情变化的优点。但是仍存在着镇痛不全的问题,和颅压增高的改变。据我们从少数病人的研究观察,针麻本身并不能引起显著颅压  相似文献   

15.
<正>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常规径路是经胸骨正中纵形劈开。但此入路在小儿术后早期往往出现胸廓的“鸡胸”样改变。我们观察了两组病例,对照组84例术后发生鸡胸11例,占13%。防治组42例无1例发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着重讨论术后并发“鸡胸”的防治方法。两组病例术前均无鸡胸畸形,对照组手术操作程序同成人无异。而防治组则强调: 1.正中劈开胸骨,尽量保护骨膜和皮下血运,适度地采用电凝和骨腊止血。  相似文献   

16.
作选择性手术时,通常由体外降温诱导适度的全身低温。1957年Huggins等人推荐用低温作为肝切除的辅助措施。他们介绍了腹膜腔低温技术,以期得到不同程度的肝脏低温。1960年,Li等人将这方面的工作推向新阶段。在肝脏切除时,可以允许较长时间阻断流向肝内的血液。1963年,Tung和Quang指出:这种技术用于“无准备的”患者特别有价值。1967年,Little等人对腹膜腔低温的生理、应用低温的特征作过详细评述。这项工作被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针刺麻醉在临床各种手术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医务工作者在提高针麻效果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不仅在针麻手术中,大大减少了针刺数目,有的甚至用一根针做胸、脑等大手术,而且不少单位,已经开始手术前诱导15—30分钟后“不留针作手术”,取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 (CPB)可以导致机体凝血功能失调 ,除了血小板功能损害和数量减少及凝血因子消耗外 ,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粘连蛋白及Ⅷ因子相关抗原也在凝血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 ,探讨促凝物质Fn和Ⅷ R Ag在体外循环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很有必要。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选取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43例 ,手术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包括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 2例 ,房间隔缺损 8例 ,法鲁氏四联症 4例 ,瓣膜手术 9例。使用美国Sans70 0 0型人工心肺机和西京 90型鼓泡式氧合器。体外循环采用中度稀释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观察不用异体库血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应用自体输血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 68例患者术中采用综合节血措施 ,包括术前贮血 ,术中回收血以及应用抑肽酶。同时选择 68例接受输异体库血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作为对照 ,比较两组间中心静脉压 (CVP)、血红蛋白 (Hb)、血小板 (PLT)及术后引流量等差异。结果 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Hb、PLT均较术前降低 (P <0 .0 5 ) ,凝血酶原时间 (PT)延长(P <0 .0 5 ) ,但Hb、PLT、PT仍在正常范围内 ,PaO2 术后较术前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术后Hb、PLT、PT及引流量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术中失血量、用库血量却有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自体输血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围术期虽有轻度贫血但不影响血液的携氧功能 ,术后出、凝血状况亦不受影响 ,并能减少输异体库血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20.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来检测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老化状态,分析表明,常温时沥青中有四个峰的信号量,低温时峰数量减少且信号量降低;沥青老化后,常温下表现为峰数量不变但信号量降低,低温下峰数量减少但其信号量比老化前的大;从流变性能测试(Dynamic Shear Rheometer,DSR)可知老化和降温使沥青粘性增大,抵抗形变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