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大量实测交通流数据为依据,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道路特性和交通组成特点,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速度分布特性及交通运行特性。划分自由流、稳定流和拥挤流,建立符合我国公路交通实际工况下的高速公路速度-流量模型,并籍此进行交通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3.
为解决穿村镇公路由于警告标志设置不当而造成的交通安全问题,以北京琉辛路密云县不老屯路段为例,根据驾驶员离散驾驶行为理论和心生理特性,研究穿村镇公路警告标志的前置距离,获得在限速60 km/h的穿村镇公路上,预告需要采取停车措施通过危险地点的警告标志的前置距离应在70~90 m之间的结论,并利用模拟驾驶实验测得驾驶员的心生理数据加以验证。认为细化警告标志的设置位置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驾驶员的驾驶,避免因为信息遗漏和误导造成的驾驶误操作,为穿村镇公路交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5.
公路平直路段运行速度模型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现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提出的\"平直路段运行速度测算模型\"中的加速方式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典型路段车流的运行速度规律,找出平直路段测算模型存在的问题,并采用速度微分方程推导、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计算、加速曲线绘制等方法对运行速度平直路段的加速方式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动态加速度\"的概念,优化得到能科学表征出平直路段运行速度变化的即时加速度计算方法(动态加速法)。结果表明:动态加速法将即时加速度与即时速度和期望速度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好地模拟出汽车在平直路段上的实际加速状态;经与车辆加速曲线图表对比,动态加速法优化和完善了现有平直路段加速度获取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在此区域修建高速公路应重点把节地作为高速公路设计和建设的考虑因素。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采取优化路基形式,降低路堤高度等切实有效的节地措施减少高速公路占用土地尤其是耕地的规模和数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平原区等级公路复杂的交通环境与接入口密集程度比较高有关,且接入口相关的事故比例也较高的情况,进行了平原区接入口对安全影响特性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收集了大量平原区公路的道路和年交通事故、交通组成等数据信息,对平原区公路接入口对安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量化研究,包括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性研究和四车道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性研究,分析指标包括针对事故率的分析和死亡率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接入口对安全的影响呈现出分段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13.
列举了建成道路与桥梁上存在的一些安全细节问题,如交通标志、路灯、绿化花槽等附属设施侵入防撞护栏;缺失路侧安全带;中央分隔带变宽导致车行道平面线形畸变;增设绿化带压缩车行道宽度;路面防滑不合格等。并分析问题所在,提出整治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对大量的双车道公路进行了调研和采集了海量的公路、交通、事故数据基础上,针对接入口对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采取的分析方法包括接入口单因素对安全影响分析、考虑交通量和路段长度因素接入口对安全影响分析、接入口和其他因素综合对安全影响分析等。分析结果表明,接入口对双车道公路的总事故率尤其是追尾事故率有重要的影响,并得出了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对交通安全影响的量化结论。全部事故、一般以上事故、路侧事故、追尾事故和碰撞事故等的次数都随接入口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山区双车道公路上,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接入口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全部事故增加4.36%,追尾事故增加11.9%。 相似文献
15.
16.
为综合考虑山区双车道行驶安全舒适性对速度的限制,基于交通安全工程理论,采用多元非线性数值回归分析技术,探讨了平曲线半径R、坡度i、坡长l与事故当量损失率P的相关关系及P、弯道速度V与心率增长率N的相关关系,建立了道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模型和驾驶员行驶舒适性评价模型,并在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及可靠性验证的基础上,推导限制安全舒适速度V。结果表明:在安全性最高的一般弯、坡路段阈值P=80、N=20%时,V=35 km/h达到最佳行驶安全舒适性;在安全性最低的急弯、陡坡路段阈值P=498、N=40%时,V=10 km/h为最大限制速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接入管理技术的优势,结合青岛地区的交通现状,提出了适合青岛地区的接入管理技术。研究对于改善青岛地区的交通拥挤、提高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以及维护城市环境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冰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及其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寒冷地区冬季冰雪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被动、消极,部门间协调性差,紧急救援效率低的局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冰雪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特征,通过总结国内外冰雪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处理策略,得到了3类有效降低冰雪天气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的管理措施:信息提供、交通控制和冰雪处理,并从道路维护管理者、紧急事件管理者、道路交通管理者和道路交通参与者4个方面就3类管理措施各自所能取得的安全成效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寒冷地区冰雪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期望能对我国寒冷地区的冰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山区农村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问题也El益突出。在对重庆山区农村公路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并提出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