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59——1977年,先后在全麻低温、全麻低温并用体外循环、针麻常温体外循环及针麻低温(血液降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了心内直视手术。其间由于林彪及“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自1966年8月至1973年3月近六年多,心内直视手术全部停止。1973年4月在学习兄弟省市经验的基础上,又继续开展了针麻常温体外循环及针麻低温(血液降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本文仅就1973年以后71例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西安医学院神经外科,在党的培养和支持下于1954年正式建立并开始工作,按我们的设备以及临床轻验和理论方面还不够,在工作中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和挽救病人的生命,努力克服困难,为许多患者进行了合理的治疗。我们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不仅为某些浅在较易治疗的脑瘤患者,和其他神经外科疾患(如脑损伤,脑积水,脑脓肿,脑脊膜膨出,脊髓瘤等)进行了多次手术,同时也给一些被认为较困难治疗的如矢状窦旁脑角膜瘤,垂体瘤,笫四脑室肿瘤和第三脑室后部肿瘤成功的进行了手术。  相似文献   

3.
<正> 嗅神经上皮瘤是一种发生在鼻腔的神经源性肿瘤,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简要讨论。患者男,44岁,住院号134461,1981年4月28日住院。患者于半年多以前,曾以“头痛两月余”之主诉住西安市某医院神经科,按“前颅凹肿瘤”开颅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并行钴~(60)放射治疗4500r。出院时头疼消失,唯左眼球突出未恢复。半月多以  相似文献   

4.
1972年5月至1977年9月,我院采用针麻同时行清醒气管内插管辅助呼吸,胸椎旁交感神经节阻滞的复合方法施行食管手术326例。优良率为57.9%。我们体会到: 一、食管手术病人大部分年龄大,常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全身情况差,贫血,血浆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B超实时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病变进行超声扫描,探讨其成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常规开颅后在硬膜外和硬膜下应用B超,结合术前资料,进行病灶的实时定位,帮助选择皮层切口和手术路径,并用B超判定病灶切除程度。结果42例中,全部病变定位准确,准确率达100%,34例病变全部切除,6例次全切,2例死亡。结论术中B超能实时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轮廓,有助于病变的术中定位和定性,减少手术副损伤。  相似文献   

6.
随着针刺麻醉在临床各种手术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医务工作者在提高针麻效果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不仅在针麻手术中,大大减少了针刺数目,有的甚至用一根针做胸、脑等大手术,而且不少单位,已经开始手术前诱导15—30分钟后“不留针作手术”,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腭穹隆形态对无牙上颌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模拟五种咬合状态,对尖、平、凹三种腭穹隆形态无牙上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结果在五种加载条件下,三种腭穹隆形态无牙上颌的唇系带切迹区及牙槽嵴顶区为压应力集中区。在所有加载方式下,凹型腭穹隆形态无牙上颌的唇系带切迹区、上腭区及牙槽嵴顶区压应力峰值均高于平型,尖型最低。结论腭穹隆形态对无牙上颌的压应力分布状况无明显影响,对各压应力区应力值大小有影响;无牙上颌压应力的分布及大小与加载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了346例额底与颌面部骨折,其中194例由外科处理,对手术结果作了估价。强调早期对复合性额底—颌面部骨折的一期手术修复。对经筛部入路、经筛—经额的联合入路,以及单纯神经外科处理此类病人的适应征作了分析。在手术治疗这些骨折时,对决定重要的手术方式作了介绍。采用经筛入路治疗额底C.S.F漏出是一种众所周知的手术步骤鉴于额底与颌面部骨折经常是复合性(占我们资料中的43.2%)的,从外科治疗的观点看,作者认为对这种复合性损伤应该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对额底—颌面复合性损伤的患者,增加了手术方式。对195例手术治疗的结果,采用联合额底—颌面一期手术的优点以及只由神经外科处理的二期手术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颅颈交界处压迫性病变位于背侧者,由后入路手术治疗,已为神经外科及骨科医生所熟悉,而病灶位腹侧者因手术入路困难而限制了病灶的切除,随着显微外科技术与显微手术器械的改进、影像学的发展,经口咽(TOA)手术入路切除颈、延髓腹侧压迫性病灶,变得简便易行,并获...  相似文献   

10.
颚裂根治术     
此手术我们系采用最先进的苏联医学科学院院士氏的方法,在英美尚无人采用(手术较大),此法的效果是远超过美国,根据我们对病人术后远期效果的观察,确实具备以下之优点:1.术后不易裂开(操作正确)。2.软颚部活动良好。3.能使软颚后退1、50m 而恢复正常之长度。4.92.5%的病人术后能改善发音,70%的病人能恢复正常发音。5.如果手术失败时,但第二次修复容易。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探讨CO_2激光刀在神经外科手术应用中的优越性,我们于1980年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本文就椎间盘脱出手术的应用介绍如下. 手术器械:使用JGJ-Ⅰ型CO_2激光手术刀,波长10.6μm,连续输出,刀头功率为52.2w,焦点直径  相似文献   

12.
肺动脉办狭窄是先天性心脏病中一种较常见的畸形,以往在治疗上国内均采用低温或体外循环下直视切开术。1973年以来我们对7例肺动脉办狭窄的患者在针麻常温下施行直视切开术,无一例死亡,均取得满意效果。并与9例在全麻低温下直视切开术作一对比,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妇科病人中人工流产及绝育手术者不在少数,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病人最感痛苦和手术者花费时间最多的是以 Hegaris 扩张器扩张宫颈管,将关闭的宫颈用 Hegaris 扩器扩张至 NO12号方能行人工流产手术,电吸引刮匙应用以来虽手术时间大大缩短,亦仍需将宫颈扩张至刮匙能通过的余地,造成手术时间长和病人痛苦。自我科开展中西医合流以来,全科同志掌握了针灸手法并将其试用于引产上。目前虽未能达到针灸引产(因时间较长病人不能等待)但通过针刺及手术中观察,子宫颈管发生松池现象,致使手术过于顺利,扩张宫颈毫不费劲,Hegaris 扩张器自 HO7至 NO12.5一直顺利插入。我们想如果今后大力开展电吸引刮匙(目  相似文献   

14.
前文总结了电针对家兔反射性屈肌肌电的长持续抑制作用,提出以此作为针刺镇疼模型,为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结合探索针麻原理打下初步基础。本文即以反射性屈肌肌电作为指标探索它在针刺麻醉效果预测中的作用。通过33例预测效果和针麻效果的比较,我们认为反射性屈肌肌电是可用的针麻效果的预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引流量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chronicsubduralhematoma ,CS DH)是中老年患者轻微颅脑损伤后最为常见的颅内病变。虽然CSDH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但钻孔闭式引流术已成为神经外科医生普遍采用的方法。我们对CSDH患者术后引流量进行了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选择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本院神经外科资料完整的CSDH患者 15 2例。其中男 138例 ,女 14例 ,年龄 36~ 82岁 ,平均 6 2 .3岁。 5 0~ 6 5岁者 12 6例占 83% ;双侧CSDH者 2 3例。 15 2例CSDH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扫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Quadrant通道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技巧及该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0月~2015年7月经Quadrant通道进行显微切除手术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资料及手术方式和临床恢复情况。结果共16例肿瘤患者,其中硬脊膜外3例、髓外硬膜下12例、髓内1例;包括颈段(C3~C7)3例,胸段(T1~T10)5例,下胸及腰骶段(T11~S2)8例,肿瘤均做到镜下全切,无中转开放性手术者;按病理分型包括神经鞘瘤(9例)、神经纤维瘤(2例)、脊膜瘤(4例)和神经上皮性囊肿(1例)。术后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随访2~10月无1例肿瘤复发或出现脊柱失稳的并发症。结论采取Quadrant通道可进行长度小于2个椎体节段、横截面小于2/3椎管面积的硬膜外及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切除,但粘连广泛及髓内病变的手术应更慎重,其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Mc Quiston氏,(1)于1950年提出麻醉期内,进行降温可以减低组织的需氧量。Lewis和Taufic二氏于1953年首次报告在低温麻醉下施行心脏无血手术成功。Swan氏敍述了16个病人在低温麻醉下,中断心血循环进行心内手术。  相似文献   

18.
<正> 显微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技术一重大发展,由于手术显微镜的立体放大和良好的照明,以及双极电凝和显微外科器械的应用,对神经外科旧的手术方法加以精炼,开展了过去所不能做的一些手术。这里简要介绍近几年来显微神经外科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9.
<正> 听神经瘤(Acoustic tumor)病早为神经外科和耳科医生所熟知。自从Sand ifort(德国)于1777年在尸解中发现第一例听神经瘤,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对听神经瘤临床方面的认识以及手术方法的进展是走过一段漫长的路程,截止目前我们对于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仍存在着困难,至于手术的方式方法也有待于不断的改进。为此,笔者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综合报导,以供同道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脊髓脊柱疾病发病广泛,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退行性病变、创伤、肿瘤、畸形等。在欧美、日、韩等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对脊髓脊柱疾病的诊治均由接受过显微外科技术和脊柱内固定技术训练的专业医生来完成,而国内则属于神经外科、骨科、中医科和康复科的交叉学科。由于专业的限制,很难把最好、最先进的手术治疗和脊柱内固定技术同时带给患者,故而有很多脊髓脊柱疾病的患者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专业治疗。北京301医院神经外科的段国升教授1953年就报道了颈椎及腰椎间盘的切除手术,但因为历史的原因,脊柱的手术多在骨科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