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具有人均占用道路资源少、高效、节能等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优先扶植发展的对象,当今我国城市正面临着机动化和城市化的双重挑战,长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交通量与道路面积之间的矛盾,而如何从微观角度定量测度不同交通方式的道路利用效率,尚没有成熟、公认的方法。围绕不同道路交通方式的客运周转量与运输过程占用的道路面积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定量分析不同交通方式道路利用效率的测度方法。该方法反映了不同交通方式的载客量、运输距离、运输速度、运输过程的占路面积和占路时间等要素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基于天津市区GPS车辆行驶数据,以小汽车、"步行+公交"出行方式为例,具体阐述该测度方法的应用。结果显示,完成同样运输量,小汽车道路占用面积是公共汽车的7倍。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12个大城市限制小汽车使用的交通政策,评估其在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的效果.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增长的过程.在欧洲,多个地区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增加了公交客运量,但新增乘客来自于非机动交通而非私人小汽车,这实际上增加了能源消耗总量.各城市旨在减少私人小汽...  相似文献   

4.
现代有轨电车采用平交道口和优先信号的中低运量的混合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坚持可持续发展路线的绿色的公共交通方式,具有载客量大、舒适、能耗低、污染少等优点,可在城市中得到方便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一直围绕小汽车出行建造城市。为了方便车辆通行,占用了人行道路;为了建设道路基础设施,破坏了城市;在车祸中丧生的人数每年递增;不断制造出来的噪声和废气污染着我们的城市。而这些只是小汽车对社会所造成的一部分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评估出行个体从高铁枢纽到达城市各区域的难易水平,从而合理进行公共交通资源的配置优化,选取国内主要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中共31个高铁枢纽,基于互联网地图开放数据系统分析高铁枢纽衔接城市交通网络的动静态可达性,包括高铁枢纽与城市区域的公共交通换乘衔接空间特征和换乘可达性静态特征,以及小汽车和公共交通时空可达性动态特征。研究发现,多数枢纽都能通过3次及以下公共交通换乘到达70%以上的城市区域,各等级城市枢纽公共交通换乘衔接空间特征呈现出以轨道交通等大运量公共交通线网为骨干的带状向外扩散形态;高铁枢纽与城市交通网络小汽车时空可达性为外疏内密的分布格局,而公共交通时空可达性表现出明显的条形放射状;高铁枢纽与城市各区域的小汽车衔接动态时空可达性较公共交通更好,但随着出行时长的增加,两者可达性差异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7.
李娜 《交通与运输》2007,23(5):10-12
面对私人小汽车浪潮的冲击,亚洲先进城市在全面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主导地位和服务水平的同时,严格控制私人小汽车交通,创造出有利于公共交通的竞争环境。一、亚洲城市公交先进水平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小汽车限购、限行政策引发各界讨论,但是缺少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角度出发阐述并反思政策推出背景和调整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讨论深圳市历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小汽车限制政策规划内容及实施情况。探讨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层面,面向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应当提出的小汽车限制政策内容及要求。在战略层面提出小汽车发展政策,强调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强化管理政策的法定地位。最后提出,要持续加快构建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并通过更严格的限制小汽车拥有、使用措施,继续深化道路空间使用管制。  相似文献   

9.
一个理性、公平、可持续的城市交通政策应该是排斥小汽车交通,以公共交通以及绿色交通方式满足绝大多数市民出行机动性和可达性的需求。理性的交通政策应该避免在试图改善地面公共交通的同时,过多地提升小汽车机动性和可达性的举措。错误的城市交通政策希望通过修建地铁转移部分地面公交客流,试图能达到把地面道路空间腾出来供小汽车使用,改善道路的交通拥堵。这种设想是非理性的,小汽车通行条件改善将进一步刺激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增量往往会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发展快速公交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武 《城市交通》2006,4(6):26-28
快速公交(BRT)已经在我国部分城市开展了规划和建设,但人们对快速公交还存在不同的认识。鉴于BRT的建设和运营是对很多传统理念的全面挑战,提出了城市空间和道路资源的分配标准,机动车要按道路的使用程度收费,今后不承建任何仅仅为了改善小汽车通行能力的交通工程和交通设施的理念,并进一步明确了BRT的特点和定位,即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是利用现代化大容量专用公共交通车辆,在专用的道路空间快速运行的公共交通方式,具有与轨道交通相近的运量大、快捷、安全等特性,且建设周期短,造价和运营成本相对低廉。认为优先发展RT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完善资金投入的政策,必须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其次,必须明确路权分配要向BRT倾斜,以解决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