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大量实测交通流数据为依据,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道路特性和交通组成特点,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速度分布特性及交通运行特性。划分自由流、稳定流和拥挤流,建立符合我国公路交通实际工况下的高速公路速度-流量模型,并籍此进行交通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穿村镇公路交叉口合理间距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清  贾岩  周宇亮 《公路》2011,(5):119-123
为解决穿村镇公路由于交叉口频密造成的交通安全问题,以北京琉辛路密云县不老屯路段为例,根据驾驶员连续驾驶模型理论,以驾驶员的心生理特性为切人点,研究穿村镇公路村镇路段内交叉口的合理间距,获得在限速60 km/h的穿村镇公路上,交叉口的合理间距至少为150 m的结论,并利用模拟驾驶实验测得驾驶员的心生理数据加以验证.认为合...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穿村镇公路由于警告标志设置不当而造成的交通安全问题,以北京琉辛路密云县不老屯路段为例,根据驾驶员离散驾驶行为理论和心生理特性,研究穿村镇公路警告标志的前置距离,获得在限速60 km/h的穿村镇公路上,预告需要采取停车措施通过危险地点的警告标志的前置距离应在70~90 m之间的结论,并利用模拟驾驶实验测得驾驶员的心生理数据加以验证。认为细化警告标志的设置位置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驾驶员的驾驶,避免因为信息遗漏和误导造成的驾驶误操作,为穿村镇公路交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基于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的穿村镇公路平面线形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驾驶员心生理反应在穿村镇公路平面线形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情况,以北京琉辛路密云县不老屯镇燕落村路段为例,采用心率增长率(growth rate of HR)作为衡量驾驶员心生理变化的指标,并通过驾驶模拟仓进行仿真实验,得出在实验路段中行驶的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在1%~9%(绝对值)范围内,没有超出心率增长率的最大安全值10%。研究认为心率增长率的变化与穿村镇公路平面线形有直接关系,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公路平直路段运行速度模型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现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提出的\"平直路段运行速度测算模型\"中的加速方式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典型路段车流的运行速度规律,找出平直路段测算模型存在的问题,并采用速度微分方程推导、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计算、加速曲线绘制等方法对运行速度平直路段的加速方式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动态加速度\"的概念,优化得到能科学表征出平直路段运行速度变化的即时加速度计算方法(动态加速法)。结果表明:动态加速法将即时加速度与即时速度和期望速度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好地模拟出汽车在平直路段上的实际加速状态;经与车辆加速曲线图表对比,动态加速法优化和完善了现有平直路段加速度获取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快速路路段交通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路的交通特性分析是实行有效的交通控制和管理、保证快速路畅通的基础。本文以大量实测交通流数据为基础,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城市快速路路段上的交通量特性,速度分布特性,为快速路的交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寒冷地区二级公路路段交通微观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通行能力研究与主要目的,在调查常握寒冷地区二级公路交通流特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熟的交换流仿真模型,建立了以发车模型,自由行驶模型,跟驰模型和超车模型为主要模块的寒冷地区二级公中路段交通仿真模型,并对各子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给出寒冷地区二级公路的路段通行能力及车辆换算系数。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山区二级公路弯坡组合路段小型车运行速度规律,使用Metro Count 5600设备对国道G108和G244山区二级公路共128.8 km的71个特征断面车辆速度进行采集.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道路平纵线形及前一个断面车辆初始速度对当前断面运行速度的影响,在初步拟定自变量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偏相关分析和因子共线性分析对...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直线段运行速度模型,针对直线段运行速度现有模型存在的一些不足,首先通过调查实验研究了车辆在不同长度直线段上的加速度变化特征,表明直线段上车辆的加速度与直线长度、进入直线时的初速度以及期望速度有关,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直线段加速度模型.其次通过运动学理论进一步研究了直线段长度、初速度、加速度以及期望速度与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结合调查数据建立了直线路段的运行速度模型.最后通过实地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论表明所建模型的适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公路交通科技》2010,(10):313-315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在此区域修建高速公路应重点把节地作为高速公路设计和建设的考虑因素。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采取优化路基形式,降低路堤高度等切实有效的节地措施减少高速公路占用土地尤其是耕地的规模和数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平原区等级公路复杂的交通环境与接入口密集程度比较高有关,且接入口相关的事故比例也较高的情况,进行了平原区接入口对安全影响特性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收集了大量平原区公路的道路和年交通事故、交通组成等数据信息,对平原区公路接入口对安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量化研究,包括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性研究和四车道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性研究,分析指标包括针对事故率的分析和死亡率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接入口对安全的影响呈现出分段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平原区公路衔接点是近年来出现在平原区公路的交通事故多发点之一。在调查几百公里平原区公路的基础上,对平原区公路衔接点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公路衔接点由平原区改扩建公路而形成,兼有路段和交叉口的双重特点,有交叉型和过渡型两种形式。以实际调研中遇到的两个典型路段为例,针对该种路段的特性,对其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其安全性的措施和建议。交叉型公路衔接点可以采用信号控制和非信号控制两种方案,过渡型公路衔接点可以采用多种工程方法改善其安全特性。  相似文献   

13.
列举了建成道路与桥梁上存在的一些安全细节问题,如交通标志、路灯、绿化花槽等附属设施侵入防撞护栏;缺失路侧安全带;中央分隔带变宽导致车行道平面线形畸变;增设绿化带压缩车行道宽度;路面防滑不合格等。并分析问题所在,提出整治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对大量的双车道公路进行了调研和采集了海量的公路、交通、事故数据基础上,针对接入口对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采取的分析方法包括接入口单因素对安全影响分析、考虑交通量和路段长度因素接入口对安全影响分析、接入口和其他因素综合对安全影响分析等。分析结果表明,接入口对双车道公路的总事故率尤其是追尾事故率有重要的影响,并得出了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对交通安全影响的量化结论。全部事故、一般以上事故、路侧事故、追尾事故和碰撞事故等的次数都随接入口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山区双车道公路上,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接入口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全部事故增加4.36%,追尾事故增加11.9%。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特点,以及地面控制点难以实测的实际问题,提出一种沿路线不大于10 km布设一个地面控制点基于有理函数模型( RFM)区域网平差,实现高精度卫星测量的方法.通过对我国青海西宁地区WorldView卫星影像进行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工程应用结果表明,WorldView卫星影像可满足1:2 00...  相似文献   

16.
为综合考虑山区双车道行驶安全舒适性对速度的限制,基于交通安全工程理论,采用多元非线性数值回归分析技术,探讨了平曲线半径R、坡度i、坡长l与事故当量损失率P的相关关系及P、弯道速度V与心率增长率N的相关关系,建立了道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模型和驾驶员行驶舒适性评价模型,并在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及可靠性验证的基础上,推导限制安全舒适速度V。结果表明:在安全性最高的一般弯、坡路段阈值P=80、N=20%时,V=35 km/h达到最佳行驶安全舒适性;在安全性最低的急弯、陡坡路段阈值P=498、N=40%时,V=10 km/h为最大限制速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接入管理技术的优势,结合青岛地区的交通现状,提出了适合青岛地区的接入管理技术。研究对于改善青岛地区的交通拥挤、提高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以及维护城市环境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结合部公路位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受城镇化的影响,路基排水设施改造为城市道路或两侧土地开发利用时被拆除与废弃,使用时间短,资源浪费大。通过分析城乡结合部公路排水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全寿命周期理念设置城乡结合部公路的排水设施,结合地理空间与城镇化发展进程,将城乡结合部公路排水分为两侧在开发、待开发及未开发等3种路段类型。通过对不同路段路基排水设施的灵活设置,实现近期建设为远期所用,节约社会资源,对城乡结合部公路排水设施的设计及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冰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及其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寒冷地区冬季冰雪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被动、消极,部门间协调性差,紧急救援效率低的局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冰雪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特征,通过总结国内外冰雪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处理策略,得到了3类有效降低冰雪天气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的管理措施:信息提供、交通控制和冰雪处理,并从道路维护管理者、紧急事件管理者、道路交通管理者和道路交通参与者4个方面就3类管理措施各自所能取得的安全成效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寒冷地区冰雪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期望能对我国寒冷地区的冰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山区农村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问题也El益突出。在对重庆山区农村公路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并提出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