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务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提升海洋地理信息保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随着人类进入探索海洋、研究海洋、利用海洋的时代,海洋逐渐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海洋测绘正是伴随航海实践和海上探险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一切海上活动的基础和先导。作为海洋测绘成果,海洋地理信息是人类对海洋进行探索和认知的科学表达,它涵盖从海空、海岛、海面、水体到海底的多种海洋自然地理要素和海洋重力、磁力、水文、军事等专题要素,体现了海洋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为人类认识海洋、了解海洋和有效利用海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简而言之,人类的一切海上活动都离不开海洋地理信息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航海》2022,(6):1-2
<正>陈正伟,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测绘师,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探海先锋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头人。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长期奋斗在国家海洋测绘一线,曾参与第31次南极科考、中国海事南海巡航、渤海湾超大型航路扫测以及上海港多项重点工程,参与编写了《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等标准规范,为促进海洋测绘行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获“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系统十大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3.
为给航海保障人员在编制航海保障基地规划或向地方港口部门申请岸线(陆域)时提供相关参考标准,明晰编制航海保障基地规划的依据,将航海保障基地划分为大型航标测量基地(细分为中心级大型航标测量基地和处级大型航标测量基地)和小型航标基地,核算出各航海保障基地的建设规模指标参数,为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标准、开展基地建设前期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肖俊艳 《中国水运》2010,(12):70-71
文中介绍我国目前航海图书资料的种类和航海图书资料在船舶航行、通航管理、海洋测绘、海洋开发、港口建设等领域的应用,并对航海资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测绘事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文化建设是交通海事事业长远发展的根基,也是航海保障事业蓬勃发展的方向,更是海事测绘事业发展的主线。"我们天津海事测绘中心紧紧抓住国家文化大发展的契机,遵循交通航保发展愿景,深入挖掘历史底蕴,全力打造海测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万里海疆探路先锋"文化品牌,以先进的文化引领海事测绘事业成功发展,全面提升航海保障服务水平,为建设海洋强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应对海上突发事件做出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2月30日,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具有深远海测量功能的大型测量船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工建造。这将是我国首艘具备深远海能力的专业海道测量船,测量能力达世界领先水平。该船建成后将主要用于我国管辖海域特别是深远海海域的海道测量、全球海上应急搜救与测量行动、国家重大海上维权行动、区域和国际联合海洋测绘交流等,成为我国实施海道测量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又一利器。  相似文献   

7.
刘奡  宁宇 《中国海事》2020,(1):F0003-F0003
2019年12月30日,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具有深远海测量功能的大型测量船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工建造。这将是我国首艘具备深远海能力的专业海道测量船,测量能力达世界领先水平。该船建成后将主要用于我国管辖海域特别是深远海海域的海道测量、全球海上应急搜救与测量行动、国家重大海上维权行动、区域和国际联合海洋测绘交流等,成为我国实施海道测量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又一利器。  相似文献   

8.
推动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是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着眼于海事高质量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作为航海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事测绘在推动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促进海事监管全面履职、丰富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海运是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目前中国国际贸易总运量2/3以上与进出口货运总量约90%都是利用海上运输完成的。航海图书资料是人类从事海洋相关活动,特别是海洋运输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保障。海图资料尤其是水深数据资料的覆盖面、及时性、准确度直接关系到航海活动的安全。目前,经过各国海道测量机构的多年不懈努力,全球水深测绘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全球水深数据覆盖面不断扩大,水深更新及时性和精度不断  相似文献   

10.
<正>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于201 2年10月1 5日正式成立,属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整合原上海海事局所属航标、测绘、通信等机构,主要承担辖区(北起江苏连云港,南至福建东的南黄海和东海海域,包括浏河口以下长江口水域)海事航标建设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水上安全  相似文献   

11.
韩伟  王海潮 《中国海事》2008,(12):24-26
航标测绘作为航海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船舶航行安全,维护了水上交通安全畅通,为我国的海洋开发和航运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十年来,海事航测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航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超越,构建了与当前航运经济发展、船舶安全航行相适应的综合航海保障体系,为各类航海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服务,并基本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  相似文献   

12.
<正>自1955年5月交通部在广州成立第一支海港测绘队伍至今,中国海事测绘事业已经走过辉煌的一个甲子。以测绘出版民用航海图书、保障航海安全为主要目的的中国海事测绘,是海洋开发和水运事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是海上的探路先锋。60年来,他们肩负特殊使命却一直默默无闻。在深入反映海测  相似文献   

13.
正0引言海道测量(Hydrographic Survey)是以测定与水体相关的数据为主要目的,获取水深、底质、助航物和碍航物等资料,对海洋(包括内陆水域)和海岸特征进行的测量。海道测量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岸线地形测量、水深测量、扫海测量、海洋底质探测、海洋水文观测、助航标志的测定以及海区资料的调查等。尽管国内关于海道测量与海洋测量的关系问题不尽相同,翟国君等[1]从历史发展、国内外认识等方面给出全面的介绍,但海道测量显然不等同于海洋测绘,其区别于海洋测绘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以保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航海保障测绘服务方式的拓展和范围的延伸,以及国家对财政预算编制和支出行为的不断规范,加强测绘项目的定额管理和规范测绘项目的预算管理工作势在必行。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作为航海保障测绘行业的管理部门和测绘工作主体实施部门,正着手研究制订测绘定额标准核定办法。本文结合航海保障测绘工作实际,提出了生产成本法,为制订测绘预算定额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航运的发展就离不开江河湖海。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贸易得到发展,航海运输成为对外经济的重要渠道,在我国海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航海运输以海岛为依托,通过海岛的港口、码头、仓库等基础设施,进行远洋海运。而航海运输又能为海岛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反作用于海岛的城市建设。对此本文将从中国海岛的概况与分布特点出发,阐述中国海岛与航运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更好促进二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提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明确要求,结合航海保障领域航标、测绘、通信业务安全生产工作特点,通过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L×C)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分级,构建航海保障双重预防机制,推动航海保障安全生产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提升航海保障本质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张良,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测量队队长、党支部书记,长期在一线从事测量工作,负责设备引进、开发、测量管理等工作。先后获得了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海事系统"庆文"式标兵、交通运输部世博交通运输保障先进个人、上海市世博窗口服务先进个人、部海事局世博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个人三等功,多次受到交通运输部通报表彰。探求海洋成就行业科技尖兵"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从小就对大海很着迷,了解到海洋测绘的具体内容后,感觉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领域,每天都有不同的挑战。而有机会参与很多大型灾难和  相似文献   

18.
正一、海洋强国战略及其对海事系统发展的要求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主要有:提升海洋军事实力、提升海洋经济科技实力、提升海洋调控管理能力。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我国海事系统应当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发挥作用:(一)改善船舶登记管理,提升航海保障能力,以有利于海洋运输业发展。从建设海洋强国需求看,促进海洋运输业发展,将是海事系统建设的首要任务目标。在海事管理方面,就需要进一步简化船舶登记注册手续,  相似文献   

19.
在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中,航海保障发挥着重要支持保障作用。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当前部分传统航保技术及管理在导助航和安全服务方面与新时代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航海保障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保障力量,必须牢牢把握交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新定位,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机遇,落实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着力突破航海保障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瓶颈,找准新业态、新需求,努力推动航海保障实现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新时代航海保障服务新发展格局。通过分析我国航海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及瓶颈,对今后航海保障工作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工作举措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永峰 《中国水运》2007,(7):F0003-F0003
本刊讯(记者周永峰)7月10日,2007郑和航海经济文化国际论坛在青岛举行,我国和国际航海界资深专家、学者、知名人士都围绕着"弘扬郑和精神,发展航海事业,促进海洋和谐"的主题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