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是一名铁杆摩迷,也是一名在监狱里从事维修保养警用摩托车的服刑人员。入监这几年来,唯一能使我感到有所收获的便是和《摩托车信息》的相识相知。因为爱好和条件的限制,我越来越渴望多学点有关摩托车的新技术、新知识,迫切想订阅一份关于摩托车的专业书刊。在监狱征订1997年度书报杂志时,我终于找到了她——《摩托车信息》。我每天翘首期盼能早日一睹她的芳容。终于收到了期待已久的第1期,捧在手上  相似文献   

2.
与《摩托车信息》结下不解之缘,还得从我买摩托车时说起。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我决定把我那辆既破又旧的油老虎车换掉。经过多方考察和求证,终于选择了既经济又实惠的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大阳”牌摩托车。于是,便就近在林州市茶店乡大阳总代理店购买了一辆DY100型摩托车。第二次去换机油时,不经意间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2003,(3):22-22
我是一名普通的摩托车爱好者,对速度和力量的痴迷使我不断尝试驾驭更为出色的摩托车。随着重庆市道路的改善和增加,踏板车渐渐风靡流行,并被人们所喜爱和接受。2002年初,我终于鸟枪换炮,购买了一辆嘉陵·本田JL125T-3(大鲨)摩托车。  相似文献   

4.
金鹏 《摩托车》2004,(8):23-24
我是一个年轻的摩托车迷,一直想拥有自己的摩托车,美梦做了好几年,现在毕业参加工作终于能圆梦了,我非常高兴。《摩托车》杂志一直是我的好伙伴,每期我都认真阅读,从中获得许多摩托车知识和趣闻,也欣赏了许多世界顶级摩托车,让我大开眼界。在2002年第7期《摩托车》杂志上看到中国嘉陵集团生产的有着经典外形的城市多功能车——嘉陵JL70T-8型摩托车让我眼前一亮,在这个都市年轻人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时代里,她深深地吸引了我。  相似文献   

5.
我从小就喜欢体育活动,长大后逐渐爱上摩托车,确切地说自己成了一个越野车迷(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摩托车修理工)。从1993年以来我曾驾驶过许多国产及进口越野摩托车,有嘉陵125L、宗申125GY、铃木RM125、本田AX-1等。2002年5月,我终于如愿以偿拥有了一辆本田XR250L公路越  相似文献   

6.
那一天,所有中国人无限激动,那一夜,举世欢腾。2008年8月8号,是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对我来说,也是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那一天我终于可以骑着中国牌照的摩托车驶进哈萨克斯坦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付出了很多努力。为办签证几经周折。为了摩托车能出国界,  相似文献   

7.
梁书安 《摩托车》2003,(8):13-14
我是一个摩托车迷,摩托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90年代初,只要看见哪怕是几种单调品牌的摩托车在大街小巷上穿行,就羡慕不已,暗自发誓一定要拥有自己的一辆摩托车。经过多年积蓄,1994年6月初,经反复比较,我终于用1.2万元购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摩托车——嘉陵JH125。当时我把这辆车往宿舍大院一放,就引来不少围观者,大家品头论足,大加称赞。因此,我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心里乐滋滋的,我一连几天兴奋难眠,心里总惦记着存放在车库里的那辆崭新的“大黑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2003,(8)
终于,发现陪伴我7年之久的老伙伴雄风K100有些力不从心了,油耗、震动和噪声也越来越大,徐州市规定的报废期限即将到了。天生就特别喜欢摩托车的我,是一个一天不骑摩托车就茶饭不香的地道摩迷,就连我的床头柜上摆的也都是《摩托车》。唉,这往后若是没有摩托车那可怎么办。 我最后一次把默默陪伴我多年的K100摩托车擦得干干净净,送走它时心里真有点依依不舍。 1995年至今的《摩托车》杂志我翻了一遍又一遍,全市的车行老板几乎都认识我了,路上只要驶过一辆靓车,我那不听话的眼球就会情不自禁地把人家送出老远。  相似文献   

9.
在我心目中,一辆理想摩托车的基本要求既要功率强劲、输出稳定,又要坚固耐用,同时在日常使用中又能体现身份,2001年11月下旬开始上市的建设雅马哈JYM150-2摩托车(轻爽劲虎)满足了我的愿望。这款摩托车自从在销售商店摆出来那天就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已经围着它转了好久,最近我又磨了半天嘴皮子,终于说服了相熟的销售店老板,得以有机会骑着它绕着市  相似文献   

10.
杜兴家 《摩托车》2004,(9):35-35
1996年10月1日,我终于拥有了一辆摩托车———豪爵AX100。车架号为960965066,发动机号E103-6047783。虽为普通的骑式车,但大长江人把它做得相当精细,铮亮的电镀工艺是一流的,天蓝色的金属漆与独特的贴花朴实大方,至今没有褪色,鲜亮如初。我所在企业有1200多辆摩托车,豪爵车占了  相似文献   

11.
阅读《摩托车信息》多年,使我对中国摩托车行业现状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近几年看到本田超级黑鸟、铃木隼、川琦忍者等摩托车频频地亮相于国际摩坛,而唯独不见中国大排量车的影子,心中便泛起许多酸楚与无奈。在倍感遗憾之余,我苦思冥想,终于设计出了这款“神箭后羿”概念车。  相似文献   

12.
刘永 《摩托车》2005,(11):25-26
我接触摩托车是在1996年,当时我刚从成都一所技校学习摩托车修理回来开业,由于手头拮据,购买一辆新车成为梦想。后来我花300元钱买来一辆即将报废的成都CD250二冲程摩托车。根据自己从技校学来的知识,我把它彻头彻尾地翻修了一遍,终于可以骑着上路了,在当时能骑上摩托车的人并不多,骑着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别提有多舒心了。但由于频繁地维修和该车“油老虎”的贪婪,让我不得不放弃了它。后来,我又买了一辆二手的南方NF125摩托车,  相似文献   

13.
好人老任     
志军  松云 《摩托车信息》2006,(20):48-49
一九九年春天,因为生计所迫,我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想寻找一家摩托车维修部学习摩托车维修技术。我找了两家规模大些的维修部,人家一听我说话外地口音,说什么也不肯收留我这个不知底细的陌生人。我费尽周折,找了三天,终于找到一家小店铺,肯收留我做学徒,不收学费,不管吃住。经济拮据的我,每晚只好在长途汽车站的候车室里凑合一下,渴了喝自来水,饿了啃凉馒头。白天,店主让我打扫卫生,摆放货物,擦洗摩托车,可是他根本没有诚意向我传授  相似文献   

14.
金色鱼塘     
90年代初,我的第一辆车:一辆破旧的二手幸福250A,经过数次手术,终于成了一堆废铁。没有车的日子是黑暗的。我从此六神无主、日渐消瘦。摩托车三个字变成了一条“千年虫”,它侵占了我的大脑,影响了我除了摩托车之外的所有思维。我甚至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右手总会下意识地拧手把……我“病了”。可是,第一辆车已把我搞得几乎身无分文。就凭目前这点收入,想买摩托车,只能是白日做梦。于是,我成天冥思苦  相似文献   

15.
祈盼梦长圆     
喜欢摩托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记得自哥哥骑着一辆嘉陵70型摩托车驶入我的视线那天起,我便渴望有一辆自己的摩托车,可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驾驶自己的摩托还只是一个梦想。自己没有车,看到别人骑着摩托车风风火火地驶过,我的“红眼病”就容易发作,有时真恨不得一脚把他踹下来,自己上去骑一会儿。摩托车价格的一降再降,一次又一次地撩动着我的心,我使出浑身解数,说服了父母,终于买到了一辆国内知名厂家生产的125型摩托车。我暗自以这样实惠的价格买到125型车而高兴,以为总算圆了自己多年的摩托梦。可哪里料到,一切却是噩梦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越南是一个拥有数百万辆摩托车的摩托车消费大国,然而多年以来这里是日本摩托车的天下。前几年一些越南朋友告诉我,越南人穷归穷,但对摩托车却十分讲究,要一步到位买日本货,中国车看来难以进入越南市场。尊重当时实际,不得不认可这一观点。 1998年,经过许多人的努力,中国摩托车终于打入了越南。仅一年多时间,越南各大城市街上跑的中国车越来越多。许  相似文献   

17.
今生缘     
刘立东 《摩托车》2004,(7):15-15
1990年的春节过后,经过无数次的软磨硬缠,并保证绝对安全后,父母终于答应为我买一辆摩托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怀揣3000元钱,偕同一朋友去了县城。那时骑摩托车的人少,卖车的自然更少,偌大的县城,只有一家店铺销售摩托车,所售的也只有原野250、金城70等少数几个品种。经过工作人员的推荐,我以2150元的价格购得一辆河南洛阳生产的洛嘉L150型摩托车。那一夜自然是彻夜未眠,我搬了一个小座位,坐在“她”的身边,静静地欣赏“她”,直至天色发亮。  相似文献   

18.
一直弄到星期天下午,手上的事终于忙得差不多了,看看天气不错,决定出去跑跑.跨上摩托车,一个小时后,我回到了老家.  相似文献   

19.
李健 《摩托车》2009,(4):3-3
楼下的玉兰花开了,我知道属于摩托车的季节终于捱过寒冬迎面而来。许多读者朋友纷纷致电给我,而后便一发不可收,总要聊上小半日,有关摩托、有关摩旅。  相似文献   

20.
我用了两年的时间学习摩托车驾驶和计划行程,终于,我们上路了。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会计,多了一个摩托车行者。摩托车的准备安帝负责摩托"奇微"(Chinese Kiwi的缩写,Kiwi是新西兰国鸟,濒临灭绝,珍稀程度能媲美大熊猫,因此新西兰人也很自豪地管自己叫Kiwi)和"号波特"(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