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降低重型增压燃气发动机燃料消耗和热负荷,并使之运行在稀薄燃烧区,设计了一种宽域氧(UEGO)传感器控制器和基于此控制器快速实现稀薄燃烧控制的方法。该控制器通过采集UEGO、发动机转速和进气压力等信号,精确计算得到当前工况下的空燃比值,并与可标定的目标空燃比值进行比较,判断当前混合气的浓稀状态,向基于理论空燃比控制的燃气发动机ECU实时输出模拟的开关型氧传感器信号。试验表明:控制器结合基于理论空燃比控制的ECU能实现燃气发动机理论空燃比燃烧和稀薄燃烧组合模式的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2.
现在有些轿车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发动机控制单元对燃油的反馈控制愈加精确。然而普通的氧传感器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本文详细阐述宽量程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符合1978年度汽车排气法规的要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正在生产一种带副燃烧室的排量为1.6~1.8升的汽油发动机,该副燃烧室称为涡流发生罐(TGP:Turbulence GeneratingPot),装于燃烧室内。为了减少汽油发动机排气中有害物质CO、HC及NO_X的含量,可燃用稀薄混合气。但是,稀薄混合气的点火性能差,而且火焰传播速度较慢,故往往带来打不着火、燃烧不稳定及发动机热效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感器故障 一般来说,军用汽车所使用的传感器主要有热敏电阻式、真空压力式、机械传动式和压电式等4种。其作用是随时感知并向电子控制单元提供发动机的工作状况信息。传感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频率是比较高的。传感器一旦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到电子控制单元获取信息的准确性,使其对发动机的控制出现异常,甚至失控。传感器出现故障的原因主要有弹性元器件失效、真空膜片破损和接触部位磨损、烧蚀以及外围线路故障等。  相似文献   

5.
1.引言 有人提出设计开发一种新型的柴油压缩点燃式燃烧方式.并命名为“预混稀薄柴油燃烧”.简称PREDIC。起先通过控制喷油正时.在发动机部分负荷时,NOx(氮氧化物)明显减少。然而,由于受爆震的限制.发动机大负荷运转时,其过量空气系数必须大于2.1.这样我们又提出了柴油机复合燃烧方式.它是利用在预混稀薄燃烧的扩散过程中.再次喷油燃烧.使发动机可以在大负荷下运行,并使NOx(氮氧化物)和烟度排放不到传统燃烧方式的一半.使排放污染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一台发动机上利用光纤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对火花点火发动机爆震燃烧进行控制研究,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探索了光纤传感技术在爆震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光纤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在爆震预测与识别上基本等效,但光纤传感器灵敏度与准确度较高,而且光纤传感器还有利于实现其它多项燃烧特性的测试,光纤传感器将成为电控技术中燃烧过程测控信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故障现象 一辆2010款吴锐车,配备CEA发动机,VIN码为LSVCB63T492******,累计行驶里程约为1万km。该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故障灯异常点亮,但车辆能正常使用。 故障诊断 接车后,试车,确认故障现象属实。连接故障检测仪,读得的故障代码为P0287——增压压力传感器信号太小(偶发)。根据读取的故障代码分析,故障原因可能为增压压力传感器损坏、相关线路故障、发动机控制单元(J623)损坏、增压器损坏。读取发动机系统的数据流,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正> 马自达稀薄燃烧,低度排放发动机样机,目前正在进行台架试验,以对其性能和排放特性进行评定和进一步的改进。马自达多火花塞点火发动机被称为“环绕燃烧过程(SCP)”发动机,它以该公司的顶置双凸轮轴、16气门、1290mL直列4缸发动机为基础,每缸装有4个火花塞,其中3个在燃烧室边缘,1个在中间。 马自达的基本原理是:如果混合气体在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燃烧室外围被点燃,并且火焰向中心扩散,则废气排放会大大低于普通中间点火发动机。这一假设更适用于稀薄燃烧发动机。目前受到日本汽车制造商的重视。马自达的工程师们已经着手对这一理论进行试验证实,最先采用的是定容试验容器,中间经过了用金属  相似文献   

9.
<正> 1.技术特性概述 AVL燃烧摄影的原理是利用一个特殊设计的端窥镜,这个端窥镜允许光线进入实际柴油机的燃烧室而不干扰其燃烧过程。 与普通的摄影技术相比,端窥镜作为一种照象系统是利用几个很小的窗孔(直径9mm),这些窗孔用类似安装气缸压力传感器的方法安装在发动机的气缸盖中。为了清洗,窗孔易于装卸而无需从发动机上拆卸气缸盖。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轿车用发动机节能的新方法-汽油机稀薄燃烧和发动机柴油化,详细地叙述了汽油机实现稀薄燃烧的关键技术和轿车用发动机柴油化的技术特点,指出汽油机稀薄燃烧及发动机柴油化是轿车发动机节能的最佳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爆燃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燃烧现象。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末端的可燃混合气在正常火焰前锋到达之前,由于受高温和高压的影响,生成大量极不稳定的过氧化物而自燃,形成爆炸性燃烧,此时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往往比正常值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其燃烧压力和温度都以瞬时、局部地增加,这种燃烧被称为爆燃。 产生爆燃的原因除发动机自身结构以外,使用中主要有发动机的高负荷低转速、点火提前角过大、混合气浓度偏高、燃油品质差、燃烧室内积炭过多、发动机过热等。  相似文献   

12.
以点燃式汽油转子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湍流和燃烧模型,实现了发动机工作过程的三维动态模拟,并利用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计算和分析了4种不同点火位置对缸内压力、温度、火焰传播及NO_x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点火位置选择在燃烧室中轴线上,与转子凹坑中心位置重合,能优化燃烧,获取较大的功率;在燃烧室后部点火时,燃烧初期火焰传播速度快,压力升高率大,但是受限于燃烧室后部燃料少,压力峰值不高,且NO_x的生成量偏高;在燃烧室前部点火时,在补燃期阶段燃烧速度最快,但是点燃后压力升高阶段的燃烧效率一般;点火位置位于燃烧中轴线两侧错位排布时,燃烧效率低下导致压力峰值最低,同时NO_x的生成量稍高;一定工况下,双点火位置的坐标分别为(10 mm,-56 mm,-37.2 mm)和(-10 mm,-56 mm,-37.2mm)时,该发动机能获得最大的功率且NO_x生成量较少。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检测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油压力,对一种利用铁基非晶态合金压磁效应实现发动机机油压力检测的方法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首先,设计了一种膜片压磁电感式压力传感器,论述了这种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以及主要参数的选择.然后,通过试验,分析了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以及温度、激磁电流强度、频率对输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应用光导纤维动态燃烧压力传感器的点火闭环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利用最高燃烧压力点的曲轴转角作为反馈信号,实现其对发动机点火正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D—4发动机为直喷式汽油机。排量为1.998L,缸径。行程为86。86(mm),直列4缸4气门,压缩比为10.0,喷油压力8.OMPa~13.0MPa,带SCV(电控涡流阀)的独立螺旋气道,深碟型活塞(顶部为唇形)。D-4发动机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空燃比约为50的超稀薄燃烧。因为在稀薄燃烧区域的燃油是在点火行程之前进行喷射的,所以喷油压力为12MPa,约为一般EFI喷射的40倍。高压喷射保证射入直径不大于20pm的油滴瞬时汽化,保证了短时间内喷射足够多的燃料。运用层状填充技术使存在于火花塞附近的能够着火的混合气进行分层燃烧,然后再采用涡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Super Spark Ignition(Super SI)燃烧方式,即稀薄混合气在近自燃温度状态下点燃燃烧,分析了这种燃烧方式的可行性和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气稀薄时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可显著降低平均指示压力(pmi)的循环波动,缩短燃烧持续期,拓展点燃燃烧的稀薄极限;Super SI燃烧方式具有热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转子发动机缸内燃料燃烧效果不佳的问题,以一款预混式汽油转子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转子发动机缸内流动与燃烧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并利用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选取敞口式、直口式和缩口式3种不同类型的燃烧室凹坑,研究了燃烧室凹坑形状对缸内压力、温度、火焰传播及NO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了解放CA10侧置气门式汽油机L型燃烧室的优缺点。接着详细论述了汽油机稀混合气燃烧理论和根据这个理论在165F发动机上探索出的十多种燃烧室方案。最后介绍了斜盘形燃烧室的结构特点和用于165F发动机及解放发动机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在改造的解放CA10发动机上或在CA15发动机上,斜盘形燃烧室的性能均比CA15弧球形燃烧室的性能要好。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在第76届日内瓦车展上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公开了一款喷射导向直喷式发动机;宝马公司也公开了其排量为3.0L直列6缸喷射导向直喷式发动机,不过该公司的发动机采用的是,按化学计量混合的直喷方式,利用普通三元催化剂,以理论混合比方式来工作而非稀薄燃烧方式。  相似文献   

20.
排气再循环(EGR)是一种将5%~20%的废气重新引入进气管,与新鲜混合气一道进入燃烧室,使最高燃烧温度降低,从而减少NOx的生成量的技术措施。但是,排气再循环也会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降低,使发动机在怠速、低速等工况下运转不稳定。为此,需要由电控单元根据发动机的工况控制排气再循环系统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