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借鉴和参考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针对较大型平面交叉口提出了一种交通组织方式.研究了较大型平面交叉口施划机动车左转弯待转区、直行待行区,非机动车左转弯待转区、直行待行区,人行待行区标线和设置左转弯待转、直行待行、人行待行信号灯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并设计制作了以单片机逻辑运算为主导的左转弯待转、直行待行、人行待行信号灯.在不进行大规模工程改造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交叉口固有的时空资源,进一步提高通行效率,对缓解交叉口拥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违反让车规定①不让非机动车先行。机动车右转弯遇直行的非机动车时,应让非机动车先行。有的机动车驾驶员急于抢在非机动车前先行右转弯,妨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结果造成事故。②有的驾驶员在驶入或驶出非机动车道时尚能注意避让非机动车,但在机动车辆受阻路段与非机动车混行时,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Hook-turn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设置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交叉口直行专用车道的机动车延误计算方法;之后考虑交叉口内部待行区左转机动车发生排队上溯、未发生排队上溯2种情况,建立了直行/左转/右转共用车道的机动车期望延误模型;研究了待行区左转机动车对同相位交通流运行的影响,提出了有效利用绿灯时间的校正方法。以交叉口机动车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周期时长、相位绿灯时间为自变量,建立信号配时方案优化方法。采用实际交叉口数据对所建立方法进行检验,并根据Hook-turn方法设计了2种改进渠化方案;在VISSIM中采集2种改进方案、现状方案的机动车延误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信号配时方案下,Hook-turn方法可以减少直行机动车以及交叉口整体机动车平均延误;当左转车流量较小时,Hook-turn方法的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2006—2013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酒后驾驶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机动车酒后驾驶交通事故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所占总交通事故数比例无太大波动,稳定在2.5%左右,其中交通事故数从2006年的9 442起,降低到2013年的4 886起;而非机动车酒后驾驶交通事故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134起上升至2013年288起;酒后驾驶事故数所占总交通事故数比例也有所上升,其中2006年所占交通事故总数比例为0.04%,2013年所占交通事故比例为0.14%.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机动车流和非机动车流在交叉口交通信号灯影响下的过街跟驰情况,文章对西安市南稍门十字以及小寨十字进行了观测与记录,采用录制视频的方式,观测了在一个交通信号灯周期内车流的过街跟驰情况,采集并分析数据后,针对机动车流的跟驰行为构建了基于安全距离的跟驰模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交叉口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过街行为受行人和机动车流影响较大,转向车流与直行的车流也会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6.
道路平面交叉口车辆违章右转弯行为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守愚  程三伟  李江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4):112-115,119
城市道路交叉口场景复杂,流量巨大,是交通事故多发地点。而交叉口处车辆违章转弯是造成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道路交叉口处违章转弯车辆的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对于减少交叉口处的事故发生,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计算机视频技术,并结合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相位特性以及车道内行车标志线等信息,研究了交叉口处违章右转弯车辆的检测与跟踪算法,给出了违章右转弯行为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道路交叉口车-车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人、车、路、环境与交叉口事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471起交叉口事故数据为样本,将伤亡程度作为因变量,通过聚类压缩、平行性检验选取13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对事故严重程度影响显著的因素。结果表明,车辆类型、事故发生时段、是否有路灯、路口是否有信号灯、驾驶员主要过失均显著影响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驾驶员存在超速驾驶违法行为、涉及非机动车的交叉口交通事故最严重;交通信号控制设施越完善、照明条件越好事故严重性越低。  相似文献   

8.
信号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研究信号交叉口各交通流的相互影响,以便对其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信号控制,分析了四路平面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冲突,并应用接受间隙理论,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得到了左转非机动车穿越分布规律,推导了左转非机动车穿越数及滞留数计算公式;通过定量分析,最后得到了左转非机动车对直行机动车的影响模型,为设置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相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信号交叉口的信号设计,特别是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相位的设置、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机动车右转弯内轮差的形成机制及计算模型基础上,分析设计车辆内轮差在典型车辆轴距、路缘石转弯半径情况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对非机动车道断面组合型式下机动车右转弯与非机动、行人的冲突进行仿真分析与对比评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为预防交叉口右转弯事故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电动车介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我国并没有专门的电动车道,也没有执行严格的相关管理,再加上还有很多电动车车主安全意识不强,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导致各类事故频发。《中华人面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  相似文献   

11.
混合交通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可靠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混合交通条件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随机性,定义了交叉口通行能力可靠度,并利用基于VISSIM仿真模型获得的数据,标定分布函数,举例给出了典型分位通行能力.考虑到分析时段内车辆到达的随机性,给出了车辆随机到达条件下通行能力可靠度的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混合交通条件下交叉口通行能力可靠度对行人、非机动车流量均值的灵敏度.结果表明:行人、非机动车交通对机动车的冲突干扰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专用转向车道通行能力的随机性,但对共用车道通行能力随机性的影响相对较小;正态分布适用于描述10 min或更长时段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概率分布;交叉口机动车到达流量水平越高,行人、非机动车流量均值对通行能力可靠度的影响就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两相位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典型交叉口的流量、流向和其他运行数据,利用VISSIM仿真软件构建三导向车道两相位交叉口仿真模型,以交叉口平均延误和排队长度为优化指标进行不同渠化方案对比仿真研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现有专用导向车道设置依据不完全适用于两相位交叉口,尤其是左转导向车道存在较大偏差;当左转流量比例大于或等于直行时,宜设置专用左转导向车道;当右转流量占比大于15%且小于25%时,是否设置右转车道对交叉口通行效率的影响不大;当右转流量占比大于25%时,宜设置专用右转导向车道。  相似文献   

13.
公路平面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长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交叉口作为道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水平的好坏对整个道路系统的安全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来自不同方向的车流在此处合流、分流和交叉,其中频繁的左转车辆阻碍直行车流的行驶,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增加了交叉口的延误,并增大交通事故率。如果合理设置左转车道能够有效地将左转车辆从直行车流中分离出来,减小车流速度方差,并降低追尾事故的发生;而左转车道,长度的设计是设置左转车道的关键元素,本文主要是针对信号交叉口选取适当的设计指标建立模型,并通过TSI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专用左转相位下的左转车道排队长度,进而计算出左转车道的设计长度。  相似文献   

14.
信号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的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叉口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目前解决交叉口拥堵所采取的措施使信号周期时长过长,路口延误增加、油耗增加、城市环境污染加剧。该文的出发点在于探索直行车道在路口的利用率提高的方法,初步分析直行待行区的设置方法和设置长度,并通过实例分析对比了直行待行区设置前后的交通效益指标。结果表明:合理设置直行机动车等待区可以缩短周期时长,减小车均延误,提高进口车道的利用率,充分利用交叉口的时空资源。  相似文献   

15.
行人、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及伤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市嘉定区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信息采集的基础上,讨论此类事故的相关特征,并对行人、非机动车和小型机动车的碰撞事故进行深入研究,为车外人员的伤害位置、伤害原因与碰撞形态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交叉口单口放行方法相位设计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理论分析结合Vissim软件仿真的手段,提出单口放行方法具有采用左转直行自适应车道、适合不对称交通流、容易变道以及简单易操作的4个优点。分析了该方法在左转非机动车与直行机动车相冲突和相位损失方面的缺陷,计算了延误,并总结了单口放行方法的适用性条件。最后,以株洲市某路口为例,对比分析了采用传统的4相位和单口放行两种方法设计时交叉口的各项评价指标。研究表明,设计恰当的单口放行配时方法能大大减少交叉口的延误,提高路网里车辆的行程车速和总行程时间。  相似文献   

17.
人非共板断面通过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高差进行分离,减少机非碰撞的交通事故;避免非机动车对机动车通行的影响,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人非冲突予盾增加,非机动车频繁起伏,舒适性下降等问题;结合道路红线宽度、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组织等因素,研究人非共板断面在路段及交叉口范围的交通模式,从而分析总结人非共板断面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对方人员死亡或者重伤,机动车一方无过错,应当分担对方10%的经济损失.但按照10%计算,赔偿额超过交通事故发生地10个月平均生活费的,按10个月的平均生活费支付;前述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故意造成自身伤害或者进入高速公路造成损害的除外."这体现了交通事故赔偿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什么要规定无过错原则呢?因为在我国的道路交通中,非机动车、行人所占的比例非常大,道路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混行的情况十分普遍.机动车速度快,质量大,非机动车、行人与其相比是弱者,发生交通事故时机动车容易给非机动车、行人造成严重伤害.因此,从保护弱者的角度出发,<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做出了上述无过错责任的规定,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事故预防重点,更好地预防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事故,提取交通事故双方交通方式、行驶方向、碰撞方式三要素,将城市道路交叉口因交通参与者之间发生交通冲突导致的交通事故细化为3个大类、18个小类,并制定命名规则分别对18种事故类型进行命名;分别以事故实际发生频率和事故危险性作为风险矩阵中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的定量衡量指标,提出一种将风险矩阵方法与有序样品聚类方法相结合的事故风险分级方法,分别对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和信号控制交叉口18种事故类型的风险进行分级,梳理出无信号控制交叉口6种中等风险以上交通事故类型、信号控制交叉口3种中等风险以上交通事故类型,并分别提出相应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清华东路与双清路丁字交叉口上下班高峰期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流量及信号灯配时进行调查,针对该交叉口存在的道路过窄、信号灯配时不合理、非机动车及行人流量大、道路标志标线不明确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拓宽道路宽度、增加非机动车车道、对信号灯配时相位进行优化等方案,最后运用Synchro仿真软件对改造前后的交叉口进行模拟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改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