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国家路网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斜交桥.对于单跨斜交桥,斜交角度越大时斜交桥效应将越明显,因此按照正交桥设计会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文章以省道212线海流图-五原段公路工程为背景,通过大量计算分析对比,总结出了斜交桥支反力分布特点以及斜交桥内力分布特点,并对设计可能出现的斜交桥受力薄弱点提出可行有效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2.
斜交角度对单跨超静定曲梁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斜支承曲线梁桥的力学特性,应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斜支承单跨曲梁模型,详细分析斜度、弯扭刚度比、荷载类型等对斜支承曲粱内力的影响,绘制的大量曲线清晰显示了各项因素对斜支承曲梁内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单跨曲梁,如果一端为斜支承且斜度为正时,该支点截面将产生负弯矩,且负弯矩随着斜度增大而增大;当斜度为负时,存在一个使支点截面产生正弯矩的临界斜度,该斜度随弯扭刚度比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应用结构力学中的力法原理,推导了任意斜度的斜交弯梁桥的内力计算公式。以这些公式为依据,分析了荷载作用位置、荷载类型、弯扭刚度比、斜度、圆心角等因素对斜交弯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5种不同的圆心角的计算模型,研究圆心角对小半径曲线桥纵向弯矩、扭矩和竖向剪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汽车荷载和恒载作用下,改变圆心角的大小对小半径曲线桥的纵向弯矩的影响较小,对扭矩的影响较大。在汽车荷载作用下,改变圆心角的大小对竖向剪力影响较大;在恒载作用下,改变圆心角的大小对竖向剪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影响因素的建模分析,建议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桥面板厚度与组合梁高度之比为1/5~1/9,组合梁高度与跨径的比值为1/18~1/22,钢梁与UHPC桥面板刚度之比为2~10;钢-UHPC组合连续结构梁高远低于钢-C50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结构梁高,结构负弯矩区UHPC桥面板不开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预应力连续钢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对开口截面三跨连续钢梁进行六点加载抗弯性能试验。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试验梁非线性分析模型模拟其抗弯过程,模型计算所得梁体挠度值和应力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进而对负弯矩区进行进一步受力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梁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时,负弯矩区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相较于普通连续钢梁,施加预应力使支座附近截面正应力明显减小;普通连续钢梁及预应力连续钢梁支座底板先达到屈服应力,随着荷载增加,梁体因挠度过大超过限值而不能继续承受更大荷载;当预应力不超过135kN时,合理增大预应力可提高预应力连续钢梁负弯矩区抗弯承载力;随着负弯矩区支座截面处钢束上调,支座附近顶板及底板正应力减小,顶板应力变化略明显,且越靠近支座位置减小值越大,顶板受拉段长度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梁格法的理论以及纵梁和虚拟横梁截面刚度的计算,建立了空间斜交横梁的刚度矩阵方程.利用梁格法求解恒载和移动荷载作用下不同斜交角度下横梁的内力,并与正交桥横梁内力进行对比,分析了斜交角对横梁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斜交桥边横梁,斜交角度对其弯矩值和剪力值的影响比较显著,且横梁左右两侧内力值存在较大差异,在设计中可以...  相似文献   

8.
基于常规的杆系及梁格模型无法准确的得到横隔梁的受力性能,而实体单元过于复杂,且很难大规模进行配置钢束,针对横格梁的受力性能,对设计模型建立进行改进,以求准确的了解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满足各种工况要求。  相似文献   

9.
总结分析国外铝合金桥梁受力性能研究成果及设计与工程实践经验。考虑铝合金焊接热效应及较低弹性模量的影响,对铝合金桥梁的结构形式应进行合理设计;对铝合金受弯构件的稳定性能分析后,提出提高铝结构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借鉴荷兰学者对铝合金桥梁疲劳性能的研究成果,对铝桥的构造细节及整体疲劳性能进行分析。国外研究与工程实践表明,铝合金可以安全、经济地应用于桥梁工程。  相似文献   

10.
桥台刚度对整体式桥台桥梁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永春县上坂大桥是一座采用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整体式桥台的无伸缩缝桥梁(简称为整体式桥台桥梁)。以上坂大桥为工程背景,在实桥静载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不同桥台高度、桥台抗弯刚度和台后填土类型对整体式桥台桥梁的主梁受力、主梁伸缩量、桥台桩基础受力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某实际悬索桥为算例,建立平面计算和空间计算模型,求得悬索桥空间效应系数,并通过对该实桥方案不同车道宽、不同车道数下偏载系数的研究,得出悬索桥偏载系数与车道宽及车道数的关系。以坝陵河悬索桥为算例,探讨了悬索桥的横桥向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所得结论可为悬索桥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构布置对多塔斜拉桥力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荷载作用下,多塔斜拉桥的中间塔由于没有边锚索固定,中间塔塔顶水平位移加大,导致整个结构变位过大,结构刚度成为设计关键。主要讨论结构布置对多塔斜拉桥力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辅助墩对多塔斜拉桥力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多塔斜拉桥受力性能,在边跨设置辅助墩,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辅助墩对多塔斜拉桥力学行为的影响,讨论辅助墩对不同结构布置的四塔斜拉桥的静力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边跨辅助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多塔斜拉桥的塔顶水平位移、跨中挠度、跨中弯矩和塔根弯矩,对提高结构刚度有一定效果;对已采取其它加劲措施的四塔斜拉桥,设置边跨辅助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结构整体刚度.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斜向支撑方式不同,斜梁桥与正交梁桥的力学行为存在较大区别.为了研究支座形式对斜梁桥力学行为的影响,以某景观人行天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两种支座布置方式下桥梁受恒载和温度荷载作用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钝角位置支反力更大,锐角位置支反力更小,支座更容易脱空;在温度荷载作用下,斜梁桥支座设置不当,支座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斜梁桥在平面内的旋转问题,通过对斜梁桥平面内旋转的机理分析,找出其平面旋转的原因,采用无桥台斜腿刚架桥做斜桥,理论推导及工程实践都表明,由于该桥型自身的构造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限制斜桥在平面内的旋转,从而根本上解决斜桥的这一顽疾.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空心型截面铁路框架桥的承载性能,以某铁路框架桥实际工程为背景,将桥顶板和侧板分别沿纵向和横向挖孔,分析顶板沿顺桥向挖孔的理论依据。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该结构与土体共同作用的模型,分析研究桥体位移沉降、主拉应力和基底附加应力的规律,并与原型框架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该框架桥提高了自身承载力,减小了其变形,从而验证了该框架桥的可行性,为此种结构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CFRP加固斜交空心板桥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碳纤维布以其轻质、高强、高效、施工便捷等特点广泛用于结构的加固中,但在桥梁的加固实践中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针对某桥梁的实际状况,采用了碳纤维的加固方式,并对加固前后桥梁的静、动力特性进行比较后发现,加固后不仅桥梁的承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动力特性也恢复到较好的水平,主梁的刚度有所改善。桥梁加固半年多来,一直维持着繁忙的交通,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非线性因素对超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影响,结合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对该类桥梁在多阶段、多效应耦合影响下的非线性受力特性进行系统、定量的分析。采用RM2006建立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主桥模型,分析该桥在施工、成桥、运营阶段中不同非线性因素及不同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超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在施工和成桥阶段均存在非线性影响;施工阶段结构在风荷载、温度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影响较明显;成桥状态下钢箱梁、桥塔及斜拉索受几何非线性因素影响较明显,边跨混凝土箱梁受非线性效应与温度荷载效应耦合作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耐候钢以其优越的耐久性受到了桥梁设计者的重视和广泛关注,扩大耐候钢桥在中国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鉴于目前中国耐候钢桥设计理论和方法匮乏的现状,通过调研国内外耐候钢和耐候钢桥研究文献,主要参考美国、日本和欧洲耐候钢桥建设经验,对耐候钢的应用研究现状以及耐候钢桥设计方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环境与荷载耦合作用下耐候钢的腐蚀机理、耐候钢腐蚀后的力学性能退化、耐候钢桥设计理论和细节设计方法等内容,总结和分析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尚存的问题。分析表明:当大气中Cl-和SO2浓度分别低于3,20 mg·(m2·d)-1或者非海洋大气环境中大气腐蚀等级为C2,C3时,可以裸装应用耐候钢;荷载作用下保护锈层存在开裂和脱落现象,锈层开裂为氧气扩散提供了通道,减弱了其对基体的保护能力,导致钢材进一步锈蚀,并且易发生局部腐蚀;裸装应用的耐候钢在使用不当时会产生较严重的腐蚀,从而导致力学性能退化,尤其是在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状态下其力学性能退化更为严重;钢桥细节设计方法对保证耐候钢的耐蚀性至关重要,定期维护可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应用耐候钢可使钢桥全寿命周期成本显著降低。分析结果旨在为今后中国耐候钢耐蚀机理和力学性能的研究探明方向,并为耐候钢桥的设计和建造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