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软土城市开展国内首条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程勘察遇见的技术难题,从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及等级的确定、勘察的重难点、勘察方案、高流变性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措施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按现行《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3.0.8条文及说明、7.3.5条文分别确定软土地区场地复杂程度等级、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程勘探孔深度,结果往往会偏于保守、安全,势必会造成勘察工作量浪费问题;2)在第四纪松散海相沉积软土地区建设类矩形盾构隧道,按中等复杂场地控制勘探孔间距,以分别进入隧道底以下不小于2H(一般性孔,H为隧道高)、3H(控制性孔)控制勘探孔孔深是经济合理且满足工程需求的;3)本工程勘察方案对今后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程勘察及相关勘察规范标准修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乌干达KE路项目为示例,根据沼泽规模、汇水面积、水位稳定与否等特性,将东非高原的沼泽分为常年性沼泽和季节性沼泽,分别介绍了这两类沼泽的特点并从整体上分析了沼泽的形成原因,介绍了采用中国规范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基于勘察成果,从沼泽水体深度、植被发育情况、沼泽岩土体及其工程特性、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的勘察方法和分析结果,可为将来类似的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多道瞬态面波技术的原理及方法特点.针对柬埔寨78号公路K25+ 800~K79+ 900段原始森林区,钻机等重型设备无法进场等困难,在森林区简易通道修成后,用快速、简便的多道瞬态面波技术对沿线的桥梁工点进行了勘察工作,很好地完成了森林区地质勘察工作,勘探成果经检验效果良好,同时也积累了在无人森林区勘察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的勘察质量和效率,解决地面物探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工期需求、危险性高无法满足安全需求、大段空白资料无法满足铁路勘察设计质量需求的问题,对高海拔艰险地段及无人区启用航空物探手段加快地质勘察工作。以色季拉山隧道为试验区,采用航空瞬变电磁法(VTEM)、航空大地电磁法(ZTEM)组合使用、联合反演,开展不同测线间三维反演断面对比、航空物探与地面物探对比、航空物探与深孔验证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航空物探应用于铁路勘察在国内乃至国际尚属首次,是工程勘探方法的突破和创新;2)航空物探VTEM和ZTEM联合反演有效探测深度可达2000m,可对主要岩性界线、断层破碎带、富水带进行探测,成果资料吻合较好,基本满足长大深埋隧道的勘探要求,适用于物探人员无法攀越的高寒艰险山区。  相似文献   

5.
湘西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对高速公路施工及运营安全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在对其进行岩溶勘察的过程中,传统的钻探方法存在周期长、成本高、场地受限等缺陷。主要探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湘西张家界~花垣高速公路勘察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工程物探方法可以弥补钻探以点代面的不足,并在湘西地区岩溶勘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探讨湘西岩溶发育规律及后期的道路岩溶探测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地区建成后在水下通车运行的三条下穿隧道勘察为工程实例,探讨在无明确勘察规范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勘察工作依据。分析勘察工作的重点、难点,提出设计及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通过剖析问题,总结经验,为今后类似工程勘察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国锋  郑束宁  陈侃福 《公路》2011,(8):230-232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承接了柬埔寨湄公河大桥的勘察设计工作.由于自然地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在国外水深流急、地质条件不明的情况下开展大桥勘察工作存在种种困难.在国内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工程所在地的各项条件,选择合适时间段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大桥勘察工作,为今后开展海外工程勘察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重庆江北嘴A07地块工程场地环境复杂,场地地层有浅部填土、堆积层及下部基岩,且周边已建及待建构筑物众多,对开发地块的岩土工程勘察与工程建设影响很大。运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岩土试验、声波测试、钻孔电视成像等综合勘探手段开展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获得复杂场地工程建设所需的资料,可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瓦斯隧道,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瓦斯参数,在搜集相关资料和综合勘察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麻江地区某瓦斯隧道的勘察,介绍了瓦斯隧道的勘察工序,并对瓦斯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并与勘探取样、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行业规范的评价标准,结合矿产地质相关指标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瓦斯风险段落及等级,以期对类似隧道工程建设有所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依托新疆某地下工程勘察项目,提出一套基于智能微动勘探技术的快速勘察方法。实践表明:微动探测岩性分层与钻探对比验证吻合度达80 %以上,在钻探等常规的勘察方法难以实施的情况下,智能微动勘探技术可显著提高勘察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弹性波技术在公路土石方工程勘察中的试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弹性波波速与土石开挖等级的相关性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介绍浅层地震折射波勘探在南奉线土石方勘察中的应用情况,通过与其他勘探手段的对比分析,为弹性波技术在公路土石方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和推广积累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刘青  张会玲  王来生 《中外公路》2012,32(4):342-345
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的监理咨询工作包括地勘监理和设计咨询两大部分。作为监理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勘监理的工作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监理咨询工作的开展。该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至塔城高速公路两阶段勘察设计监理咨询项目为依托,详细阐述了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地勘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结合这个项目的实施,针对"跨越式发展"时期新疆高速公路设计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和地勘监理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灰岩地区一直是勘察工作的关注重心,如何准确的确定灰岩区溶洞的位置、大小等发育情况,为工程建设活动提供准确的勘察报告,避免由于勘察钻孔间距原因,部分溶蚀地区无法探查到,造成工程事故,成为勘察工作的重点问题。本文以白石窑船闸为例,采用物探高密度电法为主,结合钻探勘察、常规压水试验及破坏性压水试验,确定研究区内灰岩溶洞的分布情况,平均线岩溶率23.68%,顶板高程在1.72~21.12m间;底板高程在-0.33~16.69m间,溶洞平均洞高2.28m,充填物以卵石土为主,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在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常采用深埋长大隧道贯通隧址区,工程地质勘探中常开展地球物理勘探专项。音频大地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因其分别对地下深部与浅部地质构造有较高的分辨率常被用于公路深埋隧道勘探,其测量方式(点距、线距以及横纵剖面的综合布设方式)的选择与勘探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通过采用不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以及不同的测量方式在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具体实例来分析其应用效果并提出总结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藏北高寒多年冻土区低等级公路路基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藏北高寒多年冻土区低等级公路路基修筑的特殊技术问题,包括路基高度、阴阳坡、沼泽湿地、边坡防护、排水、路面类型及施工条件等,将其特殊的工程措施进行了归纳分析,为勘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就黄土地区河流岸坎地质勘察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结果几个工程实例进行了剖析,中对由于在黄土岸坎取土,导致的黄土湿性判定失准和因对黄土黄土岸坎处的镶嵌物、错落体、河流阶地等地质现象重视不够引起的地层判断失误,从而引起设计变更,从勘察阶段到发现问题,解决过程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在黄土地区工作的一些经验,提出了一些地质勘察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对同类地我今后开展工作 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区公路建设中,会不同程度地遇到软土地基问题。对软土地基的勘探,通常情况下多数采用钻探的方法,由于山区软土多分布于沟谷中,其分布具有局部性、间断不连续性,交通不便,钻探方法勘察周期长、费用高。笔者通过多年工作实践认为:用静力触探勘察软土分布范围、提供稳定性验算指标,用钻探取样试验提供沉降计算指标的勘察方法,能较好地解决纯钻探方法的缺陷,在山区软土地基勘察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程序、勘探试验手段、勘探方法、试验测试内容及勘探点的平面布置原则、试验测试原则及勘探孔深度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中国公路勘察规范及方法与乌干达当地规范及方法在勘察工作量、勘察方式、试验内容、材料要求和勘察成果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整理出适合于乌干达KE高速公路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中国公路勘察规范在乌干达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高速公路建设勘察阶段,路线穿越矿区时,获取准确的淤泥层覆盖厚度对于后期设计工作至关重要,但对于洗矿池所形成的淤泥,由于常规勘察的手段受限,对淤泥层厚度难以准确探测。为此,通过引入先进的物探手段并对其进行应用研究,在广西梧柳高速公路百丈互通使用浅水域拖曳式瞬变电磁系统,成功进行了洗矿池淤泥厚度勘察,为国内外首例高速公路洗矿池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