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在海洋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用价值工程理论探讨以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运用功能分析的方法、概略评价、详细评价,充分考虑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合理选择资源,在某海洋平台基座吊机采购项目中,运用该方法节约了大量的工程费用.  相似文献   

2.
国内动态     
<正>我国将建最大海洋工程船重量超辽宁舰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获悉,中国海油海油工程半潜式起重铺管船概念设计成果近日通过专家审查。该船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海洋工程船。半潜式起重铺管船是为了持续提高公司深水海洋工程装备能力,实现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深水装备的差异化、系列化发展,打破外国公司在半潜式起重铺管船  相似文献   

3.
针对抗冰海洋平台全寿命优化设计模型中的不同类型可靠度分析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包括冰区导管架平台整体抗力和极值冰力响应的概率统计特性及整体可靠度的高效近似算法,基于首次超越破坏机制的海洋平台冰振动力可靠性分析,基于等效应力幅值近似计算的疲劳寿命分析等.最后.以渤海某抗冰平台为例,实现了全寿命总费用最小的抗冰海洋平台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于风险的全寿命优化模型比基于规范的静力设计和仅考虑动力的最优设计相比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抗冰海洋平台全寿命优化设计模型中的不同类型可靠度分析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包括冰区导管架平台整体抗力和极值冰力响应的概率统计特性及整体可靠度的高效近似算法,基于首次超越破坏机制的海洋平台冰振动力可靠性分析,基于等效应力幅值近似计算的疲劳寿命分析等。最后,以渤海某抗冰平台为例,实现了全寿命总费用最小的抗冰海洋平台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于风险的全寿命优化模型比基于规范的静力设计和仅考虑动力的最优设计相比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船舶概念设计对船舶的全寿命周期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强计算机辅助船舶概念设计研究势在必行。针对当前的计算机辅助船舶概念设计研究现状,分析了船舶概念设计的特点和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的关键技术,探讨了计算机辅助船舶概念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全寿命周期主动可靠性在柴油机设计中的体现入手,依据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确定功能函数;通过循环调用计算可靠度指标等方法,确定指定寿命任意置信水平下的可靠度.以曲轴为例,考察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疲劳寿命与可靠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可靠度和经济性求解维修周期的策略方法,对于故障时间的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的零部件,进行了预防维修计划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给出的方法既适用于柴油机概念设计阶段预定结构寿命下的可靠性设计,也满足柴油机在使用阶段对故障预报的需求,为维修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风浪联合作用下深水半潜平台的耐波性能。该方法通过建立风速与波浪相干函数模型,利用该模型获得当前深水半潜平台不同工况下风速与海浪的关系,再计算风浪联合作用下深水半潜平台的海浪作用力和风作用力,以2个数值为基础,构建深水半潜平台耐波性能数值模拟模型,在不同情况下模拟风浪联合作用下深水半潜平台耐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不同波浪周期时,模拟风浪联合作用下深水半潜平台的横荡和垂荡数值,在波浪周期较小时,垂荡与横荡数值也较小,深水半潜平台的耐波能力较强;风浪角越大,在波浪周期相同时深水半潜平台的垂向弯矩数值越大,其耐波能力则较小。  相似文献   

8.
某特高压交流输变电长江大跨越工程北跨塔基础位于长江口河段,该河段水深、流急、潮差大且易受台风影响,施工难度极大。结合本工程特点,探讨了深水特大型电塔基础施工平台的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对施工平台施工工况进行计算分析,经过对比提出施工平台最终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2010年10月14日,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2研究所、上海利策有限公司和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参研的国家高技术研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新型深水SPAR平台,TLP平台概念设计与关键技术"课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研究任...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主动控制算法依赖于精确的结构模型,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文中结合线性反馈控制方法和BP神经网络,提出一种适用于深水自升式海洋平台的半主动控制方法.以一深水自升式海洋平台为例,对其在极端海况下结构振动响应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环境载荷参数和平台参数情况下该方法的鲁棒性能.仿真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半主动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升式平台振动响应,同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