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7,(18):16-21
2007年国内SUV有两件大事引人关注:一、在国内乘用车细分市场,SUV特别是两驱SUV异军突起,成为市场表现最为出色的细分市场,1~5月份,国内SUV销售量为64358辆,同比增长高达39%,销售增长率位居国内乘用车各细分市场之首;二、即使是在2007年国内SUV行业产销两旺的大背景下,国内SUV企业依然痴心不改,坚定地走产品多元化之路,进军轿车市场的号角再次吹响。国内SUV企业多元化探索,福兮还是祸兮?  相似文献   

2.
仿佛十年一个轮回,国内微型客车行业在2009年终于迎来了“好日子”。回想十年前的1999年,国内微型客车行业曾经风光无限,长安、哈飞、昌河凭借微型客车异军突起,一举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前十强;怀着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长安、哈飞、昌河等主流微型客车重心转移,厂家开始大举进军国内轿车市场,进入新世纪,国内微型客车行业的市场关注度逐年降低,生产厂家开始“移情别恋”,  相似文献   

3.
油品——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确定 根据国家发改委初步确定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从紧盯国际成品油价格改盯国际原油价格。新成品油价格依据世界主要产油区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再综合国内炼油行业平均成本、行业平均利润后,确定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据悉,上述三地原油价仅仅为国内成品油价的基准,国家发改委会综合核算国内炼化企业的炼油平均成本,确定行业的平均利润,最终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价。  相似文献   

4.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8,(11):13-17
在国内CPI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南方暴风雪袭击、国际油价居高不下连创新高、股票市场风雨漂泊的背景下,2008年的国内轿车市场也受到了冲击,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个别媒体甚至爆出2月份国内轿车市场环比下降27%的耸人标题,使得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误以为2008年国内轿车市场大幅走弱,股票市场汽车板块遭受重创,投资者甚至是投资基金出现了恐慌性抛售。事实是,2008年的国内轿车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仍然保持着销售两位数增长,各轿车细分市场仍然保持着活跃态势,并呈现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特点:值得高兴的是,在2008年国内轿车市场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国内微型轿车细分市场却逆市走强,好于2007年的市场表现,也让未来国内微型轿车市场将要崩盘的预言“不攻自破”。国内经济型轿车细分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分化走势,南京菲亚特旗下派力奥、周末风和西耶纳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5.
《中华汽摩配》2005,(6):31-31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和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许多国外太的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内设厂,并直接组织在国内市场的销售,进而改变了以前主要依靠国内代理商进行销售和组织市场的渠道模式,这一点在办公设备行业尤其明显。施乐、理想科学、佳能、东芝、夏普、理光、美能达均在国内设立了独资或合资的工厂。  相似文献   

6.
2008年国内微型乘用车行业仍在遭受苦难:市场在流失,消费者在漠视,人气在下降,行业内主流企业“无心恋战”,纷纷升级换代,微型乘用车成了低端、落后的代名词和抛售的对象。需要看到的是,国内微型乘用车行业每年150万辆的销售规模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广阔市场,特别是国内微型轿车市场尽管仍为负增长,但已经先于国内轿车行业率先止跌,呈现出反弹迹象,国内微型客车市场的增长幅度首次高于国内轿车行业的发展水平。相信随着2009年初国家在政策和市场方面频频出台的利好消息,国内微型乘用车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7.
2006年对于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行业来说,值得总结的地方很多。虽然以自主品牌为绝对主力军的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行业表现欠佳,让人从感情上难以接受,但在讲究投资回报的今天,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行业在国内乘用车领域由主角沦为配角,主流微型车企业“见异思迁”,对经济型轿车甚至是中级轿车“情有独钟”也是迫不得已和情理之中的事。  相似文献   

8.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5,(29):16-20
国内中级轿车是指发动机排量在1.6~2.0L、售价8~18万元的中档轿车。在深受“中庸之道”影响、国内中产阶层迅速壮大的背景下,国内中级轿车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众多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品牌中级轿车的上市,进一步刺激了国内中级轿车市场的需求。1.6L和2.0L两大黄金排量细分市场的深入挖掘,都注定了国内中级轿车市场不同凡响、必定精彩。  相似文献   

9.
在原材料涨价和整车厂降价的双重压力下,国内零部件企业正显得呼吸有些困难。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散、乱、差”有目共睹,加上国内整车配套厂人为地制造非技术性障碍,国内零部件厂商似乎已有些吃不消了。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内专用汽车市场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发展格局。然而自2005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国家治理整顿汽车市场及煤炭市场以及市场大环境持续走低等因素的影响,与国内载货汽车市场一样,国内专用汽车市场在低速、平稳中走过了2005年。  相似文献   

11.
随着Crossover日渐风靡,国内Crossover风格的车型也越来越多。长安铃木天语SX4两厢率先在上海车展上市,为国内车市带来了首款真正意义上的Crossover运动休旅车。此外,东风本田新C-RV,福特S-MAX、瑞虎等及CrossPolo等车型,也使国内新兴的运动休旅车市场日渐火热。在国内Crossover细分市场敢为天下先的长安铃木分析,Crossover车型既不属于轿车范畴,  相似文献   

12.
不停车收费系统及技术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颖华 《公路交通科技》2002,19(5):103-105,109
针对不停车收费系统在国内应用的不兼容性,介绍ETC系统的相关技术和标准化动态,详细讨论国内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技术选择和评估,这将有助于推进国内不停车收费系统标准化、规范化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5,(12):36-42
2005年一季度,外部政策市场环境的“频频利好”,使得积聚已久市场做多动能的国内微型轿车市场终于开始爆发,在2005年国内轿车市场的表现可谓无限风光。以天津一汽夏利和奇瑞QQ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微型轿车“威风八面”,“昂首阔步”进入国内轿车单一品牌销量排行榜的前三名,表明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天地广阔”,  相似文献   

14.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轻卡市场虽然整体发展平淡,但欧系、日系轻卡的格局变化却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国内轻卡消费的天平正不断偏向欧系轻卡。虽然今年轻卡行业增长率由去年同期咯有下降,但以福田欧马可、南京依维柯“欧霸”为代表的欧系轻卡却逆市上扬,业绩看好,而一直沿用的日本上世纪80年代技术的日系轻卡,在独占国内市场近20年后,已经显得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日渐升级的需要,垄断地位开始迅速弱化。  相似文献   

15.
盛太莲 《汽车情报》2007,(23):22-28
一、上半年国内卡车市场销售形势分析上半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拉动了国内卡车市场快速发展。据中汽协最新统计数据,2007年6月份,国内完成货车(含底盘)总销量171462辆,环比下降4.72%,比同期增长34.91%。1-6月份国内累计完成销售1032354辆,同比增长22.5%。其中:  相似文献   

16.
马爽 《汽车情报》2005,(23):14-17
在国内高档轿车行业短短数年的发展历程中,2005年无疑是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一年:一方面,高档轿车三款新产品——凯迪拉克、荣御、皇冠均在一年内上市,北京奔驰高档轿车合资项目正式获得商务部批准,跨国汽车巨头对国内高档轿车市场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这在国内高档轿车市场上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17.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6,(36):16-21
首次列入国际A级车展的北京国际车展作为国内轿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受到国内外汽车巨头前所未有的重视,自主品牌轿车大放异彩,概念车、轿跑车大行其道,顶级豪华车纷纷被订购,参观人数创历史最高记录。值得关注的是,国内轿车企业纷纷推出即将量产的时尚两厢轿车,自主品牌对两厢轿车新产品依然情有独钟,合资企业高调大举介入,展台上时尚两厢轿车流光溢彩、绚烂夺目,使得近年来逐渐升温的国内两厢轿车热再度急剧升温,预示着今后国内轿车行业的两厢轿车热将成为主流,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8.
2003~2004年微型汽车市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3年国内微型汽车市场评价 1.2003年国内微型汽车市场总体发展情况2003年是我国汽车工业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呈现出产销两旺、利润大幅增长的喜人景象。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内微型汽车行业基本保持了与中国汽车工业同步发展的好势头。2003年,国内微型汽车产量为129.89万辆,同比增长28.92%;销量为131.14万辆,同比增长33.34%。  相似文献   

19.
《轿车情报》2004,(10):27
日前广受期待的东风日产豪华轿车TEANA天籁正式宣告上市,不仅为东风集团又增一款当代级最豪华高档轿车,更一举打破国内豪华轿车市场由奔驰、宝马、奥迪三强长期称霸的格局,成为不容三强小觑的强大竞争对手,同时天籁的诞生也为国内豪华轿车市场带来一股清新自然的豪华新风,吹皱国内豪华轿车市场这池春水。  相似文献   

20.
更正     
近日,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公布了2005年1~12月的日本国内生产、销售及出口业绩。由于新车型及“Mazda3”的持续旺销,2005年度的日本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与出口三项指标均超过了200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