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现场实际应用中,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与其他系统,以及监测系统自身上位机和下位机的数据接口通信,主要有串口通信(RS-232、RS-422、RS-485)、CAN总线通信、RJ-45以太网等。了解监测系统的接口通信方式,有助于现场调试和故障处理。为此对监测系统数据接口通信方式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在无线车次号传输设备故障处理时,先将RS-422/232转接盒上的3、4端子与无线车次校核仪红黑线依次连接,若校核仪不能收到RS-485信息,则是铁通设备的问题,需通知铁通单位处理;若能收到RS-485信息,则将RS-422/232转接盒甩掉,直接将无线车次校核仪接到TTY/GD串口上,用校核仪发送车次信息,并将笔记本电脑接人.若电脑不能收到格式为FDFD 24字节数据 7E7E的代码,则是TTY/GD串口故障,需更换串口.反之.则是RS-422/232转接盒故障,需对转接盒进行修理或更换.  相似文献   

3.
铁路道口信号设备的维护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机技术、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RS-232方式,完成对铁路道口信号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的卖时监测,为实现道口信号设备状态维修提供基础设备。  相似文献   

4.
颉改菊 《科技交流》2007,37(3):82-86
详细介绍了铁路通信接入网组网中常见的数据通信接口,如E1、V.24、RS-232等,阐述了各个接口引脚分配并且列出了传输速率及距离.  相似文献   

5.
利用Delphi4.0的Object Pascal语言和嵌入式汇编语言混合编程技术,使程序具有访问低层端口的能力,利用例携式计算机的RS-232接口和S7-200PLC的RS-485接口,实现便携式计算机与S7-200PLC的双向通讯。用SETP7MicroWIN32完成控制程序的编制。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车载设备的USB接口的自动化性能测试方法,通过监测车载设备在USB数据传输时的CPU负荷、内存占有率、传输速率等情况来判断车载设备的USB接口的稳定性。该测试方法已运用到实际测试工作中,有效测试了车载设备USB接口功能和性能,确保USB通信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铁路信号电源屏模拟量及开关量信号采集的通用性,开发了以STC12C5A08S2型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采集板卡。板卡通过调整斜率的方式校准采集数据,可通过RS-485接口、Modbus-RTU协议与工控机或HMI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种直放站供电监控系统,能够监控多种供电电源的电源质量,采用嵌入式处理器LPC1768作为控制核心,通过高可靠性的隔离ADC电路对交/直流供电电源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同时支持多个接口通道将供电波形数据上传到网管平台,经过网管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够实时监控直放站设备的供电电源状态,并能提前预警电源质量对直放站系统的影...  相似文献   

9.
鉴于国内轨道交通的建设方式,可根据规划及实施情况考虑共用试车线或部分试车功能,这样既减少试车线的重复建设,又可节约投资.以青岛地铁1、3号线共用试车线为例,首先对试车线功能及信号系统车载设备对试车线的需求进行说明,其次对试车线共用方案按信号系统是否为同一供货商分别进行分析,提出了共用试车线时信号系统室内、室外配置方案,并对试车线共用时可能存在的线路数据、维护管理、界面统一、接口设计、电源及互扰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铁路道岔监测系统现场的通信需要,利用既有的一对双绞线,用现场总线LonWorks进行传输。通过嵌入式网关实现LonWorks总线和RS-232总线间的数据转换;硬件方面,利用FT5000电路实现网关转换功能;软件方面,给出了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最后,对该网关的应用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传统液压螺栓拉伸量数据测量方式主要是采用传统机械指针式百分表,这种靠人工监测手工记录数据的操作方式,存在着人为误读和很多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了螺栓的紧固质量和设备的整体性能。新型液压螺栓拉伸量数据测量装置采用位移传感器采集拉伸量信号,通过数字式百分表实时显示螺栓拉伸量测量数据,同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多通道采集系统转换模块经RS-232串口将数据统一传输到中央控制器中,对采集来的多路数据进行虚拟仪表显示和内部逻辑运算、判断、分析、报误等,并将测量数据自动存储并上传形成表格文件,供检验及管理人员进行数据核查和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12.
BIM技术应用是一次设计手段的变革,站场专业是铁路工程中的龙头专业,是BIM技术应用的重点专业,站场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对整个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论述站场专业BIM技术应用现状。以站场专业利用BIM技术作为设计手段为目的,从设计软件、标准、基础数据和交付平台等方面对站场专业BIM技术应用提出解决对策;提出站场BIM设计软件研发的两种方法。以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为基础对站场IFD标准进行扩充和完善,以站场和航测专业的数据接口为例对站场设计从二维到三维转变时的接口数据适应性调整进行说明。通过对站场设备添加可定位的身份编码,在自主研发的BIM综合管理平台上构建铁路站场专业三维信息模型组织结构树。  相似文献   

13.
为研制RS232/CAN智能协议转换器,根据技术要求,确定其硬件系统主要由RS232接口、CAN协议控制器和CAN总线收发器等组成,软件系统主要由参数设置子程序、RS232串口/CAN转换子程序、CRC校验子程序等组成。关键技术包括:在CAN控制器软件初始化过程中对系统中断的控制;采用硬件流控制实现数据传输过程的控制。将2个RS232/CAN智能转换器通过双绞线连接起来,实现2个设备之间的RS232点对点远程通信。在各设备处安装RS232/CAN智能转换器,通过双绞线连接,并在端点处安装匹配电阻即可组成RS232/CAN通信网络。在调度集中车站智能自律分机系统中,采用RS232/CAN智能协议转换器构建通信网络,既可充分利用原来的软硬件系统,又可提高系统的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4.
通信电源是构成各种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电源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会造成通信系统的故障.近年来,通信电源设备的维护向集中监控管理方式发展.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可将各通信中心、通信站的电源系统进行集中监控,实时监视系统和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和处理相关数据,并对电源设备进行必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介绍应用在长春轻轨4号线FZL100列车自动控制系统FZL.Z20型车载ATC设备离线维修检测的具体实施方案。从硬件接口、软件模块详细介绍维修检测方案的实现。本方案以工控机和虚拟列车控制平台等为硬件基础,通过CAN总线和RS-422总线等接口作为调度接口,为车载ATC设备提供必要的开关量输入和输出采集、速度信号输入、编码信息和过交叉点信息。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铁路设备改造逐年增多,我段管内几乎每年都有许多设备改造项目,随之而来的电源设备容量不足问题逐渐突出,反映到安全生产上就是设备故障增加,可靠性降低.下面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内燃机车供电设备同客车电气设备之间要求有一个品质优良的接口。这种接口设备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均未有详尽的介绍。本文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介绍,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通过大量的试验并采集参数分析,从中得出列车供电电源的品质因数。为此,必须分析非线性负荷的影响,以便评估列车供电设备的品质并找到产生干扰的原因。这对于处理一些重复的及多种相关的数据是很重要的。本文还讲述了对客车电气设备及机车供电  相似文献   

18.
铁路车站分布式计算机联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计算机联锁系统将控制转辙机、信号机、轨道电路、机车信号等室外设备的轨旁执行单元前移至被控设备的旁边,通过安全通信系统实现分布式控制。该系统由监控机、维修机、联锁主机、轨旁执行单元、安全通信系统、电源及供电网络等组成。轨旁执行单元由电源模块、轨旁通信分机、转辙机模块、信号机模块、轨道模块、机车信号模块等组成。安全通信系统由通信主机、轨旁通信分机和通信网络组成。联锁主机与通信主机之间采用冗余RS-422总线方式进行通信;通信主机与轨旁通信分机之间采用点对点冗余光纤进行通信;轨旁通信分机与各控制模块之间采用双CAN总线进行通信。由电源屏通过独立的上、下行咽喉区冗余供电网络向轨旁执行单元提供电源。该系统具有节省电缆、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断线故障等优点;该系统于2010年10月在兰州市西固电厂站试用,已安全稳定运行至今。  相似文献   

19.
发车指示器是地铁运营的辅助设备,是司机行车的重要依据之一。发车指示器主要是从列车自动监控(ATS)子系统接收发车时刻、扣车等相关行车信息后在显示屏上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相应的显示。目前发车指示器系统和ATS子系统的通信接口协议主要有串口(RS232/RS422/RS485)、标准的TCP/IP网络、Modbus、Profibus。提出了一种支持多协议的发车指示器,并介绍了该设备的结构、接口、功能及软件架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地铁车辆大功率交流负载、简化电气接口和降低设备重量的要求,研发了集成逆变器、充电机、输出隔离变压器电路的集成式辅助电源。从电路、结构和控制方面介绍了地铁集成式辅助电源的研制方案及技术特点,并通过试验验证各项参数达到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