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某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减摇鳍的两种连接方式,即轴连接式和插入式减摇鳍,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应力响应传递函数,确定减摇鳍疲劳累积损伤度,并对比两种类型减摇鳍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减摇鳍与小水线面双体船下潜体相交各个部位热点应力较大,容易产生疲劳问题,且轴连接式减摇鳍的疲劳损伤比插入式略为严重,在设计和建造时应对这些部位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郦羽  夏灏超  石雯  王伟 《船舶工程》2018,40(9):10-13
论文介绍了船舶结构疲劳强度评估基本原理,并对一条2200t级小水线面双体船进行规范法疲劳强度评估。针对小水线面双体船结构特点,采用规范进行疲劳载荷计算;结合全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疲劳部位筛选;采用有限元法提取疲劳部位的热点应力,并计算疲劳部位的累积损伤度。分析计算结果,提出疲劳部位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小水线面双体船典型节点抗疲劳设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小水线面双体船结构形式特殊,结构疲劳问题突出.针对小水线面双体船特殊的结构形式,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小水线面双体船典型舱段结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得到了舱段结构高应力区域所在的位置;对板厚、结构形式、加强方式等影响船体结构节点应力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小水线面双体船典型节点抗疲劳设计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1 350 t典型小水线面双体船进行节点形式优化设计,为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抗疲劳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水线面双体船结构疲劳强度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小水线面油田交通船"为依托,探讨了小水线面双体船结构疲劳强度的评估方法,包括:疲劳强度评估构件及部位的确定、疲劳载荷、设计应力范围以及累积损伤度计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船舶工程》2012,(Z2):303
记者从中船重工704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制的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船)稳定鳍设备已获实船使用成功,今天正式向国内外市场发布,这位减摇鳍家族的新成员的诞生,又填补了国内技术的一项空白,为小水线面双体船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小水线面双体船航行时,双体船底伸入水下,船体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小水线面双体船,分别采用CCS和DNV相关规范进行疲劳强度评估。充分考虑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船型特点,对各疲劳规范计算中的难点和差异作了探讨,给出了有关规范使用的一些建议。计算结果对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疲劳分析和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疲劳强度问题十分突出,疲劳强度校核节点众多且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疲劳节点筛选原则。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基于典型节点的热点应力集中系数有限元计算和名义应力分析,对小水线面双体船全船结构中可能发生疲劳强度失效的节点进行疲劳寿命估算,并根据估算结果对需要进行热点应力分析的疲劳节点进行筛选。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处理大量结构节点的疲劳寿命估算问题中,计算效率较高,能够反映全船的节点疲劳强度特性,且估算结果较为可靠。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小水线面双体船,对于其他类型的船舶,该方法同样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小水线面双体船,采用船级社提出的简化计算法、谱分析法和设计波法三种常用S-N曲线法进行典型节点的疲劳寿命计算。对各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及结果进行比较,归纳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计算过程中的关键点,还就小水线面双体船疲劳评估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水线面双体船又称半潜式双体船,是一种特殊的高速船型。本文以某测量船为例,阐述了小水线面测量船的总体性能特点及其优势。由于该型船的潜体与传统的小水线面船还存在一定的区别,在耐波性、底舱设备布置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舰船科学技术》2016,(3):13-17
小水线面双体船独特的片体结构使横向波浪载荷成为其最危险的波浪载荷。在小水线面双体船设计初期,片体间距的确定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工程中某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相关资料,对其正常装载状态、满载状态和最大排水状态3种装载状态进行波浪载荷预报。采用三维频域计算方法,对不同片体间距的小水线面双体船进行波浪载荷预报,给出各横向波浪载荷分量的RAO值和长短期预报值,并将波浪载荷的长期预报值与ABS和CCS中载荷的规范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片体间距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载荷预报值,得到小水线面双体船片体间距对其波浪载荷的影响特性,为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纵向运动稳定性及纵向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优华 《船舶》2011,22(3):1-7
以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静水中的纵向运动稳定性以及根据STF方法结合粘性修正方法预报其在波浪上的纵摇、垂荡运动等。首先根据ROUTH稳定性准则从定性角度观察其稳定性,然后从定量角度进行分析,给出其稳定性运动品质评价指标,并与配置稳定鳍后进行对比。最后给出配置稳定鳍后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纵向运动预报。  相似文献   

12.
刘强  梁利华  吉明  李国斌 《船舶力学》2008,12(2):197-203
针对稳定鳍的各参数对SWATH船纵向运动性能具有较大影响的特点,建立了稳定鳍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运用基于Pareto解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其求解.然后,以SWATH-6A为例对稳定鳍进行了优化设计.从仿真结果来看,在相同条件下优化得到的稳定鳍能使SWATH船具有更好的纵向运动性能.因此,本文的优化方法是合理的、有效的,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浩辉  张鸣  李哲  董传瑞 《船舶工程》2017,39(S1):26-29
本文针对小水线面双体船特有的下潜体结构,运用MSC.Patran软件建立下潜体有限元模型,参考英国劳氏船级社特种船规范中的设计载荷,对下潜体典型部位三舱段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考虑了破损工况下的下潜体局部强度问题。计算结果表明,下潜体各舱室破损状态下的应力比健康状态下大,且下潜体船艏和艉部目标舱的应力比舯部略大,各目标舱中强扶强材、纵桁、横框架和横舱壁是应力较大的结构,在设计和建造时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14.
孙小帅  姚朝帮  叶青 《船舶力学》2018,22(6):703-713
文章基于Bessho 型三维移动脉动源格林函数(Three Dimensional Translating-pulsating Source Green Function, 3DTP),开展了小水线面双体船(Small Waterplane Area Twin Hull,SWATH)耐波性数值求解方法研究,计入了对SWATH运动计算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两片体之间的兴波干扰、粘性阻尼和稳定鳍的影响.求解了SWATH-6A波浪中航行时的波浪力和纵向运动,通过与切片法结果和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基于3DTP的运动计算结果优于切片法结果,特别是纵摇运动预报较好,与试验值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SWATH船实航时产生的水平筛动问题,研究由横荡、横摇和艏摇的耦合运动产生的船舶运动中断(MII),提出设计SWATH船稳定鳍减横摇控制器,减小MII。通过理论分析MII产生原因和SWATH船稳定鳍工作时产生减摇作用的力和力矩特性,验证利用稳定鳍减小SWATH船横摇运动,抑制MII的可行性。在保证SWATH船升沉和纵摇运动的基础上,设计稳定鳍减横摇控制器,减小SWATH船横摇。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使SWATH具有良好的纵向运动性能,有效减小了横摇运动,抑制MII。  相似文献   

16.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减摇鳍与船体之间的适配性问题进行研究。利用零航速减摇鳍的参数以及某型驱逐舰的船型型值表,分别建立在敞水条件下的减摇鳍模型以及加上减摇鳍的船体模型。首先,仿真分析在中、高航速下敞水条件的减摇鳍与受船体约束减摇鳍的静态水动力特性。其次,利用动网格技术分别分析在中、高航速和低航速下敞水条件的减摇鳍与受船体约束减摇鳍的动态水动力特性。计算结果分析表明:静态仿真时,虽然受船体约束减摇鳍的失速角没有敞水条件下的减摇鳍大,但在同样的攻角下,其升力系数却有较大的提高;在动态仿真中,无论是在中、高航速还是低航速下,受船体约束减摇鳍拍击产生的升力都要比敞水条件下的减摇鳍大,但同时产生的阻力以及所需的转鳍力矩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小水线面双体船纵向运动控制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提出了小水线面双体船纵向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该系统的试验平台,开展了前后鳍静态和动态水动力特性试验,分别进行了无控船模和前后鳍控制船模在规则波中的耐波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前后鳍对该小水线面双体船具有可控性;由确定控制矩阵K的方法获得了初步优化的控制规律;经初步优化控制后的实船,在不规则波上的升沉和纵摇有义值分别下降26.9%和32.0%.  相似文献   

18.
小水线面双体船纵向航态与阻力特性的CF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重叠网格技术,采用RANS方法,对2500T级小水线面双体船(带首尾鳍)的阻力与纵向航态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文中采用的数值方法能够有效预报小水线面双体船的阻力,模拟其航行姿态。此外,分别对计及航态与不计及航态时的阻力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航行姿态对小水线面双体船阻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usefulness of active stabilizing fins to reduce ship pitching under varying forward speeds, and in varying wave lengths. A 4-m self-propelled model ship and an electrohydraulically driven stabilizing fin system were used in our experiment. Pitch angles, pitch rates, and ship forward speeds were measured and fed back to a controller to calculate the deflection angle of the stabilizing fin. The effects of fin nonlinearity on achievable pitch reduction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 It is shown that the desired pitch response can only be achieved when the fin is operated in the linear region. The overall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hip approaches open-loop behavior when the degree of nonlinearity is high. This simple analysis of the pitch stablizing system provides basic information to ship designers. Experimental results validate these design guidelines. Received for publication on Feb. 12, 1998; accepted on Dec. 8, 1999  相似文献   

20.
小水线面船吃水较深,极易与海底擦碰而搁浅,从而带来搁浅强度问题。小水线面船搁浅时,潜体和连接桥结构受载的严酷程度以单点搁浅最为严重且单点搁浅模式(即单点搁浅模式)发生的概率最大。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应用商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小水线面的整船搁浅有限元模型,研究小水线面船分别触礁石和泥沙底以单点搁浅模式搁浅时的搁浅特性。通过仿真分析,获得小水线面船搁浅的时序损伤特性、搁浅载荷及小水线面船各部分结构在搁浅载荷作用下的强度性能。本文对SWATH的搁浅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所得结论对小水线面船结构设计和小水线面船搁浅强度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