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青藏铁路清水河地区拼装式涵洞地基温度和沉降的观测,研究多年冻土区拼装式涵洞现浇混凝土基础对冻土的热扰动影响、地基的回冻规律和冻土人为上限的变化特征,分析涵洞结构随地基冻胀、融沉产生的变形。经过2个冻融周期的现场测试和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清水河细颗粒高温多年冻土区涵洞基础施工的时间若选在10月下旬,明挖基坑及现浇基础混凝土对基底以下多年冻土的影响深度为1.1~1.3m,施工扰动、融化后的冻土地基回冻时间为45~50d,涵洞基础施工2年后多年冻土地基人为上限上升了1.0m左右,冻土上限沿涵洞中轴线在其中部上升大,两端上升较小,这说明涵洞路基和涵洞具有保温隔热的作用;涵洞建成1年后地基沉降大部分已发生,且2年中涵洞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沉降对深层软土地区涵洞的影响很大,桩基是涵洞设计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处理措施。本文以深层软土地区1—3.0米涵洞为例:对影响沉降量计算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沉降对不同类型涵洞的正常使用影响程度,在涵洞孔径选择、构造措施、桩长等方面对深层软土地区涵洞设计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频志 《科技交流》2004,34(2):53-56
结合国内既有多年冻土铁路及公路涵洞的病害与使用情况,简要介绍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涵洞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4.
南宁仙葫大桥引道下穿铁路顶进涵的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进涵施工是下穿既有线铁路涵洞施工一种有效的施工方式。介绍了南宁仙葫大桥引道下穿铁路地道工程顶进涵的线路加固、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及要求等控制环节的施工实践。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多年冻土区拼装式钢筋混凝土矩形涵洞施工技术,着重阐述了多年冻土区拼装式钢筋混凝土矩形涵洞设计的特殊要求及施工中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大范围分布多年冻土,为保护多年冻土和高原环境,在铁路涵洞施工中广泛应用了拼装涵洞施工技术,使涵洞施工实现了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和安装机械化,它是对涵洞传统施工方法的重大突破.详细介绍矩形拼装式涵洞的预制及拼装快速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二十里堡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和涵洞工程,针对该隧道埋深浅、围岩差的条件,设计采用了双层大管棚和CRD工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案。本文对管棚受力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采用数值方法,就施工方案对既有铁路和涵洞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双层大管棚及CRD工法施工技术方案可以满足浅埋暗挖穿越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和沉降要求。  相似文献   

8.
路基与涵洞存在刚度和沉降差异,常引起刚度和几何的不平顺。针对京沪高速铁路廊坊段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廊坊段路涵过渡段,提出了过渡段施工的控制技术,包括填料的要求、施工设备的选型、碾压控制及质量检测指标控制,以控制路涵过渡段不平顺,满足高速列车安全、舒适、不间断运行的需要;并以现场两个过渡段中路基与涵洞的沉降特征,验证过渡段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京九线东水站软土地基国固的设计与施工简况,阐述采用粉喷桩加固高填路基及长大涵洞软土地基的优越性,并对地质勘测和施工工程地质复查工作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0.
淮南线涵洞病害产生原因与整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病害的调查和分析,针对淮南线涵洞几种常见的病害形式,重点从设计、施工及运营剖析病害的成因,探讨具体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涵洞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青藏铁路的工程实践与冻土的基本特性,分析了施工对冻土的扰动和如何从设计角度解决冻土对涵洞基础工程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多年冻土区涵洞基础施工的几种方法进行探讨,介绍了人工冻结法、现浇法、预制拼装法的优缺点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拼装式钢筋混凝土矩形涵洞整体性好,对多年冻土热扰动小.结合施工实际,根据多年冻土区涵洞施工原则,分析拼装式涵洞施工的可操作性、施工质量的可控性以及工后运营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冻土铁路涵洞施工对地基土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青藏铁路沱沱河试验段2座试验涵洞进行地温现场监测和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适合青藏高原特殊施工环境的涵洞施工工艺、最佳施工季节、施工对多年冻土的影响以及沿涵洞轴向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涵洞施工选择在寒季且选用预制基础,对冻土的热扰动较小;受涵洞施工热扰动、路基填土储热以及涵洞过水等的影响,建涵初期涵洞下多年冻土地温升高,且有部分融化现象;由于涵洞的通风与遮阳作用,涵洞下多年冻土近地表地温的变化特征与天然地面下有明显的不同,涵内浅层地温对气温的响应比天然地面相应深度迟缓,浅层地温年波动幅度逐渐减小,尤其在夏季正温波动幅度明显减小,同时沿涵洞轴向不同部位地温变化特征也有所不同,涵身地基地温正温波动幅度小于进出口,而负温波动幅度大于进出口,与此相应,涵身冻土的人为上限一般也高于洞口,说明路基和涵洞具有保温隔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水泥土加固铁路涵洞地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用水泥土加固铁路涵洞地基的工艺原理,材料要求和施工工艺,并以京九线该处施工管段内的实施情况对加固效果和经济效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桥涵设计与施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本文论述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桥涵研究、设计、施工方面的问题。根据桩基场和涵洞试验研究,结合青藏公路改建、整治工程实践总结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钢筋混凝土板桥、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T梁、钢筋混凝土箱梁等能适用于该地区。对于位移量要求较严,附加内力要求小的超静定的连续梁不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圆管涵和合金钢波管涵等都适应于多年冻土地区。(2)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桥梁基础可采用灌注桩和插入桩,插入桩具有减少野外作业量、施工简便、施工热干扰小、地温场回冻快等优点;灌注桩具有承载能力高、桩径尺寸灵活等优点。分希设置涵洞基础的学降缝可以有效防止不均匀变形引起的圬工开裂。(3)桥涵工程施工阶段与竣工后一年时间内,破坏的最多,也最严重。因此,施工阶段为防止大气热量与水的潜热介入桥涵地基,采用低温、早强、耐久性混凝土是防止桥涵工程冻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气候特点,详细介绍多年冻土区涵洞工程的设计原则、施工方法和技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预可研至初步设计阶段涵洞设计系统利用了“EXCEL”软件系统对数据操作的便捷性并有一定逻辑编程能力的功能进行了系统开发研究,解决了涵洞设计计算、分类、汇总繁琐而复杂工作,大大加快了我院预可研至初步设计阶段涵洞设计的速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设计中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涵洞在三维场景下的协同设计、模型实时交互创建方法与二维成果转换,基于BIM、协同设计平台与数字化技术,形成了数字化三维铁路箱涵设计软件。提出:(1)各涵洞构件以不同的工程与结构特性分类建模,再整体拼装,将涵洞常用工程参数融入建模过程中,并通过不同的适用条件与分类标签对涵洞进行数据库管理,便于设计复用;(2)基于不同层级构件使其形成构件树列表,对项目中的涵洞工点进行管理,调用协同接口读取线路、地形、路基等关联专业的三维BIM模型作为环境参数与约束条件进行正向设计,实时调整涵节布置、斜交角度、填土厚度、涵轴坡率等结构控制参数;(3)建模完成后,可通过协同接口输出涵洞的结构尺寸、位置信息等工程信息,向专业计算软件与二维出图软件提供交互数据,提高不同专业间、不同设计阶段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并输出二维图纸成果,实现了基于三维协同BIM模型的数字化设计信息高效传递和利用。该铁路箱涵三维设计软件在成达万铁路中进行了应用,快速进行数百个涵洞正向设计,并根据实际环境进行设计调整,优化设计参数,排查不同专业间接口问题,相比以往的设计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三维建模效率,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设计问题,为桥梁工程...  相似文献   

19.
在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涵洞施工中,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涉及到基坑降水方案的选择及具体计算参数的确定是否合理,对铁路客运专线的施工质量,工期保证及工程造价等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结合DK651+972涵洞施工的实例,论述了根据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降水方案,并对以往经验参数进行修改,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在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的设计中,探讨涵洞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沉降控制的要求。研究方法:分析涵洞工后沉降的组成,考虑路基沉降与线路不平顺发展的维修能力,以及根据前期建设投资与后期养护费用的经济比较,得出比较合理的无碴轨道涵洞工后沉降量的范围。研究结果:通过系统的分析比较,涵洞地基加固处理常用两类方法:一是排水固结法,二是复合地基法。涵洞位于不同的地基土和不同的加固处理方法应选择合适的计算理论进行相应的沉降计算。研究结论:因为沉降计算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工后沉降的预测应以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为主,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修正计算、预测工后沉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