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破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已完工的圆管涵工程在道路未通车之前就开裂、受挤压变形等现象,文中分析了引起圆管涵破裂的原因-涵顶填土压力超过设计值、施工荷载过大及填筑方法不当等,并给出了正确的填筑方法。 相似文献
2.
3.
在高填土的条件下,针对圆管涵出现的病害.通过对圆管涵受力特性的分析,从圆管的生产制作工艺及加强施工规范化等方面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5.
张文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21,(2):34-36
结合110国道圆管涵加固工程实例,介绍了粘贴钢板条加固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技术原理,阐述了粘贴钢板条加固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工艺,指出粘贴钢板条加固圆管涵具有施工周期短、不中断交通等优点,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管桩处理对软基中高填方圆管涵受力特性和填土沉降变形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分析了管桩桩距为1.5、2.0、2.5m和无管桩时的土压力、涵顶垂直土压力集中系数Ks、沉降变形以及涵洞结构应力的变化特征,并提出相关工程技术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土压力、Ks值与管桩桩距呈负相关,土层内外沉降差绝对值与管桩桩距呈正相关,管桩桩距大于2.0m后,管桩处理对涵洞受力和填土沉降变形的影响越来越小;当管桩桩距为1.5m~2.5m时,对应的等沉面高度变化范围为5.7m~6.1m,并且随着桩距的增大,等沉面高度逐渐降低,当管桩桩距为2.0m以上时等沉面高度变化不大,最终保持在5.7m左右;涵管顶上缘受压应力作用,涵管顶下缘受拉应力作用,当管桩桩距不到2.0m时涵管顶混凝土抗拉强度将无法保证安全;在地基承载力得到保证的情况下,管桩桩距以2.0m~2.5m为宜,对于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JCT型灌缝胶强度高、收缩小,有着良好的力学性能。用于维修补强混凝土结构,施工简单方便,在桥板(梁)和涵洞加固补强中日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圆管涵裂缝的原因及采用高渗透性、高粘结强度的灌缝胶修复混凝土裂缝和加固补强圆管涵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9.
10.
张志耕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6,(1):67-70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已完工的圆管涵工程在道路通车之前就开裂的情况。本文以内蒙古老集高速公路部分开裂圆管涵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并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 SY S8.0,对可能导致圆管涵开裂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方法不当和混凝土收缩是引起圆管涵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中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内力计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中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普遍开裂这一现象,本文对国内现行有关规范中关于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内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述,提出了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高速公路中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内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新台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司前连接线,属潭江冲积平原区,地基软弱,绝大部分需进行软基处理。通过介绍预应力管桩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早期高速公路建设基于成本、工法技术考量,于许多路段采用路堤型式,随着都市蓬勃发展过程,路堤阻隔造成都市发展的障碍,尤其是交通不便,故穿越路堤的车行箱涵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伴演关键性角色。本工程将辟建12 m(W)×3 m(H)×50 m(L)的双车道箱涵,经评估以管幂工法作为辅助工法最佳。本计划之涵洞工程将穿越国道高速公路,其交通流量大、施工安全管理要求严苛。配合前后道路衔接高程,管幂顶至路面之覆土厚度0.6~1.0 m,属浅覆盖施工,管幂施工难度高。在特殊施工条件下,管幂推管时对地表土壤之应力应变行为,经由数值模拟可初步研析。而对于高速公路路堤之影响除了要求施工质量及做好工地管理外,需配合自动监测系统以确保高速公路于施工期间之安全性。本工程于管幂施工阶段可能产生之高速公路路面沉陷量为1.1~2.0 cm,箱涵开挖阶段可能产生之沉陷量依工程经验推估为1.0~3.0 cm,整体来说当覆盖层厚度小于2倍推管直径时,沉陷量随着浅覆盖厚度之减少而增大。管幂工法于砾石层施工,其灌浆压力之控制对于高速公路路面变形影响甚大,尤其是当管幂推进出坑作业时,由于自由面解压,常造成灌浆渗漏及路堤路面变形。 相似文献
16.
从原材料、施工前的检测、拌合现场、悬辊过程的检测、脱模及养护等几个方面,对悬辊法预制涵管这一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具体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从原材料、施工前的检测、拌合现场、悬辊过程的检测、脱模及养护等几个方面,对悬辊法预制涵管这一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具体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19.
矩形顶管下穿既有箱涵过程中具有很大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了矩形顶管下穿既有箱涵的破坏模式,总结了箱涵结构安全的判别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顶管下穿既有箱涵过程中险情预警预报方法,为今后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